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博物馆藏的五幅沈铨画作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铨(1682-1762后)字衡之,号南蘋,浙江德清人,是清代中叶颇负盛名的画家。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
  沈铨年少时因家境贫困,随父学扎纸花、纸冥屋等手工艺。后在平湖拜花鸟画家胡湄(字飞涛,号晚山,又号秋雪,浙江平湖人)为师,为其入室弟子。至20岁左右,专事绘艺,并以此为生。清初至乾隆年间,花鸟画风格多样,有以八大山人和石涛为代表的水墨写意派、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恽派、以高其佩为代表的指头画派、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新体画派等。沈铨与上述诸家画风均不同,远宗五代时期黄筌写生法,近取吕纪画法,善绘花卉禽兽,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
  雍正年间,沈铨的画作《百马图》流入日本皇宫后,日本国王非常喜爱,遂派特使来中国寻访沈铨。清雍正九年(1731)沈铨受日本之聘去长崎,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居长崎3年。其画风深受日本人推崇,形成“南蘋派”写生画,对日本画坛影响巨大。日本画家园山应举将其誉为“舶来画家第一”,沈铨可谓是促进中日绘画交流的一大功臣。
  沈铨的工笔花鸟走兽主要是继承了院体绘画传统,同时又受文人画思想影响,从明代院体脱胎而出,汲取了文人画抒情写意精神,在写生方面自创新格,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重彩、淡彩、没骨、水墨、白描、勾勒填彩、钩花点叶等绘画技法在写生中灵活运用并加以发展,既重形似,又重神似。其多法相参的绘画风格将写实主义画风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显著,以其为代表的南蘋画派对日本绘画影响亦尤为深远。
  沈铨一生勤于绘画,现存传世作品颇多。如代表作《封侯图》、《松鹤图》藏于故宫博物院,《耄德洪基图》轴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双鹿图》、《梅花绶带图》藏于南京博物馆,《碧梧栖凤图》、《柏鹿图》藏于苏州市博物馆,《锦鸡绶带图》、《喜报三台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德清作为沈铨的故乡之地,在德清县新市镇至今还留有沈铨故居遗迹。德清县博物馆珍藏有五幅沈铨画作,其创作年限从沈铨四十中年至七十高龄,历经其绘画创作巅峰时期,题材涉及花草树石、翎毛走兽,从中可一窥其高超的绘画技法。
  《桐荫猫戏图》绘秋日坡地湖石、衰梧丛菊之中,双猫神态相异,其一栖湖石之上,回眸俯视下方;其一伫立坡地之上,举首静观上方,上下呼应,妙趣横生。整画动静相间,气韵生动,设色层次丰富,敷色妍丽。用笔兼工带写。以没骨法画梧桐叶和菊叶,以淡墨双勾秋菊,湖石处用淡墨皴擦,浓墨点苔。双猫画法工笔细润,逼真传神,尽显盎然生趣。左侧书有款记:“庚子三秋写于东湖第一山南蘋沈铨”,即康熙五十九年(1720),沈铨四十三岁时所作。钤印“沈铨之印”(白文方印)、“南蘋氏”(朱文方印)、“技是平顽懒是真”(白文方印)。(01)
  


  《猫雀图》绘一猫行于草地之上,嘴叼小雀,神态谨慎而多疑;小雀双翅低垂,显得胆颤惶恐。一旁辅以花木绵绵:梅枝横斜,花开正盛;牡丹掩映,绿草茵茵。整图构图精巧,画幅清新灵动。梅花以细线圈钩,再以铅白点染,凸显梅花盎然生机。主体猫雀的画法极为细致工整,以细线勾勒轮廓,渲染颜色作底,再一笔笔绘出翎毛,纤毫毕现,富有立体感。猫雀神情刻画逼真生动,跃然纸间,尽显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力。钤白文方印“沈铨之印”、朱文方印“南蘋”,另有一朱文方印不辨。款记只留有“南蘋沈铨”四字,无法确认是沈铨何时所作,但依据其物象写生之功力,应晚于上图《桐荫猫戏图》。(02)
  《松月图》以松树局部为主体,古松枝干虬曲,斜贯于画面上下,看似形断而意不断,松冠后衬以明月一轮,若隐若现,构图颇具意蕴。品读全幅作品,画面布局得当,疏密有致,用墨色泽苍润,笔意遒劲,写尽松树古雅苍劲之姿。根据款记“乾隆乙亥新夏七十四老人沈铨写”,即乾隆二十年(1755),可知此画为沈铨晚年技法娴熟时所作,笔力老辣,构图虽简但意丰,尽显苍浑疏远之趣。另有钤印白文方印“衡斋”、白文方印“沈铨之印”、朱文方印“南蘋氏”、白文方印“到老学不足”。其中“到老学不足”的闲章话语,体现了沈铨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精益求精、奋苦专一的精神写照。沈铨所绘松图很少,在日本神户市博物馆内还有当年沈铨在日本居住时于癸丑年(1731)所画的松图的摹本,两者的构图和技法都比较相似。在沈铨的绘画、书法、篆刻艺术中,以花鸟走兽画最为出色,根据此幅《松月图》,可见沈铨水墨技法亦甚为精湛。(03)
  《松竹双鹿图》取“百龄食禄”之吉意,画中以松竹作衬,双鹿为主体。古松苍劲,枯藤盘绕,竹叶郁葱。山石上雌鹿作蜷缩状卧于地,雄鹿伫立并回望凝视伙伴。双鹿形态逼真,渲染精细入微,特别是毛茸晕染细腻,鹿目亦勾勒传神。松树刻画浑厚大气,松针描绘工整且辅以花青作衬,运笔时又以勾勒与皴擦并用来表现松干的苍秀挺拔。整画构图丰满,笔力张弛有度,敷色典雅,浓而不俗,淡而不薄。钤朱文方印“沈铨之印”、白文长方印“家住苕南余不溪”,右侧署款“□乾隆丙□子□秋南蘋□沈铨”,其中有四字已漶灭,但依据残存墨迹仍能推断出此画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为其晚年技艺成熟时所作,技法纯熟,颇具功力。(04)
  


  《花鸟轴》虽较为破损,但主体画面还清晰可辨,画面设色素净,意境古雅。叶落疏桐秋正半,萱草芙蓉竞相展颜,树根处草石相拥。其间又画有多对山禽,一对绶带一上一下栖息于梧桐枝,似在对话,遥相呼应;秋花绽放处,画面定格于鹌鹑振翅俯瞰芙蓉的一瞬间;草丛间四对鹌鹑错落分布,形态各异,妙趣横生。落有款记:“乾隆己卯仲春南蘋沈铨写 时年七十有八”,为其晚岁得力之作。秋桐、萱草等画法写意,运笔流畅,不受物景拘囿,以没骨写叶,淡设色轻晕花容,疏淡雅致;鸟雀画法同样工整细致,但笔法已至炉火纯青之境界,所绘物象形神兼备,清新灵动,极富生趣。整幅用笔或粗犷写意,或工整细腻,或干枯凝重,或滋润流转,将兼工带写的工笔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足见其晚年画艺之娴熟高超。钤白文方印“臣铨之印”、白文方印“南蘋”。(05)
其他文献
一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诗书画可称“三绝”的大家,浙江为数不少,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俨少、余任天等均当之无愧。然而尽管诸画家之诗确实不容小视,但画家之诗真正要在诗坛立足,却亦非易事。对此,吴昌硕曾感叹道:“写诗难,要写好诗更难,自从乾嘉以来,少有人才,我的诗也很普通,诗坛还排不上号呢”(引自《诸乐三诗集序》)。此话既含自谦又颇有自知之明,读其《元盖寓庐偶存》《缶庐诗
期刊
现今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已陆续开槌。从目前的情况看,瓷器在经历了新的调整期后,已经呈现出了不俗的市场表现,而明清瓷器无疑是今年艺术品市场中绝对的亮点。从中长期来看,明清瓷器正在或已经酝酿着中国陶瓷新一轮的整体市场行情与走势。鉴于明清珍瓷备受追捧的市场诉求,云南典藏特别推出了以明清御用官窑重器领衔的陶瓷专场。先睹为快,下面我们就共同领略几件晶莹玉润的明清御用官窑佳品所呈现出的皇家气象!  清
期刊
明清画派之多,画法变化之丰富远超宋元。日前,由中国美术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策划、主办的“明清绘画精选——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藏品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明清绘画作品112件,几乎涵盖了明清绘画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画派和代表画家,呈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整体脉络,很多珍贵作品为第一次面对观众。    中国绘画发展到明清两代,伴随着历史环境的演进,呈现出独特的发展面貌。宫廷绘画一方面继承宋制,恢复皇家
期刊
中国古代刻书事业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这三者也称为中国古代刻书事业的三大系统,现将三者分别论述。  先说官刻本。宋代官府刻书的机构有国子监、秘书监、茶盐司、漕司、转运司、郡庠以及各府、州、县学等等。元代官府刻书的机构有国子监、各路儒学,府学、兴文署等等。明代官府刻书的机构有国子监及经厂、各府、州、县等等。清代官府刻书的机构有内府、武英殿、扬州诗局、各省官书局及各府、州、县等
期刊
德清县(武康)置县始于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现有考古资料,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德清就有先人生息,并形成聚落。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在德清留下史前文明遗迹。古籍史料将德清的历史追溯到夏代的古防风氏之国。唐五代号称“一剑双寒十四州”的吴越国王钱鏐,为褒扬防风氏的功绩,在重建防风祠时刻下的留存至今的“封山灵德王庙记碑”,似乎见证着这一历史的存在。   德
期刊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自明代晚期已趋衰落,至清初御窑厂未能得到恢复,虽然民窑还在延续烧造,但瓷器品种不多,产量也不大,多为一些日常用器及供器。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时间较短,百废待兴,景德镇瓷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署有“大清顺治年制”年款的官窑瓷器寥寥无几,这给同时代民窑瓷器的鉴定年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正如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所讲:“对不署款的民窑器,以往在鉴定时大
期刊
德清窑位于杭嘉湖平原,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开始烧制原始瓷,东晋时期是青瓷、黑瓷合烧的窑场。德清窑黑瓷造型饱满端正,釉面匀净,漆黑光亮。德清县博物馆收藏例如几件东晋南朝时期的德清窑黑釉瓷。   上世纪50年代,在德清县乾元镇发现丁山、焦山、小马山、城山等东晋南朝时期青瓷与黑瓷合烧的瓷窑址,并作为较早烧造黑瓷的窑址而备受古陶瓷界瞩目,始有德清窑的概念。本文介绍的器物即由德清县博物馆于八十年代初采集自上述地
期刊
寿昌桥(又名上渚桥)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二都村境内,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寿昌桥高大、雄伟,犹如一条长虹横贯南北,是历史上武康通往杭州驿道跨越上渚河的交通桥。全桥用当地自产的武康石建成,是目前我国江南地区单孔薄拱跨度最大的石拱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图3)   据明嘉靖《武康县志》记载,“寿昌桥,一名上渚桥,在县(武康县)东南十八里。宋咸淳间邑人姚智建。”因建桥题记
期刊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一个重要的考古文化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現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为5500—5000年。  对于红山文化及其出土玉器的介绍,笔者不想在此多有赘述。自从笔者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以来,处于北方这一大环境之下,常常能感到这里的玉器研究者及爱好者对红山文化玉器的偏爱。相比于南方良渚文化玉器上细腻繁缛
期刊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由中国美术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及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合作主办的《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于2008年5月15日至7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北京奥组委和中国文化部的支持下,此展被列为奥运重要文化项目,体现了“人文奥运”的宗旨。  “灵动的风景”展示了过去两百多年德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人物与风景”的主题贯穿了从浪漫主义,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