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一个攀登者的巅峰记忆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个看似柔弱文气的女子,却跟这个世界上强度最大的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放弃了北大广告系能给她带来优裕生活的职业,做了一名自由攀登者。目睹两次山难,仍不言放弃,向完善自我和挑战极限的巅峰迈进。她叫李兰,西藏登山学校老师,国内首部户外探险电影《巅峰记忆》的当事人和女主角。
  
  循着雪山的召唤
  思念和记忆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1998年夏天,李兰19岁,北大大二学生。偶然瞥见食堂边的一块展板,上面贴着北大山鹰社的招募海报,神奇大美的西藏近在眼前,叩击着她的心灵。
  山鹰社是享誉国内的登山社团。对社团兴趣不大的李兰,冲着西藏报了名。那年,李兰随山鹰社的大队人马,在北京周围爬山、攀岩,学习登山的基本技术。很多女生都败下阵来,李兰却越学越有劲,渐渐地,做一名自由攀登者成为她的理想。
  1999年,李兰和山鹰专业队员攀登四川雪宝顶。这是一座很适合初学者攀登的山,雪线以上只有400多米高,坡度在0度到25度之间。李兰胸有成竹,无惧无畏。
  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很快让她感到敬畏,踩在看似坚硬的雪壳上,突然“砰”一声,脚下的雪开始滑动,铺开了篮球场那么大的一片雪,人滚在雪里滑到平坦处,赶紧爬起来。
  李兰刚走几步,一处雪崖横在眼前,一块落石不偏不倚就打在她头上,幸好戴了头盔。然而不幸却在她的身边发生了,同伴周慧霞因身体失衡滑坠,瞬即被抛下悬崖不幸遇难。
  李兰的痛哭声在空旷的山间回荡。
  雪宝顶归来,李兰一下子长大了,她开始懂得珍惜每一座攀登的山峰,每一个同行的朋友。不再以征服的心态去对待大山,而是试着了解、熟悉山的性情和气息。
  随后两年,李兰平安地攀登过中国的无数大山。她爱上了大山,也形成了大山的气质:独立、透彻、坚韧。
  大学毕业后,李兰放弃知名企业的优厚年薪,做了专业登山指导。
  2002年7月,她受北大山鹰社之邀,共同攀登希夏邦马峰。希夏邦马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主峰海拔8012米,是全球14座8000米雪峰之一。李兰一行15位队员乘火车到格尔木,再坐火车辗转到拉萨。经济拮据,大家挤10元钱一张床的小旅馆,好几个男生还睡在地上。登山前,西藏登山协会给他们三条建议:租一部海事卫星电话、雇几名向导、改季节攀登。
  但三条建议都未被采纳,队员们没钱,也不想错过宝贵的暑假时间。登山前,15人分成三组, 李兰在第二组。8月7日,第一组翻过一面6700米高的大雪坡,与第二组失去联系。李兰以为是对讲机故障——对讲机通话的有效距离只有5公里,遇到山崖阻挡则更短。
  第二天,李兰和同伴按计划来到第一组的营地,发现没有人活动的痕迹。他们侥幸地认为,或许他们改变计划提前冲顶,也许更改了线路。
  但当他们继续向上搜索时,发现了半个足球场大的雪崩区域,李兰亲眼看见两个队友的遗体……她的痛哭声在漫天风雪中飘荡。
  西藏登山协会接到求救后,派员赶到大本营。最终,搜救人员找到了第一组5名队员的遗体。按国际惯例,在拍照、取下部分遗物后,将遗体原地掩埋。
  这起事件成了2002年8月震惊国内外的大新闻。
  自由登山者的知己
  两次山难,特别是第二次,让李兰陷入巨大的悲伤、内疚、彷徨之中。父母不允许她再爬山,凭她的条件,完全可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过安稳生活。李兰纠结了许久,还是放弃了在城市工作。她不喜欢朝九晚五、熙攘拥挤的城市。只有在山里,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她毅然做了一名自由登山者。收入来源于给户外探险杂志写稿、登山培训、攀岩裁判。她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攀登。但每次登山,山难的场景历历在目、逆时光而来,她忧伤而孤独,不知心结如何解开。
  2009年1月,李兰攀登四姑娘山时,偶遇严冬冬,一个稳重朴实的北京男人,他喜欢绿色、干净的河流,喜欢到开阔的地方一览众山小,所以割舍很多重要的事情,在大山间留恋。
  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机,渐渐成了相依为命、生死之交的朋友。有次,两人夜宿营地,点起篝火畅谈,星光逐渐变淡时,严冬冬说:“兰兰,我们两个都要能接受对方遇难,并保证自己安全下山。”李兰的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她感觉这句话特温暖。
  以后,两人经常结伴登山。有时,李兰会想,“万一前面的冬冬一下子不见了,我能否有足够的装备和能力独自下山。”她又开始往最坏处想,“他掉进冰缝里我弄不出来,或者骨折受了很重的伤我没法把他运出去。我们去的地方要回来找人都是两三天后的事了,那大不了我跟他死一块儿。但我希望如果我掉下去了,他自己下山求生。”突然看到,冬冬在山顶正向她呼喊招手,李兰的心情顿时明朗。
  李兰手机里时常接到报喜的短信,她这个年龄的女友已经纷纷走入了婚姻,做了母亲。
  很多次,李兰独自登临山顶,眼前的冰天雪地和碎石蛮荒,似乎很久以前就跟她建立起了某种联系,有这么些好朋友,李兰无惧世俗。内心的软弱和孤独,来自山难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年过去了,李兰仍没办法与自己和解。
  直到2009年5月,她接到老朋友孙斌的电话。“兰兰,《巅峰记忆》要拍了,你是不可或缺的唯一女主角,回来谈谈吧!”
  听到这个消息,李兰激动不已。孙斌是山鹰社的老社员,现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经理。2002年的山难几乎是所有山鹰人不愿触碰的话题,但他和李兰及其他几个老社员曾讨论了很久,想以纪录片的方式回顾和纪念。
  当时,有人指出重提过去对失去孩子的家庭太残酷。而当时的登山队也陷入了来自社会、遇难家庭和自身的重重困顿,好不容易平复下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但孙斌的意念很坚定,“这件事在中国民间登山活动中具有代表意义,我们不应该忘记,将它完整的记录下来,或许是对逝去的人和后来者最好的告慰和借鉴。”
  作为事件的亲历者,也是唯一一名女队员,李兰同意孙斌的观点。
  不应忘却的巅峰记忆
  “最好的救赎就是重登那座山。是纪念,也是告别。”
  2009年9月,李兰随摄制组重新攀登希夏邦马峰。曾经的岁月如漫天飞雪飘落面前,年轻的生命,曾在雪地里,相扶相携艰难前行……而今,记忆留在无言的山谷里。“我们带着勇气来了,我们带着伤痛离开,我们又重新回来,我们终将会离去。”李兰说完这句话,已泪流满面。
  这次,李兰带摄制组成功登顶,站在8000米以上白雪皑皑的峰顶。纯净、绚丽、旷远, 19岁那年在北大校园海报上看到的场景,如今复原于现实中。
  巅峰之上,李兰找到了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同伴们的死亡,并不是无价值的,他们的梦想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延续。
  如果没有《巅峰记忆》,李兰不会有勇气再次亲近这座山。随后拍摄的一年间,她走进了罹难者亲人的世界和更多登山者的理想。
  2011年3月,《巅峰记忆》在北京首映,随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映,作为中国首部登山题材的纪录电影,深受户外探险者好评。
  而今,李兰的自由攀登身份逐渐得到认可,有企业给了她每年3万块钱的登山经费。虽然钱不多,却象征着一份肯定和鼓励。她还成为西藏登山学校的专业老师,授课时间由自己做主。
  2011年,李兰计划攀登十几座大山。目前,她正在为去攀登另一座雪峰做准备。瘦弱文气的她,因何有如此强大的能量?“不要问我为什么,岁月的痕迹、攀登的痕迹、成长的痕迹都从身上掠过了,最后剩下来的东西是不是就是我到这世界尽头来寻找的呢?”李兰说。
  责编/宿淇
  
其他文献
煤矿资源是我国一直都在应用并且在如今依然有着很高使用价值的矿产资源,而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安全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在采煤过程中执行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是影响煤矿开采
针对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难题,以生物柴油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成为新能源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产油微藻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繁殖快、占地面积小和
  本文通过对欧标EN 677冷凝式锅炉标准要点的介绍,指出冷凝式壁挂炉与常规壁挂炉在某些方面的不同之处。在我国还没有冷凝式壁挂炉(热水器)国标的前提下,为壁挂炉和热水器生
  从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欧标(EN203)和美标[ANSI Z83.11(CSA1.8)]对应中餐炒菜灶的不同要求,除对产品获取欧美认证指导参考,更重要的是从燃气应用安全本质的角度探讨设备的安全措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你叫妈的人,一个叫你妈的人,都在你身边,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于丹因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而走红。你听她讲话,文采华丽,妙语连珠,让人有种大气不能喘
本文针对固井过程中水泥浆侵害油层问题,分析了现有不同完井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一种新的完井方式——基于自膨胀封隔器的油层保护固井工具完井.通过实验可知,油层保护固
石油企业的加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而在炼油厂企业,对石
  燃气是理想的优质民用燃料。经过多年的争取,现在已经明确优质燃料首先用于民用。“发改委”也提出具有绿色能源之称的天然气优先供应民用燃具。无论哪种燃气都是经过各种
会议
  燃气采暖热水炉在中国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随着国内采暖市场快速发展,国外主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增多,燃气采暖热水炉已成为继燃气灶具、
会议
污水处理场在现阶段石油化工装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法合规做好石油化工装置污水处理场的电气设计是保证污水处理场正常运作的基础,在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的同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