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同学做政治主观性试题时常感到无处下手。其实,主观性试题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此类题目便可迎刃而解。
例1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①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②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③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④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宁、黑龙江两省分别降到第9位和第18位。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面对这道主观题,我们首先要对有效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然后根据“题干”确定思路和思考的侧重点,展开分析。
依据对本题进行的信息筛选处理,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
①处的信息表明,东北市场机制作用小。应对之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处的信息表明,东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应对之策是:东北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处的信息表明,东北所有制结构单一,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应对之策是: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④处的信息显示,东北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可以采取“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对策。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本身也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必须对东北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这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对策。
通过以上思考分析,切入点找到了,思路清晰了,答案自然就成竹在胸。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注意:重要信息点放在突出位置):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经济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小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顺利解答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①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②挖掘相应的基本观点,并把材料中的信息点与理论知识一一对应起来。
③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即提出对策。
例2 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导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这道主观题涉及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设问看,要求回答政府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具体思考过程如下:
从必要性角度看,行为主体是什么——政府;行为主体在做什么——在依法行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履行国家职能,要履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行为主体作用的对象是农民工,我国政府不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行不行?农民工权益受到国家保护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农民工是我国公民,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普遍存在,说明作为公民的农民工的文化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把农民工应享有的权益落到实处。
从重要性角度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有何意义呢?一般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等角度思考。政治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上述分析,本题答案便水到渠成: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启示:回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必要性(原理、理论依据)和重要性(意义、作用)两方面思考。理论依据要考虑行为主体是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重要性要回答行为主体做的结果,即有什么意义、作用或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例1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①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②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③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④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宁、黑龙江两省分别降到第9位和第18位。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面对这道主观题,我们首先要对有效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然后根据“题干”确定思路和思考的侧重点,展开分析。
依据对本题进行的信息筛选处理,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
①处的信息表明,东北市场机制作用小。应对之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处的信息表明,东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应对之策是:东北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处的信息表明,东北所有制结构单一,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应对之策是: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④处的信息显示,东北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可以采取“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对策。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本身也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必须对东北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这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对策。
通过以上思考分析,切入点找到了,思路清晰了,答案自然就成竹在胸。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注意:重要信息点放在突出位置):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经济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小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顺利解答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①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②挖掘相应的基本观点,并把材料中的信息点与理论知识一一对应起来。
③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即提出对策。
例2 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导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这道主观题涉及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设问看,要求回答政府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具体思考过程如下:
从必要性角度看,行为主体是什么——政府;行为主体在做什么——在依法行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履行国家职能,要履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行为主体作用的对象是农民工,我国政府不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行不行?农民工权益受到国家保护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农民工是我国公民,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普遍存在,说明作为公民的农民工的文化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把农民工应享有的权益落到实处。
从重要性角度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有何意义呢?一般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等角度思考。政治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意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上述分析,本题答案便水到渠成: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启示:回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必要性(原理、理论依据)和重要性(意义、作用)两方面思考。理论依据要考虑行为主体是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重要性要回答行为主体做的结果,即有什么意义、作用或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