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学制下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物理课程教学为例,从生活联系、情感纽带、实验载体、思维方法、技术手段及数学工具六个方面,对“3+4”学制下物理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课程;教学策略;“3+4”学制;科学思想方法
  “3+4”学制指的是中职3年+本科4年分段一贯,即前3年在中职校学习,第三学年末通过学业考核成绩符合本科高校入学条件,即可升入本科高校深造。该学制是当今职教体系下的新生事物,因此,积极开展该学制下的课程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分析探讨该学制下物理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活为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4”学制下,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弱,觉得高中物理难学,加上初高中的物理知识跨度较大,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因此,如何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学科,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及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如果课上能经常联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设计好物理绪论课的生活小实验
  心理学上有个“首因效应”,即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曾有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告诉笔者:“物理老师,你上的物理知识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你上的第一堂物理绪论课上做的几个生活中的小实验。”因此,教师可在第一节绪论课上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进行物理小实验的演示,如用废弃矿泉水瓶加水后开口下落自由下落,演示太空中完全失重现象,用加有水的一次性纸杯表演的“水流星”实验演示向心力的存在,用日光灯上的整流器、废弃的扩音器干电池进行“千人震”实验来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等等。这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取材简单,人人都能做,但能从心灵上给高一新生以惊奇感,有助于学生自觉喜爱上物理。
  (二)开发生活中的物理资源
  在唤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之后,在课堂上经常做些与所授知识相关的生活小实验,可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生活用品可做的物理小实验:用椭圆型的玻璃瓶和细吸管演示微小形变,用气球演示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反冲运动等实验,用钢钩条进行弹力、力的合成、受迫振动等实验,用铅笔、橡皮筋演示力的分解实验,用长的塑料直尺来测人的反应时间,用象棋和钢皮直尺来演示惯性实验,用水枪和玩具枪来进行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用玩具溜溜球来进行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说明,用礼品碰碰球进行碰撞规律的演示,用礼品光导纤维束进行全反射现象的演示等。
  (三)利用生活实例及自然现象
  此外还可利用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及自然现象,如与向心力知识相关的娱乐设施过山车、摩天轮,与机械能守恒相关的蹦极娱乐项目,与静电知识相关的冬天脱毛衣时会瞬间感觉手麻“触电”,科技展览馆中演示“怒发冲冠”的静电屏蔽实例,与光的色散有关的雨后彩虹现象,与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相关的极光现象等。这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讲授时可适当进行渗透。通过介绍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从中明白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切实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有用、有趣,并于愉快的情境中不自觉地将所学内容融合到认知结构中,使其物理知识得到丰富和扩展。
  二、以情感为纽带,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受到情感激励的人其能力可发挥到激励前的3~4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语)。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创设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境,以此为纽带,通过表扬、赞美、宽容、熏陶、感染等情感激励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一)注重学生内心渴望得到尊重的情感需求
  “3+4”学制下的学生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渴求教师的关爱、理解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热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热情。上面提到的生活小实验,可让学生事先课前准备,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此外像一些原本教师课堂演示的实验让学生完成,使其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课上经常听到会听到学生学习成功后发出的“我成功了”的欢快之声,看到其手握拳头发出“吔”的胜利姿势等场面,由此看出,成功体验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以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努力关心并予以帮助,必要时可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其学习的疑难,通过以情促知,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以提高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战斗力。
  (二)挖掘教材中高尚人格、励志故事等情感教育的科学素材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等情感教育的科学素材。如在讲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介绍一代巨人牛顿面对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却谦虚地说其“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的谦虚精神;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介绍法拉第坚持10年不懈努力才换来成功的执着科学探究精神,及成名之后淡泊名利、不图虚荣(墓碑上仅写平民法拉第)的高尚人格;在讲航空航天知识时,可介绍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放弃美国舒适的科研生活环境,克服美国政府阻挠,最终回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故事,等等。这些中外科学家身上的感人故事会使学生的人格教育得到良好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师利用诙谐幽默等方式感染学生
  一个课上经常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的教师会给其学生一种无形的精神熏陶,使学生在课上也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其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话语、幽默的表演、高尚的人格等,都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思想陶冶。如讲参考系时,可介绍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著名诗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名飞行员顺手抓住一颗在机舱外飞行子弹的故事,以加深同学们对参照物的理解;在讲楞次定律中“阻碍”的理解时,可进行“相见时难别也难”(李商隐词)的诙谐表演,使同学们于欢快的气氛中掌握“阻碍”思想;在讲正、负点电荷电场线分布时,用“光芒四射”与“光芒四收”形象比喻时学生发出会心的一笑,等等。实践表明,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使他们对物理学科变得爱学、乐学。   三、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验思想和实践能力
  吴有训先生说过:“实验物理的学习,要从使用螺丝刀开始。”《物理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物理实验为载体,通过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在领悟其蕴含的实验思想的同时,切实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做好书本上的学生实验
  许国梁教授认为:“要十分重视并加强物理实验,保证或争取做好课本上每一个实验,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把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亲自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方法。”教材中有一些学生实验内容,如必修1、2中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研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选修3-1、2中有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等,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到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开发、设计出相关的探究性学生实验,如用学生机械专业绘图上的制图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线、弹簧秤、三角尺等简易器材,进行力的合成实验的探究,用螺线管线圈、干电池、电流计、变阻器、电键等器材,进行电磁感应实验的探究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等。
  (二)开发书本相关知识的演示实验
  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用生活用品开发的小实验外,还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如利用铁架台、软弹簧、弹簧秤、摆球、钩码、小车、直尺等力学器材,进行物理力学实验的演示,利用干电池、电键、变阻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电流计、线圈、可拆变压器等电磁学器材进行电磁学实验的演示。通过这些实验器材的组合设计出与所授知识相关的物理实验,增添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物理实验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教师还应注重向学生做好相关实验思想的渗透,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公式、电阻定律等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实验中归纳、演绎思想,用橡皮筋、铅笔演示力的分解,椭圆墨水瓶、细吸管演示微小形变等形变放大思想,等等。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思维为中心,注重学生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它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接受的结果,而是经过了思维创造性加工改造才形成的智力技能、操作技能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知识过程方法的传授,以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思想
  教材必修1中有一段“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相关描述。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伽利略通过运用文字逻辑推理,巧妙地揭示出这一错误的观点。伽利略认为:如果把一个重物与一个轻物绑在一起,根据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快,轻物下落慢”的逻辑,那么轻重两物绑在一起后,原先下落快的要被拖着变得慢一些,而下落慢的将被拉着变得快一些,这样轻重两物绑在一起后,其下落速度应比原先单个重物下落慢而比原先单个轻物下落快。另一方面,按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逻辑,那么轻物与重物绑在一起,比原先单个重物还要重,下落速度也应该更快。这使得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科学”论断变得自相矛盾,从而揭示了这种观点的错误性。伽利略这种运用逻辑推理巧妙地从理论角度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更快”观点错误的方法,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使学生在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理解的同时,激发起学好物理的信心与决心。
  (二)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材选修3-2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条件”一节中,有一插图4.2.3“用开关或变阻器控制一个线圈的电流”,书本仅列出开关通断、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两种情形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其实我们还可改变原副线圈的相对位置,来观察原线圈中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否,进而指出这其实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与变阻器电路相连的副线圈相当于一条形磁铁,并可用软铁芯插入(拔出)副线圈等操作,进一步揭示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穿过线圈内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进而指出这个实验还可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为下节楞次定律的教学打下伏笔。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努力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记忆理解的策略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引如在讲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内容时,学生经常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可将其与前面力学部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相类比,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较容易地理解“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这一关系;讲电容公式C=Q/U公式时,可联系弹簧的劲度系数K=F/x、动摩擦因数μ=f/N,电场强度E=F/g等公式相类比;讲库仑定律公式F=Kq1/q2/r2时,可与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1m2/r2相类比等。这些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策略方法,既复习了旧知,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培养学生物理解题的思维方法
  物理习题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题型出现,如果靠死做题就会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却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方法指导。首先要让学生仔细审题,通过阅读题目让他们快速判断出是属于物理学中力、热、电、磁、光学中哪一部分的内容,并把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物理参量,然后通过画图、查找文字隐含条件等方法,找到已知参量和所求参量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找到相应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习题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模型的构建,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思维。有时遇到非传统的习题,可借助特殊思维方法来进行求解。如静电场中求带电导体受到感应电荷的场强,可借助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来求间接场源点电荷在导体内部某位置场强来求解;对于火车进站或飞机投弹问题,可通过逆向考虑来求解等。
  五、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辅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计算机、网络、现代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领域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创造,以此来带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借助工具软件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
  在物理规律的探寻中,有时需要对获得的实验数据立即加以处理,如教材必修1中“弹力”一节对弹簧遵循规律胡克定律弹力F与形变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F,m,a)间的关系处理,必修2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纸带数据V2-h五验证,选修3-1中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U,I)数据间关系探究等。运用计算器和笔来可能时间较长且繁琐,加上课上时间有限,我们可借助Execl办公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很快得出这些参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由此直观反映出相应的物理规律。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现象的再现和仿真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采用剪辑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三维虚拟现实等来创立物理图景,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本质规律,使学生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如平抛运动演示的时间较短,学生对实验中小球从抛出到落盒一瞬而过内所隐含的物理规律很难理解。教师可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播放其运动视频来再现小球的运动过程,通过延缓其时间,使学生对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有更深的理解。再如讲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时,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仿真演示,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模拟情境中理解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不同角度的力的合成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下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但它仅起辅助教学作用,学生仍是学习主体,教师要避免走入播放员的误区。
  六、以数学为工具,加强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灵活解题的能力
  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题中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求解,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因此,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离开了数学,物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建立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实践表明,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使学生产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提高解题能力。
  (一)利用数学代数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物理状态、过程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解题中,应首先通过分析物理过程,找到参量之间的物理规律,然后建立物理方程运用数学知识求解。而在求解这些物理方程时,可借助数学中函数法、不等式法、比例法等代数法进行求解。如在求解追及问题何时相距最远时,可通过函数法求解物理方程;在求解闭合电路电源最大输出功率问题时,可利用不等式法对所列方程求解;在研究电阻定律、库仑定律等问题值,可借助物理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快速求解等。
  (二)利用数学几何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有时为了得到数理方程参量间相应关系,我们还需进一步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图形、图像,利用其几何关系或几何意义来列式求解。如在求物体受力分析时,常通过作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方法,找到相应参量之间的几何函数关系;在研究运动学中位移时间规律时,常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及V-t图像来找到运动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等问题时,常借助绘制其运动轨迹来查找相应参量间的几何联系,等等。这种通过找出相应参量之间的几何函数关系来求解的方法,比代数解析方法更巧妙、更灵活,也使物理解题过程更加简便。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有很多,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学策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可灵活地加以选择,使之融合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策略。不过,无论哪一种教学策略,都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生命主体,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当以他们为教学中心,通过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课程资源,创设民主、和谐的物理情镜,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来感知知识的获取历程,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变厌学、怕学为乐学、会学,使物理课堂真正变得鲜活。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现代课堂教学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对象的现状出发,探索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在评价中掌握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i6)18-0033-03  课堂教学
摘 要:通过多向互动、创设情境、课外口语训练等途径,探索激发学生口语训练兴趣的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验证明, 学生训练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训练达到较高的水平,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实用口才训练;多向互动;情境创设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Y20151221-17)  作者简介:尹丽,女,江苏商贸职业学
农业投入是农业增长的基础。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有赖于农业投入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但我国现行农业投入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已经造成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农业后劲不足
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由中国医师协会大力支持,鼎辉国际投资公司.北京慈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成立的专业体检机构.由原解放军301医院肿瘤科医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
“人”字先一撇然后一捺,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这样写。但正是这简单的一撇一捺,确实很难把握,“撇”短了,“人”就倒了,撇、捺分家了,“人”就不是“人”了,撇捺都短了,“人”小了,也失去了“人”字那种特有的美感。唯有写成一个大写的“人”,才能有端正威严的“人感”。  教育应以人为本,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
随着知识经济进代的临近,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计量问题,在理论界建立有大量的模型,但模型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必要探讨人力资源价值的计
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的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着新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道德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时代转折时期,强化国家对现代企业的依
在过去的一年中.肿瘤预防、诊断与治疗领域又有了诸多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使肿瘤的筛查与诊断更快捷、准确,更使肿瘤患者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治疗。2007年1月1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针对加入WTO后对中国软饮料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当前热门话题进行了研究,阐述加入WTO对中国软饮料的影响,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结合国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