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包括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基本缓解,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程。
一、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传统教育推崇和奉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看成单纯的知识载体,否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主体的作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然过分强调自身在工作中的管理者、领导者的作用,居于价值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育。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老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最终只掌握了考试前划的重点”的现象,授课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职院校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来看,“两课”教学内容虽然进行了多次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中国国情和学生的实际。但总的来说,教学内容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学科教材中与中学课程相仿、教学内容雷同的方面甚多,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且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比较普遍地停留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课堂教育上,教学工具依旧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间房”,理论灌输法依然是许多政治教师的法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极少与学生交流,“一说到底”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这种理论灌输法教学效果极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与实效,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坚持教学观念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常常是满堂灌,教师真正成了“讲师”,学生成了“听客”,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观,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其在深刻的思考中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过多依赖于教科书,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无法满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思想诉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增强课程吸引力,体现时代感,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并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现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诉求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强、理性思维弱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依托学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努力把社会实践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育良好的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注重联系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或手段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理论教育法;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锻炼法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的榜样教育法等。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任人打造出来的产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转变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课堂双向交流表达渠道,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设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包括组织课堂讨论与辩论、评说热点问题、撰写论文、阅读原著和精品著作、参观德育基地、组织社会调查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勇气,提高课堂艺术性。[1]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推进研究性教学[J].江苏高教,2009,(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基本缓解,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程。
一、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传统教育推崇和奉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看成单纯的知识载体,否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主体的作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然过分强调自身在工作中的管理者、领导者的作用,居于价值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育。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老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最终只掌握了考试前划的重点”的现象,授课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职院校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来看,“两课”教学内容虽然进行了多次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中国国情和学生的实际。但总的来说,教学内容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学科教材中与中学课程相仿、教学内容雷同的方面甚多,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且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比较普遍地停留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课堂教育上,教学工具依旧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间房”,理论灌输法依然是许多政治教师的法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极少与学生交流,“一说到底”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这种理论灌输法教学效果极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与实效,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坚持教学观念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常常是满堂灌,教师真正成了“讲师”,学生成了“听客”,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观,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其在深刻的思考中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过多依赖于教科书,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无法满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思想诉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增强课程吸引力,体现时代感,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并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现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诉求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强、理性思维弱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依托学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努力把社会实践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育良好的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注重联系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或手段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有: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理论教育法;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锻炼法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的榜样教育法等。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任人打造出来的产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转变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课堂双向交流表达渠道,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设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包括组织课堂讨论与辩论、评说热点问题、撰写论文、阅读原著和精品著作、参观德育基地、组织社会调查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勇气,提高课堂艺术性。[1]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推进研究性教学[J].江苏高教,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