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y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是指基于对某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以项目投资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手段、以获取投资增值回报为目的的中长期投资于其所认可的产业或企业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对于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技术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其引进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诸多难题。深入分析这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使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实现双赢很有必要。
  关键词: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4—0060—04
  
  战略投资者是投资于目标企业、与目标企业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具备投资长期性、业务关联性、结构互补性等特性的企业法人。基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意义的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优势,能够带来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通过产业的整合,产业结构的改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促使某个行业或产业的总体运行质量产生质的飞跃,进而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提出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指基于对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战略价值特别是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以项目投资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手段、以获取投资增值回报为目的中长期投资于其所认可的区域产业或企业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这就赋予了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投资的特点: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先进技术、中长期投资、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投资项目与地方产业规划、产业定位相吻合、对地方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认同,等。总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其对某一区域投资的前提既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兼顾了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价值特别是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是建立在科学发展意义上的战略投资。如果没有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认同,也就不能称其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总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多年来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跟进型”区域的中部地区,更是如此。其不仅能带来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著名品牌、营销网络,推动强势企业的出现、优势集群的形成,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弥补地区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缓解技术与创新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进程,促使后发优势的充分发挥,加快崛起步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与障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度和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事项的进程。因此,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就具有了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
  
  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科学合理的界定其标准与范围,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前提
  引进区域战略投资者以期发展地方经济,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点就在于引进的投资者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包含两层含义:
  


  1.其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后者以直接引进资金为手段,更关注眼前利益、经济利益。而前者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更关注那些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和本地的区域发展战略相吻合、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内生性要素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引进其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其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营销网络等,并可通过引进重大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推动资本与产业的有效融合,实现本土产业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技术跨越、市场跨越,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更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竞争性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的协调进步。
  2.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500强、国家500强等。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背景、完善的科研开发体系和众多的新产品储备、覆盖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和稳定的终端客户资源、很强的融资能力、能为企业改制和今后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灵活、高效的企业经营机制,能够增强本地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的,都是战略投资者。相对于对投资者的资金、规模等硬性指标要求,更应关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推动本地产业规划的实施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程度、对当地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对企业的带动作用、示范效应、外溢效应等软性指标。
  鉴于此,中部地区在吸引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依托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双向开拓的区位优势;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丰富的旅游景观和浓厚的人文积淀等文化优势,立足于本地发展实际,以区域内若干具有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龙头项目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为载体,通过兼并、收购、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配套,形成一批关联度高、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逐步扩大本地配套能力,增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具体而言,对于第一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现代农业的打造为核心,着眼于高附加值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丰富农业产业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设备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经营管理,实现农业高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推动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第二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为原则,着眼于产业投资结构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部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资源,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深加工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坚决摒弃附加值低、污染度高、资源消耗多的投资项目,走出一条信息化、科技化、新型化、集约化的和谐发展之路。对于第三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提高服务业水平为核心,通过发挥中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挖掘中部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生产力转变,以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
  (二)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兼具投资战略性和资本逐利性的二重性,在二者的博弈中把握均衡,是实现区域战略投资者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赢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性而言,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既是“欲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法人”,也是意欲与地方经济在股权、资本、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其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实现地方经济崛起来谋取长期回报为终极目的。而从投资性来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终归还是“投资者”,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资本的逐利性就使得其在产业的选择、规划的制定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会有行为的短期性和利益的排他性。如何在战略性和投资性的博弈中把握均衡,是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能否达到区域预定目标,实现二者双赢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需要用战略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来把握机遇,紧密结合中部各省的产业实际、地域实际、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本地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发展规划和投资意图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深刻理解战略投资者的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其总体战略如并购战略、国际化战略、区域化战略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产业导向明确、发展规划可持续、项目内容重点突出、权责利划分清晰的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战略。战略要以产业链条长、具有较强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有利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要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与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提高配置资本驱动下的产业升级能力结合起来,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战略规划实施、实现中部崛起结合起来。既要避免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也要避免“饥不择食”带来的产业雷同、布局分散等弊端,以及相互拆台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要提高与引资产业(企业)相匹配的当地产业的配套能力、承接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通过借助外势、壮大优势、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势,进而实现中部经济的崛起。
  (三)提高战略投资者对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减少其与地方间利益的冲突,是促使战略投资者朝着地方发展战略方向演进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二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得既要使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在地方政府手中,防止地方产业的空心化和资源的流失;也要防止地方政府被俘获而造成的二者共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谋求地方的长远发展,则地方可以获得最大收益为1;而如果其被投资者俘获,谋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则地方获得收益为0;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其实施战略投资,实现地方与企业共赢,则地方可以获得最大收益为1;而其如果实施俘获地方政府战略,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则地方收益为0。同时,还假设,地方政府和战略投资者,如果二者的选择一致,则综合收益的最大化为1;而如果二者的选择不一致,则综合收益为0。因此,利益选择博弈图则如下图所示:
  从上不难看出,对于地方政府和区域战略投资者而言,无论任何一方选择1,而另一方选择0,二者目标的非一致性使得其共同选择的最终利益都为0。因此,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有两种选择:要么都选择1,要么都选择0,即实现0-1均衡。
  都选择1,实现(1,1,1)均衡,意味着,地方政府谋求地方长远发展的最大化,而且战略投资者实施战略投资,实现地方与企业的共赢。二者共同一致性的选择就是实现地方利益的最大化。
  都选择0,实现(0,0,1)均衡,则意味着,战略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实施俘获,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损害地方利益;而地方政府官员则被俘获,牺牲地方利益,谋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二者合谋的共同选择分别实现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有损于地方利益。
  对于以上两种选择,从综合利益获得的角度出发,均为最优选择;从地方利益角度出发,第一种选择(1,1,1)为最优选择,而第二种选择(0,0,1)则为最坏选择;而从私人利益角度出发,第二种选择(0,0,1),因为其实现了地方政府官员和投资者二者利益的最大化而成为最优选择;因为第一种选择,虽然实现了地方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共赢,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也有一定的贡献,但综合利益获得要逊于第二种选择。
  面对上述两种博弈的选择,如何规避第二种路径,使第一选择成为常态的最优选择,则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政策的完善,就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公共选择学派将政府看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地方政府作为整个政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有其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公共利益、地方政府内部的部门利益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等。同时,其作为宏观中央政府与微观企业之间的中间层组织,具有多重角色,相应的也就具有多重职能。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在一定辖区的代理者,二者之间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既面临政绩考核压力又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和具有自身独立利益的主体者,使得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博弈关系,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在经济竞争中胜出以获得政治晋升,同样具有强劲增长冲动,竞争压力和增长动力强化了其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来获得辖区经济增长;同时,地方政府作为辖区的管理者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规定范围内行使职能是其天然职责所在。多重角色、多重身份、多重压力等诸多因素既使得地方政府介入经济运行成为必然,也使得其与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成为了必然。
  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就是要通过强势企业的出现、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崛起。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事实上,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出现,并非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投资者开始具备了战略的眼光,而是与当时、当地的市场政策高度相关。地方政府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要以区域的发展、产业的规划和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为依托,以兼并、收购、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融资工具为形式,重点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
  对于引进的区域战略投资者,地方政府既积极做好各项跟踪落实和衔接服务工作,以优良的环境、到位的服务和务实的作风,确保战略投资者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同时,也需要加强宏观领导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在不干扰经济有序运行的前提下,要牢牢把握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企业有序运行的主动控制权。以产业的有效对接为纽带,着眼于本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势产业的本地根植性,完善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股权制约监督机制,确保战略投资者对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减少其与地方利益的冲突。防止投资者利用控制权使本地企业空壳化;防止投资者利用诱人的承诺取得本土企业的信任,掌握控制权后不完全履约,使存续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等诸多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完善权利的制衡机制、官员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相关的制度设计,防止地方官员被战略投资者俘获,造成二者的共谋,进而导致本地资源与要素的流失。总之,地方政府与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如图2所示。
  
  二
  
  总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区域性”、“战略性”和“投资性”,其对中部崛起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结合“投资者”的逐利性、“战略者”的长期性以及“区域者”的地方性,以战略眼光,进行战略思维,作出战略规划,实施战略举措,创新工作模式,借助强势企业的出现、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措并举的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入驻。通过战略投资者与本地企业和产业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协同发展的目标,实现资本与产业的有效融合,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培植内生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马福祥等.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王涛,赵守国.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分析[J].化工管理,2007,(10).
  [3]曹庭珠.促进中部崛起的绿色战略[J].当代经济,2009,(07).
  责任编辑:晓 立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安徽电建一公司田集电厂项目部安全科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加大对分包队伍的安全教育力度。他们针对春节过后新进点的分包队伍多、人员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
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禀赋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应从设立农村土地资产化改革试验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试验区、人力资
从1月16日召开的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2005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获悉:2005年该站受监建筑工程项目654项,履行监督检查项目4159项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41份,停工整改通知书85
北京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在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打造安全、环保和谐施工。在年初延庆县建筑业工作会上.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李建珍代表延庆县优秀建
建设施工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设施工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职工遵章守纪”。要做好施工安全工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系统性很强的管理体系,以其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引入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后,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科
近来,“过劳死”常见报端。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有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钟家栋、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清华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这些才华横溢的
摘要: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是互有重大关联的。以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种群密度和企业自身异质性如何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强度,可以发现个体绩效低于集群平均绩效的企业,种群密度增大反而会降低企业的创新强度,而绩效高于产业平均绩效的企业,种群密度增大会增强其创新强度;正绩效差距将提升企业的创新经验,而负绩效差距却降低企业创新经验,导致正绩效差距会在创新
胡昌国的散文创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露峥嵘,阴差阳错,迟至新世纪才出版第一部集子,名曰《心归何处》;又三年,第二部集子《心有多远》问世。读其作,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
1.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方案的批准制度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承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应组织企业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按专业对口和分部划分为原则,编写土建、设备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