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方言运用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豫籍作家阎连科于1988年至2009年间创作的“耙耧系列”小说多以农村为背景展开故事。这一系列作品中,具有河南方言特征的语气词、河南方言土语、俚语俗语以及作者自制的方言词语等河南本土化语言被廣泛运用,这不仅有利于作品整体语言环境的营造,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从方言运用的总体概况、方言运用的具体表现以及运用河南方言创作的影响三方面,对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方言土语的运用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尝试探讨河南方言土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阎连科;耙耧系列;方言土语
  阎连科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位重量级作家,迄今为止,已有5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近年来,研究阎连科作品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大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作品文本本身包括主题(死亡主题、苦难主题、抗争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展颇多,但从语言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选取了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程故里》、《寨子沟,乱石盘》、《受活》、《日光流年》四部作品,通过分析文本中方言的运用情况,说明方言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塑造地域文化特色方面的作用。
  一、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方言运用的总体概况
  文学作品中,在一定情境中方言的运用是成功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及揭示地域文化的一种得力工具。阎连科的作品中大量使用河南方言、社会方言,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还自制一些方言,使读者在亲切和陌生之间转换。如“满全脸”“当间”“田旁头”“洋火“儒妮子”“死冷”“当间”等这些深深扎根于河南豫西伏牛山麓的豫西方言被阎连科信手拈来,不仅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郁,而且给读者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和“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二、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方言运用的具体表现
  (一)具有河南方言特征的语气词
  如哩、啥、呢、嘛、呀、啦等。
  例:“乡政府让咱村报个模范哩。”
  “那你嘛。”
  “我也不富呀。”
  “贷款已还得不差啥儿。”
  (以上例句均出自《两程故里》)
  恰当运用符合作品故事背景的方言语气词,是为文学作品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一大途径。而方言语气词的使用在人物对话中较为普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感情的表达方面也有独特的效果。在上述例句出现的《两程故里》中,贫穷落后的程村里,村民们之间的日常对话运用大量具有方言特征的语气词,不仅更加贴合小说本身的故事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融入故事的语言环境,同时也使得包括小说主人公程天青在内的村民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饱满。这恰恰也就例证了方言语气词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必要性。
  (二)河南方言土语、俚语俗语的运用
  如“玉蜀黍”、“日头地”、“麦罢”、“歇晌”“沟沟岔岔”
  例:
  1、只见女人们拿着烧火棍往村子当央跑。(当央:即中间)
  2、从屋里出来一旗子人。(一旗子:即一群)
  3、钱你不用应记。(应记:即操心、担忧)
  (以上例句均选自《两程故里》)
  4、让司机把车立马开过来。(立马:即立即)(《受活》)
  正如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样,方言土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也是为其增添独特魅力的妙趣所在。一系列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在“耙耧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此外,也有“一下忘得鸟净”、“见利上,见坡滚”这样的俚语俗语夹杂其中。使用这些与人们日常经验相关的词语,就是为了恢复被普通话所遮蔽的生活面貌,形成方言所属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
  (三)作者自制的方言词语
  如“平展展”、“苦凄凄”、“试巴试巴”、“山响山响”
  例:
  1、茫白白的山坡上,剪收小麦的受活人,如一群羊在动弹着,散散落落哩, 剪子声在雪地冰凌脆脆地响。
  2、在一天夜里飘飘落落乱了规矩了。
  (以上例句均来自《受活》)
  3、日光在司马虎的头顶如烧热的菊花汁液黄爽爽地浇下来。(《日光流年》)
  在“耙耧系列”小说中,阎连科使用了不同形式的重叠词,这种带有方言色彩的原创性词汇,使小说的叙述充满了特殊的河南特色和韵味。
  三、运用河南方言创作的影响
  方言创作一方面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形式,给作者和读者以全新的写作和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其运用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诚如阎连科所言:“用方言写作可以引起大家对方言的重视,丰富人们的词汇库,更广泛地领会到汉语言的非凡魅力。”
  在普通话对方言土语的重度挤压下,对方言土语的重视不应变成本土作家的专属使命,从致力于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人,到每一位热爱阅读的读者,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方言保护使命感。当文学作品中的本土化语言更加恰当适时地得到深入研究与广泛地宣传,方言土语的传承与地域文化的弘扬也将不再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李新凯《阎连科小说语言风格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2]刘培《阎连科乡土小说的语言风格研究》广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3]陈富志《试论豫西方言在阎连科小说中的运用》学术交流2014年第2期
  [4]梁鸿《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阎连科小说语言兼谈一种写作精神》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发展,语言功能的文化因素研究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而传媒篇章文本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因素,被认为是多角度体现社会文化,不仅仅横向展现了该社会的各种文化因素,而且从纵向各个深度挖掘了各种层次水平的文化因素,分为明示型地直接反映文化(эксплицитная форма),而可以是(имплицитная форма)隐含的映射文化因素。译者可以通过揣摩语境合理推导出原语的文化因素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综合材料绘画打破传统画种之间的概念以及界限,以一种新的身份与姿态进入艺术领域,以综合的优势体现绘画艺术的传统特点,并且和当代其他艺术一起发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综合材料绘画不受现存知识或规则的限制,以其无限的、任意的表现形式而存在。综合材料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它的技法风格丰富多彩,表现形式自由多样,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情感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
期刊
摘要:摄影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摄影艺术也成为了艺术门类当中重要的一种,同时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摄影艺术在审美方面与艺术追求方面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也更多地关注到了摄影艺术,主动地去探索和欣赏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相比,摄影艺术的时效性和延续性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此外摄影艺术在某些方面借鉴了绘画艺术,从而在造型和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彰显了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本
期刊
从事草地生态教学,业余时间喜好阅读诗歌。于是,想把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想从有缘接触到的现代诗歌中,探寻诗歌所表现的诗人的生态思想。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就是一种优秀的生态文化,生态思想不是天方夜谈,是寻找新新人类丢失的爱心,一颗大爱之心,“老吾老,幼吾幼”,爱人之老和人之幼,爱一草一木,爱野生动物。。。。。,是土壤动物及以及海洋动物、陆地动物、微生物、植物才构成了和谐的自然环境,他们是古老的真正的主人。
期刊
摘要:历来学者公认,自秦至清,小篆有三座高峰:一为秦李斯;二为唐李阳冰;三为邓石如。“二李”均为“玉箸篆”,其后的篆书家大都难出其右。至有清一代,邓石如横空出世,一扫前人作篆旧习,无论从小篆的神采还是形质,都极大的扩展了小篆的表现空间,将沉寂近千年的篆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笔下,委婉通畅与迟涩拙朴合二为一,既不失小篆之温文尔雅,又能得汉碑之雄强峭拔,一改几百年来先贤们截毫作篆务求匀整的传统。本文
期刊
摘要:“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的特色。”——《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关键词:绘画;创造性;没骨;疏体  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
期刊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曾古筝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特别是随着从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民族传统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乐曲,扩大了筝在音乐中的影响力。近年来,古筝普及之势迅不可挡,因此,探讨古筝教学,对于古筝的推广
期刊
绪论《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全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了全书首要的地位。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個“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
期刊
摘要:硫磺熏蒸是中药材常用的预处理工艺,具有漂白、杀菌和防腐的作用,但残留的SO2以亚硫酸盐形成存在可能会造成中药材有效成分改变,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检测亚硫酸盐残留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几种亚硫酸盐检测方法(直接观察法、酸蒸馏碘滴定法、比色卡比较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直接观察法不能精确测量二氧化硫残留量,并需要一定经验;酸蒸馏碘滴定法耗时长,操作影响因素较多;比色卡比较法不能精确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个现代化的社会,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看中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舞蹈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瑰宝,从远古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它在不停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點点的进步。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平衡好发展与继承的关系,不能离开根,离开事物发展的源泉,同时也不能固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各民族文化各具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