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环保院校产学研协同提升区域环境服务能力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方环保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提升区域环境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符合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探索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对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改革环保类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地方环保院校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区域环境服务能力的相关做法。
   [关    键   词]  地方环保院校;产学研;环境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22-02
   一、地方环保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一)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地方环保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载体
   “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定位,对发展环保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指标和要求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下,环保院校服务社会借助产学研结合这个有效载体,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三者结合起来,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行业优势,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同相关行业企业和地方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较好地弥补环保产业现存的知识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提升区域环境服务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二)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环保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符合度的根本途径
   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能融科研、生产、教育为一体,通过三者的一体化,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为解决当前环保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环保科研与应用服务脱节等痼疾,有必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校与校、政、企、行等社会各类组织之间的壁垒,多渠道扩大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开放办学,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为青年教师锻炼和环保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实现不同主体之间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大现实需求。
   (三)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打造环保院校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合作能够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顺应市场需求、明确应用开发方向、实现科技转化,不仅为高校科研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重要平台,更对提升发展内涵、质量及水平从而打造院校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环保院校只有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在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预测基础上,面向环保行业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提供科研服务,实现学校内部战略与外部战略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特色发展,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显著增强。
   二、地方环保院校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整合资源,构建环境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平台
   以学院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依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立足可持续发展,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整合优势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目前已建成的危险废物鉴别、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两个重点实验室和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政策研究科研团队为平台基础,主要致力于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成果转化、企业升级等;科技服务平台以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工程公司、环境咨询公司、分析测试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主要利用其科研技术力量提供测试分析、人员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环境综合服务能力重要的支撑平台,已成为地方环保部门、环保行业发展的得力后援。
   (二)注重科技创新,培育并形成一批教科研及技术服务成果
   学院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注重教科研成果培育及转化并积极围绕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教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积极为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环境管理、地方环保法规的制定、环保规划、污染控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教科研及技术服务成果。除了开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学院还与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江门等地市环保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地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学院教学科研互融互促共同发展。截止2014年底,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0项,经费累计达1400余万元;受企业委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量审计、污染治理工程设计与运营、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项目经费累计达3000余万元,技术服务的能力、水平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行业提供人才支撑
   学院以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按照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开设29个专业,建立起从环保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包括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200多个,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学院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载体,环保类专业初步形成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平台有机结合的“寓教于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外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与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中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联合,在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科研课题、技术服务、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得以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区域环保行业提供直接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区域环境服
  务能力的思考
   (一)坚持科学定位,优化平台管理
   建立和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区域环境服务能力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内涵和建设目标与原则,明确环保院校产学研平台的定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持续提高区域环境综合服务能力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发展目标。探索并建立能有效整合和发挥人才优势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构建适应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的管理体系,为顺利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进而提高平台的运行绩效。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学院技术技能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充分调动学院的科技力量,积极整合校内各项科研和学科资源,学院内部各科研机构部门要打破彼此间的各种壁垒,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凝练特色科研方向,汇聚人才,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通过严格评估和把关,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支撑平台,重点培育服务环保中心工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服务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的基础性科研成果;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平台对外生产性技术服务能力,加速技术溢出,提升环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和相关行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成果及优质的技术服务为突破口,提升学院技术技能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乔建芬,李奠础,张增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能力研究思路与方法[J].化工时刊,2014(12).
其他文献
教育担负着知识传承的任务,而教师便扮演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的重要角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的无限魅力,我们更要用自身的道德
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这十年,从经济贸易增长的数据和国家崛起的速度来看,被称为中国的“黄金十年”并不为过。然而,也是这十年,官员腐败、
提起数学表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还有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培养不重要,表达只能归属于语文学科,
期刊
编者按——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无数雄、奇、险、秀是,引观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960万平景公里的土地下,也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但方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严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世界
地理学的知识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了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人文学科的内容以及区域地理的视角等等.其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地理教学不仅在课堂内,更在教室之外.作为地理教师,
2013年早春,我和老伴去看望黄宗汉先生,带去习作条幅:“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非书家,字无功底,只不过想借此表达对黄老的敬意和祝愿。今年重阳,大观园徐菊英
【本刊讯】菲律宾《华侨周刊》15日报道,革命人民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在本地英文书店是畅销书之一”。报道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在日本举行的亚太九国外长会议上鼓励研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数学作业一直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合理设计每一节课的作业,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重要作用。结合对现阶段一线教师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阐述设计有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