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省旺苍县在退耕还林中,按照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从园址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开垦、栽植、苗期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优质茶叶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退耕还林;茶叶;栽培技术
在退耕还林中,旺苍县根据县情,立足“米仓山茶叶”享有的信誉和旺苍的“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按照现代发展生态优质茶叶生产的栽培要求,利用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选择园址
1.1土壤条件
退耕还茶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效土层不低于60cm,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0~6.5之间,土壤肥沃,生物活性较强,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壤质地以砂黏粒配比适当的砂质壤土、壤土或黏壤土为好。
1.2地形条件
退耕还茶应选择坡度在25°以下,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是能否实施退耕还茶的重要条件。因此,退耕还林中的茶园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或平地为宜。
1.3生态环境
茶树有喜温、喜湿和喜荫等特性,而对低温、严寒、干旱和霜冻等较为敏感。根据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这些要求,退耕还茶园地最好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洁、干净、周边自然植被丰富、附近及上风口无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容易修建水利设施、交通方便、劳动力较充裕等处,以满足无公害生态茶叶生产的各项环境条件。
2园地规划
2.1道路设置
茶园道路设置要便于茶园耕作机械、肥料、采摘鲜叶和成品茶等的运输。道路网包括主道、支道、园道和地头道。主道是茶场的交通要道,应和场外的公路相通,宽度一般为6~7m。主道两边应开排水沟,栽种行道树;支道与主道相互交接,贯穿整个茶园,是茶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运行的道路,宽度一般为3~4m;园道是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宽度一般为2m左右;地头道设在每块茶园的两端,以利耕作机械调头。主道和支道尽可能设在分水岭上,也可设在坡脚。园道横坡路可设在等高线上,顺坡路应选择坡度较缓处迂回盘绕向上修筑,以利水土保持和交通方便。
2.2水利设置
渠堰、蓄水池应与道路网相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证小雨能灌,大雨能蓄能排。排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应同时设计。①茶园排蓄水系统,一般由隔离沟、纵沟、横沟和蓄水池等组成。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或林地交界处,沟深宽各为70~100cm,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或开人工堰沟,把水排入蓄水池内。纵沟顺坡设置,用以排除茶园内多余的地面水,沟面宽70~80cm,深40cm左右。横沟在茶园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其作用是积蓄雨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的水排入纵沟。每隔10行开1条横沟,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1条横沟,沟深20cm,宽30cm左右,蓄水池供茶园施肥、喷药、灌溉之用,一般每0.67~1.33hm2茶园建1个蓄水池。②茶园灌溉系统,主要有流灌和喷灌2种。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提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地面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一般利用排水系统中的横沟进水,不另行设置。喷灌是使用专用设备,将水压入管道,通过喷头向茶园均匀喷洒的一种灌溉方式。
2.3园区绿化
植树造林,既能改善茶园小气候,减轻或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破坏,又可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危害。因此,茶园周围,园内主要道路两旁须种植行道树,主渠两旁、陡坡、沟谷和土壤贫瘠等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应植树造林。
3园地开垦
园地开垦前,必须先清除地面障碍物,将乱石、树木等清出场外。园地开垦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开垦时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退耕地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要求。
3.1初垦
初垦的深度在50cm以上,对坡度在15°以下的坡地,可建成平地或缓坡茶园;对15°~25°的坡地,按照“梯层等高、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的原则,从下至上依次修筑梯面,建成等高梯地茶园。耕后的土块不必打碎,地面上的杂草要深埋,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但一些再生能力很强的竹根、茅草根等必须彻底清除。
3.2复垦
复垦深度在20cm以上,进一步打碎土块,清除杂草,平整地面。开垦茶园最好能种2~3季绿肥,并深翻埋入土,以进一步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3开种植沟
在已整理好的地面上划行定线,行距1.5~1.7m,开种植沟,宽60~70cm,深40~50cm,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3.4施足底肥
底肥优先选用改土性能良好的有机肥,如纤维素含量高的绿肥、草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等,同时配施磷肥。一般施农家肥45~60t/hm2、磷肥750~1 500kg/hm2、枯饼肥(必须沤堆发酵才能施入)3t/hm2,肥料与土壤分层施入,底肥施后,表土回沟距地表5cm左右,等待栽植。
4科学栽植
4.1种植规格
单位面积内茶树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形条件、土壤肥力水平及今后的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对于平地和缓坡、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茶园,以单行条栽比较适宜,行距1.5m,丛距33cm左右,每丛2株;坡度较陡、土壤相对贫瘠的茶园可适当密植,采取双行条栽,大行距1.5~1.7m,小行距30cm,株距30~35cm,每丛2株。
4.2茶苗移栽
茶苗移栽以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和早春2~3月为好,这时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期,气温也较低,茶苗蒸腾作用较弱,移栽成活率较高。选择优质合格的壮苗,用量为6.75~7.50万株/hm2左右。移栽时苗木根系蘸上泥浆,一手扶茶苗,一手盖土至泥门,然后轻提舒展根系,再压紧根际土壤,浇足定根水后覆土至泥门。移栽后,留3~4片叶,离地15cm左右剪去茶苗上端枝叶,即进行第一次定型剪。
5苗期管理
5.1抗旱保苗
抗旱保苗是提高茶苗成活率的关键。移栽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应及时浇水,根据天气情况要求间隔6~10d浇水1次,直至茶苗长出新根,渡过干旱期。同时铺草覆盖,茶苗种植后,茶行两侧,小行距内和茶丛间需要铺草,厚度要求在10cm以上。既能减少蒸发,增加雨水渗透性,涵养土壤水分,又可抑制杂草滋生,还能降温抗旱、增温防冻。
5.2除草施肥
由于幼龄茶园土壤祼露大,杂草易滋生,可以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茶苗发根后,可用1∶10清粪水施入,从第二年起开沟浅施追肥300kg/hm2尿素。秋季施基肥,施农家肥30t/hm2左右或茶树专用肥375~450kg/hm2。
5.3查苗补缺
茶苗经过一个冬春夏或春夏的生长,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缺丛断行现象。要求在当年秋季补缺,选用的茶苗要求是生长势较强的同龄茶苗,以克服老苗欺新苗、大苗欺小苗的现象,保证同一地块茶苗生长一致。
5.4定型修剪
一般分3次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以离地15cm为宜,剪口应向内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腑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外侧倾斜,剪口要光滑,以利愈合;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15cm;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cm。
6茶园间作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影响茶叶生长发育的矮杆豆类、花生、西瓜、中草药等,也可套种苕子、苜蓿、紫云英等绿肥,进行压青或沤制绿肥。禁止在茶园中种植玉米、高粱、芝麻、南瓜、丝瓜、红苕等高杆、长藤作物。间作茶园必须注意加强间作物的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必须留足茶树的营养带,并保证在间作物生长期内茶树有良好的通风空间,在耕作过程中,务必避免折断和损伤茶树。
7合理施肥
7.1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茶园施肥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和需肥特性,主要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基肥:应在9月底前宜早适当深施,以有机肥为主,加入少量化肥;成龄采摘茶园,施农家肥22.5~30t/hm2 磷肥375kg/hm2 硫酸钾225kg/hm2 尿素300~450kg/hm2或使用茶叶专用肥750~1 500kg/hm2;追肥:幼龄茶园,修剪后新梢萌发时及时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成龄茶园,追肥一般在各季茶叶之前,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茶时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总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60%左右。春茶追肥应适宜早施,一般在2月底前施用为好,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速效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或复合肥作追肥;叶面肥:一般在春茶萌动之前,喷施适量的钾、硼、锌肥,有利于根系养分的吸收,从而促使茶树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7.2施肥方法
有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两大类。土壤施肥的原则是使根系吸收施入的养分,促进根系分布深度,扩大水平分布的范围,促进茶树向营养生长方向发展。施肥深度依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期而不同。一般速效肥宜浅施,深度为土表以下10~20cm,施入后应及时覆土,以免一些肥料挥发,降低肥效。有机肥须深施,幼树深度为40cm,以后逐渐加深到60cm,肥料施入后,加入表土、拌匀,有机肥需经腐熟,以免烧根。具体方式:①条状沟施。在树冠稍外滴水线下位置挖深50cm、宽40cm的施肥沟,施入肥料。②叶面喷肥。幼树在生长季节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2次,浓度为0.3%~0.4%;成龄茶树每年叶面喷施2~3次。叶面喷施一般选择在傍晚时喷施为宜,早上有露水肥料容易稀释流失,中午有烈日易焦叶。
8主要病虫防治
(1)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新梢,使芽叶萎缩硬化,叶尖和叶缘枯焦,严重影响夏秋茶的品质和产量。可选用25%扑虱灵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3 00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
(2)茶毛虫。幼虫集结性强,聚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分群,多头幼虫整齐排列咬食叶片。在幼虫3龄前进行药剂防治,使用20%灭幼脲1 000倍液,或98%巴丹1 000倍液,或75%赛丹75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
(3)茶白星病。为害嫩叶和新梢,成茶味苦、汤色浑、有异臭,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常年发病的茶园可在春茶初期,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
关键词退耕还林;茶叶;栽培技术
在退耕还林中,旺苍县根据县情,立足“米仓山茶叶”享有的信誉和旺苍的“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按照现代发展生态优质茶叶生产的栽培要求,利用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选择园址
1.1土壤条件
退耕还茶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效土层不低于60cm,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0~6.5之间,土壤肥沃,生物活性较强,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壤质地以砂黏粒配比适当的砂质壤土、壤土或黏壤土为好。
1.2地形条件
退耕还茶应选择坡度在25°以下,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是能否实施退耕还茶的重要条件。因此,退耕还林中的茶园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或平地为宜。
1.3生态环境
茶树有喜温、喜湿和喜荫等特性,而对低温、严寒、干旱和霜冻等较为敏感。根据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这些要求,退耕还茶园地最好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洁、干净、周边自然植被丰富、附近及上风口无污染源、附近有水源、容易修建水利设施、交通方便、劳动力较充裕等处,以满足无公害生态茶叶生产的各项环境条件。
2园地规划
2.1道路设置
茶园道路设置要便于茶园耕作机械、肥料、采摘鲜叶和成品茶等的运输。道路网包括主道、支道、园道和地头道。主道是茶场的交通要道,应和场外的公路相通,宽度一般为6~7m。主道两边应开排水沟,栽种行道树;支道与主道相互交接,贯穿整个茶园,是茶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运行的道路,宽度一般为3~4m;园道是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宽度一般为2m左右;地头道设在每块茶园的两端,以利耕作机械调头。主道和支道尽可能设在分水岭上,也可设在坡脚。园道横坡路可设在等高线上,顺坡路应选择坡度较缓处迂回盘绕向上修筑,以利水土保持和交通方便。
2.2水利设置
渠堰、蓄水池应与道路网相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证小雨能灌,大雨能蓄能排。排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应同时设计。①茶园排蓄水系统,一般由隔离沟、纵沟、横沟和蓄水池等组成。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或林地交界处,沟深宽各为70~100cm,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或开人工堰沟,把水排入蓄水池内。纵沟顺坡设置,用以排除茶园内多余的地面水,沟面宽70~80cm,深40cm左右。横沟在茶园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其作用是积蓄雨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的水排入纵沟。每隔10行开1条横沟,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1条横沟,沟深20cm,宽30cm左右,蓄水池供茶园施肥、喷药、灌溉之用,一般每0.67~1.33hm2茶园建1个蓄水池。②茶园灌溉系统,主要有流灌和喷灌2种。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提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地面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一般利用排水系统中的横沟进水,不另行设置。喷灌是使用专用设备,将水压入管道,通过喷头向茶园均匀喷洒的一种灌溉方式。
2.3园区绿化
植树造林,既能改善茶园小气候,减轻或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破坏,又可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危害。因此,茶园周围,园内主要道路两旁须种植行道树,主渠两旁、陡坡、沟谷和土壤贫瘠等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应植树造林。
3园地开垦
园地开垦前,必须先清除地面障碍物,将乱石、树木等清出场外。园地开垦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开垦时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退耕地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要求。
3.1初垦
初垦的深度在50cm以上,对坡度在15°以下的坡地,可建成平地或缓坡茶园;对15°~25°的坡地,按照“梯层等高、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的原则,从下至上依次修筑梯面,建成等高梯地茶园。耕后的土块不必打碎,地面上的杂草要深埋,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但一些再生能力很强的竹根、茅草根等必须彻底清除。
3.2复垦
复垦深度在20cm以上,进一步打碎土块,清除杂草,平整地面。开垦茶园最好能种2~3季绿肥,并深翻埋入土,以进一步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3开种植沟
在已整理好的地面上划行定线,行距1.5~1.7m,开种植沟,宽60~70cm,深40~50cm,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3.4施足底肥
底肥优先选用改土性能良好的有机肥,如纤维素含量高的绿肥、草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等,同时配施磷肥。一般施农家肥45~60t/hm2、磷肥750~1 500kg/hm2、枯饼肥(必须沤堆发酵才能施入)3t/hm2,肥料与土壤分层施入,底肥施后,表土回沟距地表5cm左右,等待栽植。
4科学栽植
4.1种植规格
单位面积内茶树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形条件、土壤肥力水平及今后的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对于平地和缓坡、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茶园,以单行条栽比较适宜,行距1.5m,丛距33cm左右,每丛2株;坡度较陡、土壤相对贫瘠的茶园可适当密植,采取双行条栽,大行距1.5~1.7m,小行距30cm,株距30~35cm,每丛2株。
4.2茶苗移栽
茶苗移栽以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和早春2~3月为好,这时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期,气温也较低,茶苗蒸腾作用较弱,移栽成活率较高。选择优质合格的壮苗,用量为6.75~7.50万株/hm2左右。移栽时苗木根系蘸上泥浆,一手扶茶苗,一手盖土至泥门,然后轻提舒展根系,再压紧根际土壤,浇足定根水后覆土至泥门。移栽后,留3~4片叶,离地15cm左右剪去茶苗上端枝叶,即进行第一次定型剪。
5苗期管理
5.1抗旱保苗
抗旱保苗是提高茶苗成活率的关键。移栽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应及时浇水,根据天气情况要求间隔6~10d浇水1次,直至茶苗长出新根,渡过干旱期。同时铺草覆盖,茶苗种植后,茶行两侧,小行距内和茶丛间需要铺草,厚度要求在10cm以上。既能减少蒸发,增加雨水渗透性,涵养土壤水分,又可抑制杂草滋生,还能降温抗旱、增温防冻。
5.2除草施肥
由于幼龄茶园土壤祼露大,杂草易滋生,可以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茶苗发根后,可用1∶10清粪水施入,从第二年起开沟浅施追肥300kg/hm2尿素。秋季施基肥,施农家肥30t/hm2左右或茶树专用肥375~450kg/hm2。
5.3查苗补缺
茶苗经过一个冬春夏或春夏的生长,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缺丛断行现象。要求在当年秋季补缺,选用的茶苗要求是生长势较强的同龄茶苗,以克服老苗欺新苗、大苗欺小苗的现象,保证同一地块茶苗生长一致。
5.4定型修剪
一般分3次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以离地15cm为宜,剪口应向内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腑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外侧倾斜,剪口要光滑,以利愈合;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15cm;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cm。
6茶园间作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影响茶叶生长发育的矮杆豆类、花生、西瓜、中草药等,也可套种苕子、苜蓿、紫云英等绿肥,进行压青或沤制绿肥。禁止在茶园中种植玉米、高粱、芝麻、南瓜、丝瓜、红苕等高杆、长藤作物。间作茶园必须注意加强间作物的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必须留足茶树的营养带,并保证在间作物生长期内茶树有良好的通风空间,在耕作过程中,务必避免折断和损伤茶树。
7合理施肥
7.1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茶园施肥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和需肥特性,主要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基肥:应在9月底前宜早适当深施,以有机肥为主,加入少量化肥;成龄采摘茶园,施农家肥22.5~30t/hm2 磷肥375kg/hm2 硫酸钾225kg/hm2 尿素300~450kg/hm2或使用茶叶专用肥750~1 500kg/hm2;追肥:幼龄茶园,修剪后新梢萌发时及时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成龄茶园,追肥一般在各季茶叶之前,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茶时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总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60%左右。春茶追肥应适宜早施,一般在2月底前施用为好,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速效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或复合肥作追肥;叶面肥:一般在春茶萌动之前,喷施适量的钾、硼、锌肥,有利于根系养分的吸收,从而促使茶树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7.2施肥方法
有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两大类。土壤施肥的原则是使根系吸收施入的养分,促进根系分布深度,扩大水平分布的范围,促进茶树向营养生长方向发展。施肥深度依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期而不同。一般速效肥宜浅施,深度为土表以下10~20cm,施入后应及时覆土,以免一些肥料挥发,降低肥效。有机肥须深施,幼树深度为40cm,以后逐渐加深到60cm,肥料施入后,加入表土、拌匀,有机肥需经腐熟,以免烧根。具体方式:①条状沟施。在树冠稍外滴水线下位置挖深50cm、宽40cm的施肥沟,施入肥料。②叶面喷肥。幼树在生长季节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2次,浓度为0.3%~0.4%;成龄茶树每年叶面喷施2~3次。叶面喷施一般选择在傍晚时喷施为宜,早上有露水肥料容易稀释流失,中午有烈日易焦叶。
8主要病虫防治
(1)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新梢,使芽叶萎缩硬化,叶尖和叶缘枯焦,严重影响夏秋茶的品质和产量。可选用25%扑虱灵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3 00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
(2)茶毛虫。幼虫集结性强,聚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分群,多头幼虫整齐排列咬食叶片。在幼虫3龄前进行药剂防治,使用20%灭幼脲1 000倍液,或98%巴丹1 000倍液,或75%赛丹75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
(3)茶白星病。为害嫩叶和新梢,成茶味苦、汤色浑、有异臭,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常年发病的茶园可在春茶初期,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