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虚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显示的部分,虚则是指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法表现的部分。 虚实乃相对而言。就所写对象来说,情为虚,景为实;神为虚,形为实;理为虚,事为实。就创作手法来说,间接为虚,直接为实;省略为虚,详明为实;空白为虚,充盈为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那么,相对应的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设想对方此时此景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当诗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难以尽情抒发时,常转变角度,借助梦境来深化情感,使所抒之情更进一步。吴乔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实写虚;另一种是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主要表现为借描写之景物,传承作者之志。诗中景状,是为实写,但诗歌目的,是为言情达意,情志乃虚物。例如2008年江西卷第十四题的诗歌鉴赏,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诗人用虚实法,当然不只是光用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同样具有魅力。
  以虚写实的主要表现为作者根据眼前现实之情景,想象推测对方之情景。如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而“任何的艺术首先是感情的艺术。”尽管班主任管理工作各有妙方,有的以“严师”著称,有的以“精明”闻名,有的以“爱心”浇灌,有的以“智慧”出奇……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严中有爱,张弛有度”。    一、“严”字当头,一张一弛    俗话说得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只有严格的班级管理才能使整个班级有条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是教好学生带好班。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班的学生都是先进生,最好没有后进生,那是不可能的。作为班主任,只有把后进生工作做好了,班级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教师要转化后进生,除了了解后进生外,还要用“心”去转化他们。    一、正确对待后进生,用爱心感化他们    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的
期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德变化,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大、单亲(父母离异)子女不断增多、留守子女(父母外出务工)不断增加,直接给学校带来的压力是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由于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益严重,有好多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心理教育。致使好多学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品质行为也表现一般。我们把这部分学生作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
期刊
就一个学校来说,传授知识是其基本的功能。尽管一再强调教书与育人并举,但事实上许多的学校仍然沿袭着古人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路子。一般来说,学校侧重于传授各种知识给学生是必要的,即便是育人也应贯穿于各类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寓教于学”。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分开是不能得到好的效果的。问题在于在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还是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学校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期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与学生发生矛盾,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诸如你讲课,他睡觉;你批评,他不服;你爱之如子,他却背地里对你有不恭之词·····一次两次晓之以理,三次四次难免发火,伤感情,因此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发怒。   在课堂上教师发怒,其弊有三:一是有损自身形象。教师为人师表,如教师动辄怒发冲冠,大发雷霆,气急败坏,极不利于教师自身形象的完善。二是容易导致
期刊
我们知道,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成员的价值标准,它对班级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凝聚、感化、激励和约束功能。实施班级管理,我们可以通过文化的传授来影响学生,也可以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激励学生,还可以通过文化的互动来发展学生,让他们在班级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现从几个方面谈谈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一、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优美的班级环境、合理的教学设施具有“
期刊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校构建和正常运作的最主要的两个要素,所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中的最为重要一环,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实的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改革,传统的课程中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师就是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种种弊端虽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力度不够,师生人
期刊
要真正地把课外阅读落实到“课外”。对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适宜拿大量的固定的时间来实施,否则容易演变为课内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因而,在指导与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日常状态中寻找时间,点点滴滴,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时进行“见缝插针”似的指导。笔者对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
期刊
有疑问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样能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建立和谐融洽
期刊
鉴赏散文的语言,在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的考点,仅在“现代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之下有这样的表述“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但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均有涉及,其分值且较高。以江苏试卷为例,近三年考了两次:07年和09年,分值为4分和6分。所以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形象、生动是第一要务,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