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共同备课的技术运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尝试着进行了共同备课技术的实践,主要包括内容、工具、路径等,下面按照共同备课基本的路径做具体的阐释。
  一、 运用工具,共同备课
  我们采用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设计的备课模板:
  模板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教学起点,是备学生,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有困难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因为学生懂的就不用教了。二是教学终点,是阅读这篇文章理解、感受的关键处,备的是教材,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课备两头。三是教学环节,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认知规律安排,搭建成两到三个学习台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里包括教学步骤及学习方式。
  这个模板清晰地反映出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依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简洁直观,便于反思研究。现以人教版《祖父的园子》为例,谈谈运用工具备课的步骤。
  1. 找起点(在文中画绿颜色标出)。起点是学生理解感受有困难的地方。如:
  “榆树先冒烟”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可能缺少生活体验。“谷穗”“倭瓜”的意思?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这句写了哪些方面?表达了什么?(写出了祖孙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为什么是特别大的、特别高的?表达了什么心情?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结尾好像没写完,它的特点是什么?
  2. 找终点(在文中画黄颜色标出)。阅读的终点(目标)核心词是理解、感受,即找出理解、感受这篇课文的关键处。通过查找,我们将黄颜色画在了以下的地方:
  (1)关键字词句段。
  “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一切景语皆情语。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句和心情有关吗?词语的色彩写出了心情。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反复句式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写出了“我”和祖父在一起的快乐。
  “祖父大笑起来”“我看祖父还在笑”,祖父的笑,是对我的慈爱、宽容。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光芒四射”,是作者独有的心理感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一段直接抒情,“愿意……就……”的反复句式,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由。
  (2) 题目《祖父的园子》。作者一生中尽遭冷遇,祖母、继母都不喜欢她,只有祖父对她是无尽的宽容与爱护,她快乐的源泉来自于祖父。
  以上就是本文理解、感受的关键处,将它们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感受“我”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快乐。
  3.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组织“学的活动”,将上述教学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后,搭建为2-3个学习台阶。每个内容板块下面是具体教学的展开,包括教学步骤、学习方式。填写备课模板如下:
  三、 拓展检测,憧憬梦幻之园
  1. 师范读、讲述,生联想、猜测。
  2. 教师讲述作者生平。
  3. 为什么总是“光芒四射”?
  二、 文本探究,感受自由之园
  1.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正面、侧面描写)
  2.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1) 铲地—浇水。(事)
  (2) “活”“自由”。(物)反复句式练习
  (3) 为何不叫“自由快乐的园子”?(情)
  一、整体感悟,俯看完美之园
  1. 了解课文出处。
  2. 生针对课题质疑、板书。
  园子里都有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二、 教学诊断
  教学诊断是工作室共同备课的高难度环节,可以说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诊断流程如下:一次教学,初诊;二次教学,复诊;三次教学,会诊。
  1. 初诊——整体分析(雷达图)。初诊是对研究主题进行整体分析,如同雷达图式的扫描。基本要素有诊断的问题、诊断的内容支架、诊断的结论。根据工作室研究主题,初诊具体操作如下:
  初诊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教学目标有关。
  诊断思路:一看老师教了什么,做了哪几件事;二看学生学了什么;三边看边思考,这些内容选择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吗?并提出修改建议。
  初诊结论:① 教学目标模糊。第1条中“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是课程目标,不是教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中“感受”只写出了阅读目标的一个方面,还缺少“理解”。第2条“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课程目标,和学习“这一篇”没有关系。② 内容重复的问题。老师在第一板块中设计的问题“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与第二板块“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只是问法不同而已,答案是相同的,那么其中一个就是无效提问,浪费了时间。③ 学习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不大。第二板块中“学习从正面、侧面描写生机勃勃的园子的写法”与理解感受“我”的快乐缺少直接联系。
  2. 复诊——专题分析(切片分析)。是在第二次教学后,将一节课切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进行专题诊断。我们选择了第二板块“文本探究,感受自由之园”进行分析。
  复诊主题:如何组织学习不同的内容落点。
  复诊思路:一是该板块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二是该板块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三是如何学习这一内容落点的?教学步骤及学习方法是什么?四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并提出修改建议。
  诊断结果:比如,学习“铲地”片段,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详写铲地的事,而不详写浇水的事?意图是通过对布局谋篇的关注,理解铲地这件事对“我”来讲是更自由的。但是在教学中,铲地这件事情的学习却是一带而过,没有较好体会写法的妙处,理解比较片面。
  3. 会诊——焦点透视(分类诊断)。会诊是对课进行分类诊断,根据工作室主题,梳理出几个核心研究点。我们采用名课研习方式进行,把全国有关《祖父的园子》的名课拿来进行同类问题分析,比较总结出乌鲁木齐的经验做法。
  会诊主题:名课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会诊过程:一从名课教学实录,倒推、复原出名课的教学内容的关键处(黄色)、学习起点(绿色),总结出备课模板。二分析名课确定黄色、绿色的依据。三分析关于同一落点的教学组织情况。四比较分析,总结出工作室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诊断结论:名课确定的教学内容关键处(黄颜色部分)基本相同。这个结论是十分宝贵的,原来名课不同的是学的活动。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领悟到“淘宝网”的学习妙处,源自一次关于文具的习作,习作要求如下:  “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现场思考问题:  1. 在自己身边找一找熟悉的文具,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  2. 聊一聊喜欢这种文具的原因。  3. 读一读例文,例文给你什么启发?  例文是描写刨
期刊
苏教版五下《望月》,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美文佳作,文中塑造了一个聪明好学又充满童心、敢于挑战又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笔者想从小外甥形象角度,简要谈谈对课文研读的一些认识。  一、 聪明好学又充满童心  1. 聪明好学。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的儿童。作者不仅在片言只语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交代,如“小外甥聪明好学”,而且反复渲染。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期刊
一、 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生齐读课题)“咏华山”。  2. 我们一起带着这些词语宝宝爬华山吧。复习生字新词:寇准、沿着、艰难、山顶、吟诵、称赞。(出示课件:华山简笔画及词语)  3. 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课始,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
期刊
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其雄浑、凶险的特点闻名于世,不仅历代文人墨客对她常怀敬畏之心,就是每一个看见黄河的人,也都会心惊胆战。现在,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去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  一、 险象环生  1. 黄河的凶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总说黄河的气势之大。“黄河滚滚”仅仅四个字独立成句,瞬
期刊
一、 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 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生对照订正并齐读。  4. 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心理、神情的,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板书:我、艄公、乘客)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
期刊
有幸欣赏了薛法根老师《水》一课的教学,薛老师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引领学生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艺术,直抵文本的“言语秘密”,令我回味无穷。现摘引三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一、 概括场景,点明文本的言语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谁记得?  生: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板书:缺水)课文的哪些句子、语段写出了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
期刊
近年来,马建明老师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中探索“言意互转,浑然一体”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言意转换”的阅读教学主张,形成了“虚静、体悟与升华”阅读教学的审美结构。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让他的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更得到了精彩的演绎与提升。下面对此课教学片段作一赏析。  【教学片段一】  师:这种写法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想跟别人说的事情,但是刘老师将
期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处深情话离别  白居易的诗,平实如话,浅近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好诗后,总是要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婆婆听。只要老婆婆们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认真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  当然,自己的作品仅仅能让老婆婆们听懂还不行。想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还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在
期刊
一、 定格画面,感受“名”之文化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水》。(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师出示三幅图画)仔细看图,想想三幅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不能给这些画面分别起个名字?  生:第一幅图片是文中第1自然段,讲村民挑水的画面,我想到的名字是“挑水”。  师:村里人挑一担担水的画面,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挑水 一担水
期刊
读好句子,从基本的规范和技巧来说,主要是指在句子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等几个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一、 句子的停顿  所谓停顿,是指夹在一串音节中的空隙,这个空隙有长有短。“停”(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的断;顿(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稍长一点的停留(语音不断)。  1. 停顿的种类  (1) 标点符号标示的停顿。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相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