也论中学数学教材研究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将面临数学课程对他们的四次大的挑战,任何一次的不适应,都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教学的学习兴趣,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在两极分化中成为被淘汰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四大难关,现列举如下:(1)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初一)(2)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3)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初三、高一)(4)有限到无限的过渡(高二)。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教材研究为了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在“难关”中思维方式的转变,除了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能突出思想方法的内容之外,还应合理吸收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甚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起到在教材中降低“难关”中所出现的大跨度的抽象落差的作用。例如,有这样的一个游戏:有两堆火柴,两个人轮流去拿,每人每次只能从其中一堆中拿任意根,规定拿到最后一根者为胜。将这一游戏拿来让学生做,并帮助它们分析,就可以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即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两堆火柴各有一根的情况)和化归转化的推理意识;再如,在抽象落差较大的内容之间增加一些直观材料(为学生所熟悉的)以作缓减,也是重要的教材加工手段,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总结、概括的能力。总之,合理吸收教材之外的辅助材料,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是教材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在帮助学生克服难关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声音表情
  当人的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教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设置情景,以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声音表情的变化传神达意,会收到理想的表现情感的效果。
  马卡连柯曾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技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的综合运用。如教师找学生板演解题时,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可当学生看到教师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走近学生轻拍学生的肩膀(体态表情),再加和蔼地说:“不要慌,这个题目并不难”(声音表情)时,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宽慰,从而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学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反之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数学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迁移效应,具有极强的感染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适度向学生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3.教师的情感具有强化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或讲解涂上了某种感情色彩时,就常会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更鲜明,因此情感就成了记忆所讲解内容的强化物。如在介绍圆周率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山竹棍——算筹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此是当时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若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很有可能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这段深情之语,既饱含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之情,这一深含情感的表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圆周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爱专业、爱学生,上课要心情愉快、情感激昂,真正从教师的情绪上给学生一个奋发向上、如饥似渴的学习感觉。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又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等原理谈谈自己认为英语教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    一个英语教师除了需要研究英语语言及语用知识,英语发展史、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所教学生及英语教学具体方法外,还应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哲学等。因为语言学知识是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建制,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初中学生,面临着从完全被管理到逐渐自我管理的转折阶段。在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初中年级的班级管理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将教学中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希望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与交流。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素
期刊
摘 要: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本文依据初一学生的期末成绩及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了一项实证调查研究,并对英语教师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引言: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20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
期刊
摘 要: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目前,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基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基本现状;实施策略    2004
期刊
开展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感悟,完善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创建自主、快乐、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近年来,我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备课,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正确处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地理学习评价由过去的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重构作业设计,共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举措。本文从新课程地理作业的功能和设计指导原则两方面展开了论述,为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了地理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地理学习评价由过去的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
期刊
在小学十几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那么就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
期刊
摘 要: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从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开展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    目前,我国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依然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重心,以把学生送入高校为最终目的。高中课堂教学,重视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学科中心构成的课程体系,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