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铨(1682-1762后)字衡之,号南蘋,浙江德清人,是清代中叶颇负盛名的画家。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
沈铨年少时因家境贫困,随父学扎纸花、纸冥屋等手工艺。后在平湖拜花鸟画家胡湄(字飞涛,号晚山,又号秋雪,浙江平湖人)为师,为其入室弟子。至20岁左右,专事绘艺,并以此为生。清初至乾隆年间,花鸟画风格多样,有以八大山人和石涛为代表的水墨写意派、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恽派、以高其佩为代表的指头画派、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新体画派等。沈铨与上述诸家画风均不同,远宗五代时期黄筌写生法,近取吕纪画法,善绘花卉禽兽,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
雍正年间,沈铨的画作《百马图》流入日本皇宫后,日本国王非常喜爱,遂派特使来中国寻访沈铨。清雍正九年(1731)沈铨受日本之聘去长崎,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居长崎3年。其画风深受日本人推崇,形成“南蘋派”写生画,对日本画坛影响巨大。日本画家园山应举将其誉为“舶来画家第一”,沈铨可谓是促进中日绘画交流的一大功臣。
沈铨的工笔花鸟走兽主要是继承了院体绘画传统,同时又受文人画思想影响,从明代院体脱胎而出,汲取了文人画抒情写意精神,在写生方面自创新格,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重彩、淡彩、没骨、水墨、白描、勾勒填彩、钩花点叶等绘画技法在写生中灵活运用并加以发展,既重形似,又重神似。其多法相参的绘画风格将写实主义画风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显著,以其为代表的南蘋画派对日本绘画影响亦尤为深远。
沈铨一生勤于绘画,现存传世作品颇多。如代表作《封侯图》、《松鹤图》藏于故宫博物院,《耄德洪基图》轴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双鹿图》、《梅花绶带图》藏于南京博物馆,《碧梧栖凤图》、《柏鹿图》藏于苏州市博物馆,《锦鸡绶带图》、《喜报三台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德清作为沈铨的故乡之地,在德清县新市镇至今还留有沈铨故居遗迹。德清县博物馆珍藏有五幅沈铨画作,其创作年限从沈铨四十中年至七十高龄,历经其绘画创作巅峰时期,题材涉及花草树石、翎毛走兽,从中可一窥其高超的绘画技法。
《桐荫猫戏图》绘秋日坡地湖石、衰梧丛菊之中,双猫神态相异,其一栖湖石之上,回眸俯视下方;其一伫立坡地之上,举首静观上方,上下呼应,妙趣横生。整画动静相间,气韵生动,设色层次丰富,敷色妍丽。用笔兼工带写。以没骨法画梧桐叶和菊叶,以淡墨双勾秋菊,湖石处用淡墨皴擦,浓墨点苔。双猫画法工笔细润,逼真传神,尽显盎然生趣。左侧书有款记:“庚子三秋写于东湖第一山南蘋沈铨”,即康熙五十九年(1720),沈铨四十三岁时所作。钤印“沈铨之印”(白文方印)、“南蘋氏”(朱文方印)、“技是平顽懒是真”(白文方印)。(01)
《猫雀图》绘一猫行于草地之上,嘴叼小雀,神态谨慎而多疑;小雀双翅低垂,显得胆颤惶恐。一旁辅以花木绵绵:梅枝横斜,花开正盛;牡丹掩映,绿草茵茵。整图构图精巧,画幅清新灵动。梅花以细线圈钩,再以铅白点染,凸显梅花盎然生机。主体猫雀的画法极为细致工整,以细线勾勒轮廓,渲染颜色作底,再一笔笔绘出翎毛,纤毫毕现,富有立体感。猫雀神情刻画逼真生动,跃然纸间,尽显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力。钤白文方印“沈铨之印”、朱文方印“南蘋”,另有一朱文方印不辨。款记只留有“南蘋沈铨”四字,无法确认是沈铨何时所作,但依据其物象写生之功力,应晚于上图《桐荫猫戏图》。(02)
《松月图》以松树局部为主体,古松枝干虬曲,斜贯于画面上下,看似形断而意不断,松冠后衬以明月一轮,若隐若现,构图颇具意蕴。品读全幅作品,画面布局得当,疏密有致,用墨色泽苍润,笔意遒劲,写尽松树古雅苍劲之姿。根据款记“乾隆乙亥新夏七十四老人沈铨写”,即乾隆二十年(1755),可知此画为沈铨晚年技法娴熟时所作,笔力老辣,构图虽简但意丰,尽显苍浑疏远之趣。另有钤印白文方印“衡斋”、白文方印“沈铨之印”、朱文方印“南蘋氏”、白文方印“到老学不足”。其中“到老学不足”的闲章话语,体现了沈铨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精益求精、奋苦专一的精神写照。沈铨所绘松图很少,在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内还有当年沈铨在日本居住时于癸丑年(1731)所画的松图的摹本,两者的构图和技法都比较相似。在沈铨的绘画、书法、篆刻艺术中,以花鸟走兽画最为出色,根据此幅《松月图》,可见沈铨水墨技法亦甚为精湛。(03)
《松竹双鹿图》取“百龄食禄”之吉意,画中以松竹作衬,双鹿为主体。古松苍劲,枯藤盘绕,竹叶郁葱。山石上雌鹿作蜷缩状卧于地,雄鹿伫立并回望凝视伙伴。双鹿形态逼真,渲染精细入微,特别是毛茸晕染细腻,鹿目亦勾勒传神。松树刻画浑厚大气,松针描绘工整且辅以花青作衬,运笔时又以勾勒与皴擦并用来表现松干的苍秀挺拔。整画构图丰满,笔力张弛有度,敷色典雅,浓而不俗,淡而不薄。钤朱文方印“沈铨之印”、白文长方印“家住苕南余不溪”,右侧署款“□乾隆丙□子□秋南蘋□沈铨”,其中有四字已漶灭,但依据残存墨迹仍能推断出此画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为其晚年技艺成熟时所作,技法纯熟,颇具功力。(04)
《花鸟轴》虽较为破损,但主体画面还清晰可辨,画面设色素净,意境古雅。叶落疏桐秋正半,萱草芙蓉竞相展颜,树根处草石相拥。其间又画有多对山禽,一对绶带一上一下栖息于梧桐枝,似在对话,遥相呼应;秋花绽放处,画面定格于鹌鹑振翅俯瞰芙蓉的一瞬间;草丛间四对鹌鹑错落分布,形态各异,妙趣横生。落有款记:“乾隆己卯仲春南蘋沈铨写 时年七十有八”,为其晚岁得力之作。秋桐、萱草等画法写意,运笔流畅,不受物景拘囿,以没骨写叶,淡设色轻晕花容,疏淡雅致;鸟雀画法同样工整细致,但笔法已至炉火纯青之境界,所绘物象形神兼备,清新灵动,极富生趣。整幅用笔或粗犷写意,或工整细腻,或干枯凝重,或滋润流转,将兼工带写的工笔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足见其晚年画艺之娴熟高超。钤白文方印“臣铨之印”、白文方印“南蘋”。(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