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竞合犯处断原则的困境与重构

来源 :时代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想象竞合犯的三大处断原则均存在不足.对此,必须以全面评价原则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指导,以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主观罪过三要素为核心,构建新的想象竞合犯处断规则,即想象竞合犯的处刑应当是数罪中最重之宣告刑加上余罪之宣告刑的2/3.该处断规则必须在《刑法》第69条之下运行,即遵守限制加重原则,且如果数罪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执行死刑或无期徒刑;如果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同样采吸收原则,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采逐次执行原则,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其他文献
[调研背景]《“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要求,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
期刊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实现碳达峰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能源、经济、环境、科技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推动和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资源.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在碳达峰背景下有所作为.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高校应该加快从理念、范式、国际化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依靠犯罪分子及其家属主动履行财产刑难以保证刑罚执行效果.执行机关掌握执行主动权,有效查控犯罪分子合法财产是财产刑执行到位的最后保障.传统的财产查控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法院系统建立起了网络查控系统,提高了查控质效.但目前财产查控机制仍然存在审前财产查控正当程序缺失、机构协助的工作机制缺失以及财产查控方式局限等问题.要改善财产查控困境,应当完善保障财产刑执行财产查控法律程序、确立相关机关的协作机制以及创新财产查控技术和方式.
伴随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泛知识类短视频正在成为各平台新增长点.泛知识类短视频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遍在化”的场景维度和多维支持平台运营逻辑影响着年轻人的知识接受、内容审美及文化参与.应审慎合理对待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多角度提升创作水平和知识“含金量”,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生存灵魂,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生态建设的激活,并据此形成凝聚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通过文化生态重塑来保障乡村文化多样性,既是有序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村落特色文化的基础,能够保证本土文化健康、创新地持续发展,甚至还能够有效融合外来文化,体现文化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法在治理目的的统摄下相互协调、综合应对.无论从刑事法律体系功能化转向还是应急治理对国家权力、个人权利的重新塑造来看,刑事司法基于应急治理需求的应变具有当然正当性.然而突发事件带来的情势急转,存在刑事法律滑向工具主义、应急目的的非理性反应和对应急权力制约弱化的潜在风险,这就要求刑事法律在适用过程中严守人权保障底线,在充分考量集体法益共识形成过程和精准判断特殊法益侵害的情形下,谨慎、规范地适用刑事法律规范.
为应对水旱等极端天气灾害,历代皇朝从预防、救灾、善后各环节,都逐步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定.从民间到国家,古人有普遍的防灾救济意识,比如:提前预备救灾物资;储备粮食和平准制度;兴修水利,预防水旱灾害;开放山林池泽给民众使用;藏冰、颁(赐)冰,以应对高温;等等.其中有些制度措施,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设置合理的数据法定继承规则至关重要.数据的可继承性不应受到财产性悖论、人格权益论、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与通信秘密规则的阻碍,但被继承人以遗嘱或在用户协议的菜单式选项中予以排除可能导致数据不可继承.面对弱化的家庭和个性化法律的展望,现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位规则受到挑战,建议以情感属性较强的数据为“试点”,将“与该数据具备最密切情感联系之人”纳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在数据遗产继承的具体方式上,采取继承人数据使用权限的视角更具实益.可以根据数据的身份重要程度、公开程度、是否涉及第三方隐私等属性,通过调整用户组策略下的
为规制职场“碰瓷”式维权行为,一些地方建立了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机制.从概念来看,“维权异常”并非严格意义上之法律术语,它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存在交叉.该机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职场碰瓷”、虚假诉讼等行为的发生,缓和仲裁机关、法院的压力,并有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维权异常的认定及名录发布行为在法律属性上存疑,相关的惩戒措施存在损害劳动者提起争议处理权、就业权之隐忧,更不利于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的自律合规管理.因此,制度未来改进应确立适格的权力主体,并引入主观目的要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否构成维权异常,
审判中心主义是一个刑事诉讼程序内的话语,在该话语体系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有效行使是庭审实质化不可缺失的构成要素.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是有效辩护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是当事人和法律职业者.辩护律师有效辩护的评价标准,是律师诉讼程序的过程标准,而不是以案件的司法裁判结果为标准.可视性的辩护律师有效辩护的实现方式,是改革现行法庭审判程序的简单化运作模式,改革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对辩护律师辩护观点的评述,扩大庭审网络同步直播的案件范围,许可被告人以律师辩护无效为由提起上诉,许可辩护律师将未决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