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钟山 革命伟人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钟山既是南京人文精神的象征,也是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博大之书。通过实地参观中山陵的自然风景,记录中山陵的建筑造型及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历史价值,从而告诉人们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重大贡献,加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中山陵;设计;建筑;民国;博爱
  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座被誉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之称的钟山,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二百多座历代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钟山不算高,绝顶只有448公尺;钟山也不算大,方圆不过20公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钟山的龙蟠虎踞之势、钟灵毓秀之美、自然景观之盛、文化底蕴之厚,使之不仅成为南京人文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博大之书。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我慕名来到钟山风景区,一路上参观了钟山的自然风景、人文建筑,就让我把这次钟山之行记录下来,让大家也能和我一样记住钟山、向往钟山、热爱钟山!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山陵”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举行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陵墓设计竞赛,共征得海内外四十多个方案,最后决定采用32岁青年建筑师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并聘任他负责工程的总体建设。吕彦直设计的总平面图外形如钟、结构简朴浑厚、气势雄劲,形势及气魄象征着中山精神如洪钟大吕、无远弗达,一望令人顿生肃穆敬仰之情。中山陵把建筑融入于自然山水之中,吸收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并且使用欧洲石造建筑的永恒纪念性。它完全不同于帝王陵墓那种封建压抑的气氛,代之以开阔庄严、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建筑色彩上没有使用古代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琉璃瓦和灰白墙体,这一切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追求民主的愿望。中山陵的建成无疑是中国建筑史上伟大的成就,而为这一建筑呕心沥血的建筑师吕彦直却因劳累过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去世年仅36岁。为纪念他建造中山陵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孙中山灵堂的西南休息室里雕刻有吕彦直的浮雕像,近代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于右任在浮雕上题词:“吕彦直建筑师建筑陵宫积劳病故,特志纪念”。遗憾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这块浮雕不翼而飞。
  我们沿着广场拾阶而上,迎面便是“博爱坊”,它高11米,宽17.3米,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坊的柱子上刻有莲花和云纹图案,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着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大石座。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博爱”一词出自韩愈的“博爱之为仁也”。纵观先生的一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恰恰秉承了博爱的精神,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奋斗不息,这两个字成为他一生极好的概括与写照。在博爱坊前参观时,会发现博爱坊西边第二根石柱的接顶上端与牌坊其他三根石柱有异,似乎有拼接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当时工匠在取料时的疏忽造成的,竟然把石柱给凿短了约一米,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定是死罪难逃。而孙科得知此事后说:“为父造陵,不能杀人”。他知道杀人也于事无补,况且工匠也不可能故意为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进入民主社会后,人权更有保障,是对民权的尊重和体现。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又设法加以补救,所以现在仍能看见博爱坊上那根石柱的接缝痕迹,工程中的一点瑕疵诠释着“三民主义”的初步实现、“博爱”精神的发扬光大。
  寻着这整肃宽阔的台阶信步而上,我们仿佛面对历史的星空,行走在时光的长河之中。夹道森然的雪松用绿潮般的树廊推拥着人们肃穆而豪迈的步伐,大自然用他那宽阔博大的怀抱呵护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孙中山先生。在墓道两侧种植的松柏等长青树木,代替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左右的石人石兽,更好的表达了高洁长青的象征意义。走过陵道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陵门”,它是一座单檐式歇山顶建筑,上面覆盖蓝色琉璃瓦,从色彩上可以感到静穆哀悼的气氛,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的比较大,两边的略小一点,正因为这样的设计,显示出了中门的高大。陵门横额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它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借用“天下为公”作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说明国家政权为全体人民所公有,不为一家所有。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马叙伦以一首七律怀念孙中山:“先生毕竟是人豪,天下为公字字敲;思想每随时代进,坚贞不为大风挠;奔走卌年余薄产,缠绵一病返天曹;使公今日犹操国,郭李勋名未足高。”在“陵门”的东、西各建有一座硬山顶建筑,屋面同样覆盖蓝色琉璃瓦,东房作卫士室、西房是休息室,实际上是两座配享建筑。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该亭以花岗岩建造,亭为方形,亭顶为重檐式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建筑外观仿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亭。亭的东、西、南各有一座拱门,供谒陵者出入;北面为一立窗,下半部装有石栏杆,游人到此可以凭栏远眺祭堂,只见蓝瓦屋顶的祭堂巍然在望,巍峨的紫金山直指云天,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山仰止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亭中间立有一块石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碑上刻有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的谭延闿手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鎏金大字。石碑的顶端和底座刻有图案花纹:顶端四周为云彩朵朵,底座周围是巨浪层层,线条简洁、十分朴素,均由建筑师吕彦直亲自设计,这些图案花纹似乎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大仁大义比天高、比海深。原本计划在石碑的背面刻“墓志铭”,当时经过再三审议认为: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中山精神的伟大思想不是墓志铭、传记文字所能概括的了得,因此决定石碑的背面不凿一字。丰碑威严耸立、昭示伟人风范,令后人无限缅怀。
  出了“碑亭”,就是层层叠叠的石阶,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台阶,每段设有一个平台,上三下五,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象征着当时有三亿九千两百万人民。在第五段台阶的左右各有两个大铜鼎,鼎身上铸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现在仍然可见铜鼎上的枪眼,真实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时的罪证。沿阶而上,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当从第七层平台继续攀登至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到达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的时候,这里已接近祭堂,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层平台上,但从第十层平台还要往上走过9个台阶,方能进入祭堂大门。我发现,走完全部台阶、到达最高平台的人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现在,中山陵“祭堂”已经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仿古宫殿式建筑,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建筑外部全用灰白花岗石砌成,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祭堂门楣上刻有时任国民党中常委主席、有“革命导师”之称的张静江所书“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在回顾三民主义形成的历程中,孙中山颇为自信地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三民主义既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受人尊敬、被人追随的原因所在。在祭堂中门上镌刻有中山先生亲手所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这四个字既是中山先生对自身的做人要求也是对孙中山一生的客观评价。进入祭堂,但见陵宫巍巍,祭堂内部以灰黑色花岗石立柱和黑色大理护壁为建筑栋梁,东、西两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四壁上部和地面分别用灰白色大理石和灰黑色斑纹意大利石筑造。这些精心选择的建筑材料衬托着祭堂中部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像,使得祭堂显得无比崇高庄严。在汉白玉像后面有一扇门,门内是安放孙中山先生遗体的建筑,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只有在中山先生诞辰日、逝世日才打开门对外开放,所以未能进入。出了祭堂,在大平台的四周处处有景,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站在宽阔的平台上天风缭绕于耳际、举目是无尽的林海,向南俯视,台阶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蓝瓦灰墙,典雅庄重、壮观之至;回首北望,则见紫金山青松似海、云光山色、气象万千!
  在孙中山诞辰90周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旗帜鲜明地称赞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说:“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做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场斗争中是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并且明确地表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心目中,孙中山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伟大旗帜。在2008年5月,中共中央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迎接国民党访问团一行时说:“南京是代表团访问大陆行程的第一站。这里长眠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是两岸同胞共同尊崇的历史伟人。在当前两岸关系发生积极的重大变化之时,中山先生提倡的中华民族要大团结、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对凝聚两岸同胞的共同感情,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深远。”可以预见,孙中山先生爱国、民主、进步的革命思想必将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纽带,两岸民众增进互信的源泉,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0).
  [2]《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2011,(9).
  [3]《正道上行—马叙伦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1).
其他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课程的主要途径,要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完成,备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相吻合;教学的重难点与详略处理不当;学生活动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课堂上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上课前的备课环节。据了
期刊
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作为一把双刃剑,应该将网络信息衍伸出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当今的教学体系之中,只有紧跟潮流才能在淘沙的大浪中稳步前进,不被时代抛下。语文因其独具的“艺术性”特点,更适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通过对多媒体教学以及语文课堂的探讨,力求探寻令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有效的途径。  当网络社交成为这个社会社交的重要部分时,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融为一体。新课改的潮
期刊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 “差生”。反观教育的现状,有的教师面对优秀生“眉开眼笑”,面对中等生“不声不响”,面对掉队的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教育的悲哀。事实上,的确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无论你如何对他谆谆诱导,他就如同“春风过驴耳”,甚至背其道而行,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
期刊
摘 要:从1989年雅思考试进入我国教学领域当中,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热持续增长,雅思的学习与考试越显重要,雅思培训机构开始增加,并且为了争取生源,不断更新机构的教学模式。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在认知领域中,依次从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对我国雅思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雅思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  关键词:雅思;布鲁姆;教育目标  国际英语语言测试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德育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的最初环节,担负着奠基的重任。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合理的切入德育教学,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策略不够科学等,都严重影响幼儿园德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学;误区;对策  幼儿园德育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的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有效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关键作用,才能达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合理;辅助作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
期刊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不仅不能只关注音乐本身技能的获得,还要更好地挖掘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努力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
期刊
小肌肉发展是身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结构造型和美工技能的发展。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对大脑的发育及智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现在,许多家长甚至个别教师,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过早地认字、写字、做算术,却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至使有些孩子失去了锻炼小肌肉的机会。  小班幼儿处在各方面都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我对本班幼儿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我的第一个师傅》是鲁迅后期一篇颇有特色的文章,创作于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收入鲁迅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本文将《我的第一个师傅》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论述了《我的第一个师傅》文本中的人物叙事。  关键词: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第一人称  《我的第一个师傅》是鲁迅后期一篇颇有特色的文章,甚至可以说是“鲁迅作品中最具人情味和人间气息的幽默诙谐的杂文”,但同时,文本中较多地融入了叙述和抒情的因素
期刊
摘 要: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实现,高效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根据我校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尝试,我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