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趋势比较研究

来源 :东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增长态势,其中尤以中国和韩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最为明显。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老年抚养率急剧上升,这对中韩两国现行公共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为此中韩两国都在寻求新的养老金模式,以应对未来几十年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其中名义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备受青睐。通过深入分析名义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的潜在价值,以及名义缴费确定型公共养老金制度为中韩两国提供的公共服务上的差别可知,名义缴费确定型公共养老金制度为中国提供的公共服务多于向韩国提供的公共服务。
其他文献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金永爵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清晰、鲜明地反映出近代转型期两国文人的交流实况与思想变化轨迹。他从禅学转入程朱理学,以理学为基础再去关注金石学和考据学,由重词章转向重义理,从崇尚“雅致”到发自“真情”,这些都与清代文士的交流密不可分。他对清代文坛的理解与认识,也得益于与之交往的清代文士,但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信息上的误差。金永爵平生所学不拘一格,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在清朝面临西方侵略的危机时刻,又与清代文士积极探索应对西方列强的对策,体现了他开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两宋时期,宋丽日三国在东亚海域的海上交流空前繁荣,受当时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影响,三国漂流事件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其中高丽朝发生漂流事件的次数最多,且漂流民身份最为复杂。漂流事件虽是海难事件的一种表现,却也能折射出当时东亚三国的内政外交情况。漂流事件增多时,表明三国间海上交流频繁,外交关系融洽;漂流事件减少时,则海上交流减少,外交关系进入冷淡期。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朝鲜朝文人在中朝外交使节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李攀龙、王世贞在中国文坛的声名及其复古文学思想,并开始购买这二人的著作。其后,在朝鲜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慕华”思想,与由此衍生出的“同文”“并世”意识,以及朝鲜文坛学习“秦汉古文”风尚的推动下,李攀龙、王世贞的复古理念在朝鲜朝文坛得以广泛传播。这不仅引起了散文创作风格向“艰涩”“奇僻”的转变,也促成了“秦汉古文”在散文学习范式与散文选集领域经典地位的确立。
柳麟锡师从朝鲜朝华西派李恒老,秉持“卫正斥邪”和“尊华攘夷”思想,是朝鲜朝末期较为典型的保守派文人。作为指导抗日救国运动的朝鲜义兵将领,他在诗文和散文中分析了东亚时事,作出了价值判断,刻画了具乌托邦功能的“中华形象”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日本形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东亚认识”。柳麟锡试图激起东亚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激发共同的情感,完成“斥洋”话语。柳麟锡建构起来的“中国形象”和“日本形象”属于译介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在思想化、主题化、情绪化层面上的表现和反映,它无法从根本上触动本土文学的形式和话语变革,但是却为
【摘 要】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美术课往往形同虚设。其原因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造成“大气候”的严酷,但中学美术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也难辞其咎。我认为,美术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观察”“研究”“想象”,积极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美的孕育中,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改 绘画 欣赏 想象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
朝鲜语和蒙古语同属黏着语类型,因此在词根词汇后接构词后缀产生新词汇的派生构词法是朝鲜语和蒙古语的主要构词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名词构词后缀在语音和构词功能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构词后缀中存在很多共同成分。
林椿是朝鲜半岛古代较早在“记体文”创作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作家。林椿的“记体文”创作一方面明显受到了韩愈的影响,包括谋篇布局、语言技巧、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韩愈“记体文”的痕迹,另一方面在句式、句法等方面又与韩愈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林椿选择性接受的倾向。通过韩愈与林椿在“记体文”创作方面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发现韩愈在朝鲜半岛古代“记体文”创作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记体文”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情况。
延边汉语会话序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答词“啊、嗯、哎呀、是、对”及话语标记“这个、那个、呢、哈”在使用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变异特征:应答词“啊、嗯、哎呀”在发音上表现为元音较长、音强较重;在表达肯定回应时多选用“对”及其变体形式,较少选择“是”。和汉语普通话相比,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起填充停顿、话语延缓及礼貌自谦的作用;“呢、哈”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有话题标记、填充停顿以及缓和语气的功能。
长安形象因其政治属性与汉文文学特色成为韩国古代汉诗文学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地位”的文学符号,长安形象在新罗汉诗中的出现,高丽朝和朝鲜朝文学中的接受与再创作过程,映射出经质唐宋狂热崇拜、金元憎恶交流、明代亲善认同、清代憎恶交流等发展阶段,反映了韩国古代文人对中国认识的演变,其中蕴含着国家民族主体间性文化交流、文学语言主体间性意象审美的双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