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幸福 现世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文本对刘兰芝被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文章首先重点分析了刘兰芝自身的高素养对其婚姻造成的影响;然后从焦仲卿和焦母两个角度探讨了造成这场婚姻悲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后论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中现代人应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悲剧 传统教育 个人素养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堪称中学语文教材中生命力最长久的文学经典之一。经典之所以能够存活至千年,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笔者以为《孔雀东南飞》依旧鲜活如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给后人,带来了巨大的再创作的空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比如刘兰芝的被遣。
  诗中的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素养颇高的女子,虽然“生小出野里”,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善女红,懂音乐,明诗书。除了内秀,她的外貌也姣好,诗中云其“精妙世无双”。秀外慧中的她嫁与焦仲卿后,是“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克守妇道却遭夫家驱遣,原因究竟何在?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据此,在探讨兰芝被遣的原因时,有的认为是焦母嫉恨其夫妻感情太好;有的认为兰芝未能及时给焦家添香火,有人认为兰芝太任性,不听婆婆的话,……每个理由都可在诗中找到蛛丝马迹。倘若深入分析文本,刘兰芝的被休绝非一种原因所致。我认为兰芝的高素养、仲卿的爱乏力、婆婆的强权共同构成了悲剧之源,三者缺一不可。
  先说说兰芝的高素养。古代妇女教育以“妇德、妇功、妇言、妇仪”教育为主体。刘兰芝完美地接受了女性的传统教育,言谈举止甚是得体,妇功也了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可是,文本又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的她,除了出色地完成了古代女子的人生必修课外,还“弹箜篌”、“诵诗书”,这必然使划兰芝的综合素养远高于普通女性,这是她的幸,也是她的不幸。文本指出兰芝“十六诵诗书”的“诗书”,乃儒家经书。儒家经书的核心是温良恭俭让,而这些已成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即使不读“诗书”,也会经由长辈口授身传灌人大脑。女性往是通过严格家训完成女子德行教育的。而亲读“诗书”者,则可于这些行为规范外,学到更多人生之道,这便造就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比如刘兰芝,嫁至焦家后,她恪尽妇道,作为妻子,焦仲卿言其“女行无偏斜”;作为媳妇,对这个家她“昼夜勤作息”,对婆婆“供养卒大恩”:与小姑相处如何呢?临别时她对小姑所言“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就是对姑嫂平日相处甚是和谐的不写之写。总之,刘兰芝在夫家的表现令人无可挑剔。可是,在这个恪守妇道的刘兰芝背后,还有一个饱读“诗书”的刘兰芝。她明知被遣后“进退无颜仪”,依旧毅然请辞;在返家的当天,早早“起严妆”,将自己收拾得“精妙世无双”;眼见“阿母怒不止”,仍言辞谦卑地向阿母表愧疚。嘱托小姑“勤心养公姥”。这样的她不止是让人悲怜。还让人对其多了一份肃然,为她的骄傲,为她的骨气。而这也正是“诗书”赋予刘兰芝的不同于一般女性的东西。在刘兰芝决绝地处理自己婚姻的过程中,她的不卑不亢,她的骄傲自尊,让我们不难想象这个骨子里透着高贵气质的女子。虽然言行恭顺,但绝非委屈求全。而婆婆不喜欢这样的儿媳,又挑不出儿媳什么毛病,于是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命令儿子将兰芝“遣去慎莫留”。可以想见,刘兰芝言己“进止”不敢“自专”,是说其言行合乎礼节。而婆婆言其“举动自专由”,是刘兰芝举手投足间的不卑不亢给婆婆的一种感觉。正是这无法言说的感觉,令焦母“久怀忿”、“故嫌迟”。聪慧的刘兰芝心知肚明,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并且走得那么干净,走得那么漂亮,这便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及她从小吟诵之儒家经义中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正是这些坚守个人尊严的经典之论,深深影响了刘兰芝,唤醒了她的个体意识,为了活出是非标准,为了活出人格尊严,刘兰芝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的选择便合情合理了,而同时悲剧的种子也就自然埋下了。所以,在那个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学识修养反成了兰芝幸福生活道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再说说焦仲卿的“爱乏力”。诗中的焦仲卿是典型的“爱乏力”者,他爱刘兰芝,可这个由强悍的寡母抚养成人的“小子”却比一般男子更懦弱。因为懦弱,所以当他的爱,他爱的人受到母亲刁难后,他想爱却无力去爱,这位“爱乏力”的忠厚怯懦之人,面对强悍母亲,自然无法守住他拥有的爱,即使他发誓要将兰芝接回家,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最后说说焦母。从诗中我们可以窥见焦母是一个寡妇,而且是一个很能干很要强的寡妇。能干要强的焦母,迎进门的是一个美丽知礼、又与儿子感情甚笃的儿媳,焦母与兰芝两强相遇了。那个极度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时代正好赋予了焦母巨大的权力——左右子女婚姻甚至人生。焦母手握大权,而眼前举止有礼有节的儿媳让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她要用手中的大权战胜这位骄傲的儿媳,打发了划兰芝,她承诺要为儿子娶“可怜体无比”的东家贤女。可谁能说东家那个贤女不是第二个刘兰芝呢?这位母亲耍弄权威,带给儿子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自尊倔强的刘兰芝,深情怯懦的焦仲卿,能干专横的婆婆,这样的三个人,当他们走到了一起,悲剧便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这是时代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时至今日,美丽有才华如刘兰芝者越来越多。厚道却懦弱如焦仲卿者不乏其人,专制要强如焦母者也不在少数。如何对待爱情、婚姻,如何处理好复杂的家庭矛盾,千年后,仍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小说阅读是一项重要内容,且小说本身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小说三要素中,人物要素最具吸引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小说人物的解读理所当然成小说教学的重点,可引导学生从如下两大方面进行:1.审读分析,入境质疑;2.联想再造,移情体验。  【关键词】自主解读;小说;人物形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小说阅读是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类文本相比,小说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是一个切入点,因为“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着重将传统的师生观念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 角色转换 自主学习  
【摘 要】《离骚》、《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凭借其意境雄伟壮阔、变化惝恍莫测让人惊叹不已。《离骚》中的屈原辗转反侧,愁绪万端,他将自己的理想和命运托付给了楚王,希冀“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他追求的并不是个人的政治前途,而是为了挽救楚国灭亡的命运,在楚国实现“美政”理想,在理想不能实现时,他最终以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坚贞崇高的品格。千年之后,面临同样命运的李白,胸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怀,在不被群小所容之
【摘 要】作文教学改革常抓常新,论效果却波澜不惊。学生作文感情轻浅,内容空洞。语文教师肩负重任,要善于发掘写作教学中最深层的资源,触动学生的内心,点燃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用灵魂呼唤情感,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灵魂 作文情感 贴近生活 品味佳作 感受哲理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师有个共识:作文命题花样繁多,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寓言材料、名言材料、哲理小诗、漫画)作文;
【摘 要】针对块状教学广泛地存在于大多数课堂中的实际,笔者却遗憾地发现我们广大教师对此却仅是在一知半解地运用着。因此笔者以《游沙湖》与《项脊轩志》两课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来解剖块状教学所面临的困惑以及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块状教学 割裂 勾联 冗沓 出彩    语文课上,不少教师喜欢针对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进行一番并列式的分解与重构,以期获得教学上的便利。这种教学处理,笔者暂且称其为块状教学。说到
【摘要】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形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觉探索,既掌握文言知识,又能熟读成诵,还能从中受到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文言知识 熟读成诵 人文精神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字词教学,老师好像一部活字典,采取“串讲”的形式,逐字逐
【摘 要】诵读和质疑是古老的读书方法,但我认为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它仍然是一把金钥匙。诵读,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途径和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索,学生在诵读中自主地去与语言碰撞、交流、交融,从而形象地感知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思想内涵甚而外延。问题意识、质疑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阅读教学同时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立足文本加强质疑的深度,确保课堂
【摘 要】探究阅读的意义,尤其是对教师而言,倡导阅读丰富生命,丰富教学;读金庸,读儿童文学,读名家著作,建立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摆脱教学困境;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亲近母语,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探究生命的意义,为写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阅读 “对话” “突围”  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
【摘 要】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最初形式,也是中国散文的发端之作。本文对甲骨文的历史及其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所形成的文学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它们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甲骨文 散文 文字 文学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足够数量的甲骨文(字)和铭文,使历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文明时代,使我们祖先的天才发明创造,具有不朽的价值和品质,文字也是文学本身,产生了与之相
【摘要】《滕王阁序》一文多处使用典故,以古比今,借古抒怀,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读来如粒粒珠玑,熠熠夺目,从多角度辉映出王勃的坎坷人生之路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及高洁不屈的凌云之志。  【关键词】用典;珠玑;凌云壮志    一、铺写物产人物。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有精华,天有宝气,于是引用《晋书·张华传》中记载的龙泉太阿二剑没水化为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