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a来全球冰川波动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来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近40a来全球冰川波动的分析表明,冰川波动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北欧和高亚地区的冰川波动幅度较小,以退缩为主,而北美和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则显示出较大的波动,出现了明显的冰川前进,不同规模的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不同,且大、小冰川之间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存在着滞后关系。从全球冰川波动来看,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全球范围内大冰川(长度>5km)波动滞后气候变化约8a左右,而小冰川(长度≤5km)则滞后约2a左右。
其他文献
安徽饶拨寨岩体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该岩体有两个特点:(1)糜棱岩化作用强烈,(2)有广泛的地幔交代作用证据。微量元素、REE和Sr,Nd同位素资料表明,饶拨寨岩体更接近大陆岩石圈地幔而不是大洋岩石圈地幔的残片。计算的与堆晶岩平衡的熔体成分具岛弧玄武岩的特征。地幔流体的来源可能与早先存在的消减作用有关。饶拨寨岩体可能是位于消减带之上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楔碎片。
期刊
利用地质温压计,分别对中国东部的尖晶石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进行了温压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重建了中国东部上地幔的地温线,该地温线远高于古老地盾区的地温线,而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类似。另一显著特征是在60km附近有所偏转,转折点恰好为尖晶石-石榴石转换线及含一定数量挥发份的橄榄岩固相线所穿过,因此,认为该偏转反映岩石圈-软流圈的界面。结合上地幔岩石学、流变学以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东部上地幔
期刊
用细胞培养,SDS-凝胶电泳,纤蛋白铺盖和反向纤蛋白自显影等技术研究了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c)和间质细胞(Lc)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c产生两种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即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及一种PA的抑制因子(PAI-1)。tPA及PAI-1的分泌受FSH,forskolin(FK)。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GnRH及生长因子(EGF,FGF)的调节;但不
期刊
由(NH_4)_3VS_4,CuCl,R_2dtcNa和PhSNa组成的反应体系中,得到V_2Cu_2S_4,VS_4Cu_4及V_3S_7三种类型簇合物,讨论了产物形成过程。进行了(Et_4N)_2[V_2Cu_2S_4(C_5H_(10)dtc)_2(PhS)_2]的结构表征,确定了它的金属氧化态(Ⅴ(Ⅳ)+Cu(Ⅰ)),研究了它的红外及电子光谱、NMR谱及电化学循环伏安图。
期刊
引入“代谢库”概念,建立了由沙体、植物、大气三代谢库及其相应的通道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模型,并以氚水核示踪动力学等方法测定了植物蒸腾等水分平衡的各收支项,给出了植物水平衡表,从而对我国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草原化荒漠生态环境下的植物水平衡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克隆得到含同源重复序列3(hr3)的Pst I K片断。证明含hr3的质粒DNA以野生型BmNPV为辅助病毒,在BmN细胞中能够复制,表明hr3是BmNPV的DNA复制起始点。BmNPV的hr3以野生型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为辅助病毒转染Sf9细胞亦得到复制,说明与AcNPV复制有关的因子亦能作用于BmNPV的复制起始点。测定了hr3的全序列,并和
期刊
以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金矿床及江西武山铜矿床为例,从空间分布、围岩、蚀变、微量元素、元素垂向分带序列、花岗岩成矿的专属性、成矿模式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花岗岩与有关矿床的关系,认为形成矿床的含矿热液主要是从含矿花岗岩浆冷凝形成花岗岩体过程中分出,从而导致花岗岩与有关矿床在空间上共生。
期刊
用简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基本气流场对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不稳定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风廓线对不稳定模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西风廓线所激发的不稳定模不仅增长率不同,频谱位置也不一样;对于实际大气中常见的西风廓线形式,在季节内(30~60d)振荡频谱带有最不稳定模出现;基本气流强度及其经向梯度对不稳定模也有明显影响。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同动力学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结果。
期刊
蜂毒素不同程度地减慢紫膜中三体菌紫质(BR)光循环中间体M的快(M_(412f))、慢(M_(412s))衰减成分,却加快Triton X-100增溶的BR单体的M_(412s)。蜂毒素对两种BR M_(412s)的影响均随体系pH提高而增强。pH5.5~8.8时,蜂毒素对紫膜M产量影响甚小,却使M_(412s)产量先减小后增大。蜂毒素使单体易于漂白,提高pH则漂白更加明显。实验结果支持蜂毒素与菌
期刊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卵巢滤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文昌鱼卵巢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滤泡细胞。发现了这种细胞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有关,其结构特点是:(1)椭圆形或卵圆形带管状线粒体,(2)滑面内质网,(3)胞质中有大的脂滴,(4)发育良好的高尔基器复合体和管状粗面内质网。这些特点与哺乳动物中的膜细胞(theca cell)的结构相似。因此,认为文昌鱼卵巢的滤泡细胞就是类固醇激素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