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来源 :广东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定诵读材料,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面对如浩瀚大海般的中华古诗文,我们要读哪些内容呢?这也是实践者须重视的因素。诵读材料的选取必须遵循“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易经》的“蒙以养正圣功也”的精神,可以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选择古代蒙养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文《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以及唐诗宋词等。
  良好的诵读氛围是开展活动的关键,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活动顺利进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兴趣就必须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例如,创设教室文化氛围,打造书香家庭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重大,而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件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实施,也会日久生厌生烦。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维持学生的长久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诵:开展每天十分钟诵活动。每天早读或午读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师及时抽查,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二是做:让学生做诗文卡、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进行诗配画等。
  三是展: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展示学让自己创做的古诗文佳作、自己尽心制作的手杪报和诗配画等作品,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是赛:每学期下来,学生都会积累了不少古诗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到期末开展赛一赛大汇报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
  
  三、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的教学策略
  
  诵读经典古诗文就是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重铸其人格。然而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仅仅是初步接触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热爱古诗文,关键还要看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两多”(教师问得多,说得多)和“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这样好端端的文章,就给分析得支离破碎,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呢?
  1. 初读——整体感悟。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初读诗文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陶”而已。
  2. 熟读——自悟自得。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诵读过程中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常常会有疑。这时老师不必急于解惑,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应当让孩子反复诵读,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思。
  3. 联想——悟境明理。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学生从具体的画面更容易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还要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垂钓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
  4. 拓展——以诗引诗。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以诗引诗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引导学生诵读《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别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教学,让学生的品味进一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5. 改写——激发潜能。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写景叙事,教学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游园不值》《小儿垂钓》《清明》等一首首古诗词都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如学了《寻隐者不遇》后,让学生按诗的意思进行改写,提示学生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并要扣住“问、言”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于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改成了一篇篇生动的短文。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尖,让古诗的诵读更有效,古诗教学更有味。让学生进行古诗文仿写,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学生积累的古诗文越多,创作就更能水到渠成,如学生仿写《春晓》:春天不觉晓,处处现绿草。忽然春风来,花开知多少。学完了《咏柳》学生写了《赞春》:二月风景美如画,茶花桃花满枝桠。满庭芳草泛新绿,蒙蒙春雨润万家。写得虽然稍显稚嫩,但足见学生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读书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家庭,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无论经济怎样发达,无论你多么富有,仍然只能称为一群乌合之众。至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质疑。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其缘由就在这里。而这个文明古国的形成,与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我们每年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倡导多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已成为从事系列建筑结构胶粘剂和其它胶粘剂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建筑结构加固和建筑防水保温防腐工程
和谐是什么?从外部特征看,和谐是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多样性与融洽的统一;从哲学上讲,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期刊
冷战结束后,军事改革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主题。在当代世界军事革命大潮中,英国通过不间断的军事改革保持了世界军事强国地位,其中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坚持学习借鉴与适应国情
报纸
明朝后期,明代初期的廉政体制在法律宣传、官吏选举、检查制度方面显示出极具的弱化。再加上为君者昏庸奢靡,不理朝政,为臣者植党营私、贪污腐败、玩忽职守使得廉政体制向恶性化
传统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隐喻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把
大雁山下,九江之滨,坐落着一座远近闻名的学校——鹤山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这所中学没有悠久的历史,却有着较高美誉,成为不少初中毕业生向往的校园。鹤山市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创建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科学投入、科学配置、科学使用,减少乃至杜绝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资源的开发、投入和使用得到更高回报,使学校实现生态的可持续
道康宁公司新型独创的密封剂技术把瞬问粘着带来的生产好处和硅胶弹性体的性能优势结合起来,提高了工业组装时的生产率、改善质量并降低成本。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的中学校长,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者,其所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躬亲示范,优于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社会、一个家庭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学校也不例外。阳山县南阳中学现已是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学校,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制度。然而,单纯有管理制度是不能管理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