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既重视教书,又重视育人,作为一名职校的政治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前提下,如何上好哲学课呢?本人尝试把通俗哲学教学法引入哲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哲学》的教学法通俗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热爱哲学
《哲学》这门课具有抽象、深奥、难理解等特点,该如何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直观、具体、易懂的知识呢?
首先,利用“小故事”引出“大道理”。对哲学中的大道理,可以通过寓言、笑话、典故、哲理趣文等的讲述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材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逐步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分析中来,使学生慢慢地改变“哲学难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框题时,我用这样一个有趣的哲理故事(《油和皇历》)来引入:从前,有一个卖油的小贩,忙活了一年,家里也没存下多少钱,到了春节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这时,妻子抱出一坛油来,卖了个好价钱,一家人高高兴兴过了个年。原来,她每天趁老公没注意时偷偷舀出一勺油,一直攒到过年。一个卖皇历的小贩听说了这事,回到家赞口不绝。他妻子心想“这多简单呀,我也会”,于是每天都偷偷藏一本皇历。到了年底,她得意洋洋地抱出一堆皇历来,丈夫见了哭笑不得。设问:卖皇历的妻子做法可笑在哪里?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启示: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死搬硬套。从这个故事还可以引伸出:学习过程中,你是怎样对待他人学习经验的?其中也蕴含着理财的道理,可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理财经验?这时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他们迫切想解决这个问题,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通过对这一小故事的分析,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其次,巧借“它山之石”来 “攻玉”。也就是借助其它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哲学道理,既体现哲学要以其它学科为基础,又体现哲学对其它学科的指导意义。运用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既熟识又可以换换口味,调节思维,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量变和质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一粒麦子,第二格里放二粒麦子,第三格里放四粒麦子。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欣然的答应了。然后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国王,你能否答应他的请求?班级里形成了两派,有的说能答应他的请求,有的说不能。于是,我就领着学生算一算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1 2 22 23 24 ……262 263=18,446,744,073,
709,551,615(粒)。算完以后,我又问这些麦粒多不多,学生中还是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我就告诉他们这些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公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当我把这句话说完以后,全班沸腾了,我已经完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我就顺势问国王犯了什么错误?于是水道渠成地进入了所要学的新课内容: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运用到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明白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再次,妙用“游戏、竞赛”激发“主人翁精神”。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同时还要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哲学知识的讨论。我常用图表对知识要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推荐代表参与抢答。例如,在归纳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时,我设置了图1;在讲发展的观点时,设置了图2。
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内化。
二、把《哲学》的应用通俗化,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哲学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职校开设《哲学》课程,并不一定能使学生成为哲人,但最起码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智者。哲学是一门“爱智慧”学科,它被称为科学之科学,它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确实能够带给人幸福的生活,带给人真、善、美、慧的人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让学生受益终身。例如,在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框题时,我设置了“寻找商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在市区一块面积100亩的土地将被规划建成商品房住宅区,请问商品房的破土动工将给我们各行业带来什么商机?这个题目一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出谋献策,指出商品房的兴建可以给建材工业、装修设计、家具行业、物业管理、交通、学校、菜市场、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带来商机。设计这样的应用型题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哲学的实用性,让学生领会到: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甚至一因多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这个题目也有助于职校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今后更好地把握就业、创业的机会。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把《哲学》的教学法通俗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热爱哲学
《哲学》这门课具有抽象、深奥、难理解等特点,该如何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直观、具体、易懂的知识呢?
首先,利用“小故事”引出“大道理”。对哲学中的大道理,可以通过寓言、笑话、典故、哲理趣文等的讲述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材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逐步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分析中来,使学生慢慢地改变“哲学难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框题时,我用这样一个有趣的哲理故事(《油和皇历》)来引入:从前,有一个卖油的小贩,忙活了一年,家里也没存下多少钱,到了春节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这时,妻子抱出一坛油来,卖了个好价钱,一家人高高兴兴过了个年。原来,她每天趁老公没注意时偷偷舀出一勺油,一直攒到过年。一个卖皇历的小贩听说了这事,回到家赞口不绝。他妻子心想“这多简单呀,我也会”,于是每天都偷偷藏一本皇历。到了年底,她得意洋洋地抱出一堆皇历来,丈夫见了哭笑不得。设问:卖皇历的妻子做法可笑在哪里?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启示: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死搬硬套。从这个故事还可以引伸出:学习过程中,你是怎样对待他人学习经验的?其中也蕴含着理财的道理,可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理财经验?这时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他们迫切想解决这个问题,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通过对这一小故事的分析,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其次,巧借“它山之石”来 “攻玉”。也就是借助其它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哲学道理,既体现哲学要以其它学科为基础,又体现哲学对其它学科的指导意义。运用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既熟识又可以换换口味,调节思维,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量变和质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一粒麦子,第二格里放二粒麦子,第三格里放四粒麦子。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欣然的答应了。然后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国王,你能否答应他的请求?班级里形成了两派,有的说能答应他的请求,有的说不能。于是,我就领着学生算一算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1 2 22 23 24 ……262 263=18,446,744,073,
709,551,615(粒)。算完以后,我又问这些麦粒多不多,学生中还是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我就告诉他们这些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公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当我把这句话说完以后,全班沸腾了,我已经完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我就顺势问国王犯了什么错误?于是水道渠成地进入了所要学的新课内容: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运用到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明白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再次,妙用“游戏、竞赛”激发“主人翁精神”。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同时还要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哲学知识的讨论。我常用图表对知识要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推荐代表参与抢答。例如,在归纳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时,我设置了图1;在讲发展的观点时,设置了图2。
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内化。
二、把《哲学》的应用通俗化,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哲学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职校开设《哲学》课程,并不一定能使学生成为哲人,但最起码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智者。哲学是一门“爱智慧”学科,它被称为科学之科学,它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确实能够带给人幸福的生活,带给人真、善、美、慧的人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让学生受益终身。例如,在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框题时,我设置了“寻找商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在市区一块面积100亩的土地将被规划建成商品房住宅区,请问商品房的破土动工将给我们各行业带来什么商机?这个题目一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出谋献策,指出商品房的兴建可以给建材工业、装修设计、家具行业、物业管理、交通、学校、菜市场、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带来商机。设计这样的应用型题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哲学的实用性,让学生领会到: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甚至一因多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这个题目也有助于职校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今后更好地把握就业、创业的机会。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