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为推进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奠定了法律的保障。但是,实行义务教育只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基础,并不能说明落实了公平教育。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促进学校的公平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教育呢?
造成公平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
传统陈旧的教育质量观是造成公平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和评价标准。千百年来,学校大都沿袭考试选人才、考试定人才——学而优则仕的评价制度,以学科考试成绩定优差,以升学人数评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好坏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或者升学率——这种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于是乎,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什么都不用看,就看这所学校每年的升学率有多高,升上重点学校的人数有多少;在民众心里,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就看自己的子女在考试时得到的分数是多少,或者看毕业班有多少人升入了重点学校;在学校内部,评判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只是看他(她)执教的学科或班级的考试成绩。学校教育工作必然厚此薄彼,有失公平,就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待遇。
影响学校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
校长的教育质量观是影响学校实施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他的教育质量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全体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对教学质量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人们也常说“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因此,校长的教育思想质量观是否适合时代教育的发展,是这所学校能否促进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作为校长,面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教育时势,要站在面向未来教育的高度,勇于超越自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设计谋划学校的发展,确立符合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教育
教师的质量观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把公平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需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形成校长、教师齐抓共管的合力,增大推动公平教育的正能量。因为在学校里,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施教者,平时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学生过程的态度和行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为出发点,彻底改变“为栽培一朵鲜花而枯萎一片森林”的做法,从只关心重视少数学优生的教育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整体提高上来,做到“放眼群山,花木竞秀”。特别是要多关心“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教育,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学习的欢乐。要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能够培养学习尖子的老师不是成功的老师,而善于转化后进生使之进步的老师才是最出色的老师”。唯有教师们公平对待班中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尽职尽责,那么,学校里的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是确保公平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依照正确的现代教育质量观的要求,既要达到促进学校质量,又要促进学校公平教育。为此,当前中小学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各项规定,真正为落实公平教育清除障碍,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辅转化后进生,有效地开展公平教育工作。第二,校长要把主要精力从只抓重点班、抓毕业班、抓升学率转向抓素质教育、抓公平教育、抓促进班级整体提高。第三,学校要制订适合本校实情的教育计划,提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奋斗目标,使教师感到有新要求、新目标可追求,为教师落实公平教育注入新动力。第四,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和尽最大可能改善育人环境,使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缩小差距,也使校与校之间师资水平不致产生悬殊差别,这是促进公平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五,要制订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增强各级科教师的工作责任,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使学校教育质量(特别是学生素质、学科平均分、下层生控制率)得到保证,把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教育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在德、智、体等方面夯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推行公平教育,讓所有学生得到公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宏伟目标要求,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公平教育。只要坚定不移地面向未来,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质量观,在工作上积极做到“三个面向”,就一定能把学校的公平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教育待遇,学校就必然会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罗定市双东街中心小学)
造成公平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
传统陈旧的教育质量观是造成公平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和评价标准。千百年来,学校大都沿袭考试选人才、考试定人才——学而优则仕的评价制度,以学科考试成绩定优差,以升学人数评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好坏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或者升学率——这种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于是乎,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什么都不用看,就看这所学校每年的升学率有多高,升上重点学校的人数有多少;在民众心里,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就看自己的子女在考试时得到的分数是多少,或者看毕业班有多少人升入了重点学校;在学校内部,评判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只是看他(她)执教的学科或班级的考试成绩。学校教育工作必然厚此薄彼,有失公平,就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待遇。
影响学校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
校长的教育质量观是影响学校实施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他的教育质量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全体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对教学质量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人们也常说“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因此,校长的教育思想质量观是否适合时代教育的发展,是这所学校能否促进公平教育的决定因素。作为校长,面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教育时势,要站在面向未来教育的高度,勇于超越自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设计谋划学校的发展,确立符合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教育
教师的质量观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把公平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需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形成校长、教师齐抓共管的合力,增大推动公平教育的正能量。因为在学校里,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施教者,平时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学生过程的态度和行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为出发点,彻底改变“为栽培一朵鲜花而枯萎一片森林”的做法,从只关心重视少数学优生的教育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整体提高上来,做到“放眼群山,花木竞秀”。特别是要多关心“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教育,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学习的欢乐。要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能够培养学习尖子的老师不是成功的老师,而善于转化后进生使之进步的老师才是最出色的老师”。唯有教师们公平对待班中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尽职尽责,那么,学校里的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是确保公平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依照正确的现代教育质量观的要求,既要达到促进学校质量,又要促进学校公平教育。为此,当前中小学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各项规定,真正为落实公平教育清除障碍,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辅转化后进生,有效地开展公平教育工作。第二,校长要把主要精力从只抓重点班、抓毕业班、抓升学率转向抓素质教育、抓公平教育、抓促进班级整体提高。第三,学校要制订适合本校实情的教育计划,提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奋斗目标,使教师感到有新要求、新目标可追求,为教师落实公平教育注入新动力。第四,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和尽最大可能改善育人环境,使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缩小差距,也使校与校之间师资水平不致产生悬殊差别,这是促进公平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五,要制订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增强各级科教师的工作责任,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使学校教育质量(特别是学生素质、学科平均分、下层生控制率)得到保证,把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教育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在德、智、体等方面夯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推行公平教育,讓所有学生得到公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宏伟目标要求,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公平教育。只要坚定不移地面向未来,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质量观,在工作上积极做到“三个面向”,就一定能把学校的公平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得到公平教育待遇,学校就必然会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罗定市双东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