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情节,赏环境,悟写法,析人物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特点】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小说要在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主要抓住以下五个方面:1.梳理故事情节;2.赏析典型环境;3.感悟语言和手法;4.把握人物形象;5. 探讨主题思想。
  【考点突破】
  考点一:圈点勾画,理清情节
  在梳理故事情节时,一要注意了解小说采用的叙述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理清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题型(一)理清情节
  示例:(2015广东)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答案示例】
  (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分) (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2分)
  【思维点拨】
  1.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
  2.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括方法为:人 事 结果。
  题型(二)理清情感(心理)变化
  示例:(2016广东)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答案示例】
  (1)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4)平衡。
  【思维点拨】
  1.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
  2.圈画关键语句,确定心理状态。
  首先,要善于圈画出一些直接表明人物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窝火”“紧张”“平衡”等;
  其次,还可结合对人物的其他方面描写进行分析,从其他方面的描写中分析出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从“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的动作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不安的心理。
  题型(三)明了小说叙述手法(如顺叙、插叙、倒叙等)及作用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在写我们一家人盼于勒、赞于勒的中间穿插了菲利普夫妇撵于勒的往事。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插叙了菲利普夫妇撵于勒的往事【内容】,写出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性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錢关系【主题】。为他们全家最后躲于勒作铺垫【结构】。使情节波澜起伏【效果】。
  【思维点拨】
  1.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插叙可以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交代……的原因,能使内容更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
  2.倒叙: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提到前面,再按故事发生、发展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考点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动多有服务作用。
  示例:试从《孤独之旅》中找出描写暴风雨和月亮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1.暴风雨描写:生动形象写出暴风雨来临时天气的恶劣,烘托了杜小康逐渐从胆怯变得坚强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找鸭子作铺垫。
  2.暴风雨后对月亮的描写:渲染了暴风雨后宁静圆满的氛围,烘托了杜小康经过暴风雨洗礼后成长的愉悦心情。
  【思维点拨】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自然景物等方面,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
  1.烘托人物……心情;2.渲染……氛围;3.突出人物……性格;4.交代故事背景(社会、自然季节等);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三:联系全文,赏析语言和写法 (重、难点)
  题型(一)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及作用
  示例:
  1.(2014年广东《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2.(2015年广东《集中营的课堂》)第2题: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思维点拨】
  1.作用
  对比:有力显示事物差异,突出事物特点。小说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衬托:突出强调主体对象的特点,使之更鲜明。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更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同时让情节波澜起伏。
  悬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难点突破:两组概念的区别
  (1)对比和衬托的区别:有无主次之分。
  对比所选两点无主次之分。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有钱和没钱时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等,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明显有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用“我”若瑟夫(次)面对叔叔潦倒时的同情态度和给小费的行为,衬托菲利普夫妇(主)冷漠躲避的态度行为,突出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的性格,也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2)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叙写次要人物、事件,其着眼点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②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事件也往往会铺陈叙写,唯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而伏笔呢,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以伏笔叫“埋下”。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往往貌似“闲笔”,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③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笔墨往往较多;而伏笔通常比较简要,点到为止。
  题型(二)一段(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示例:
  1.(2014广东《怯懦》)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结尾段)
  2.(2016广东《平衡》)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中间段)
  【答案示例】
  1.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妙处:内容主题上:凸显人物性格,表现父女俩的怯懦(或缺乏勇气),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 结构上:深化主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2.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
  【思维点拨】
  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是:
  1.结构上:
  开头段: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伏笔铺垫等。
  结尾段:A 作者给出情节结局的结尾:①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②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总结全文;③呼应开头(标题)。
  B 开放式结尾:戛然而止,给人以想象和思考。
  2.内容上:①突出了人物……性格;②揭示了文章……主题,或抒发了……情感。
  题型(三)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示例:
  1.试分析《孤独之旅》标题的含义。
  2.文章以“喂——出来”为题,有什么好处?
  3.(2016广东《平衡》)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更耐人寻味。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
  1.孤独之旅的含义:既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浅层);又指杜小康历经孤独,由软弱、胆怯到坚强、勇敢的心灵成长的过程(深层)。
  2.以“喂——出来”为题,首先比较新颖,激发读者的兴趣【效果】,其次,“喂——出来”这句话是年轻人初次见到洞时所喊出来的,最终它又从洞里出来了【内容】,前后照应【结构】,它也含蓄地反映了本文的主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也将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惩罚【主题】。
  3.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思维点拨】
  含义:一般分为浅层(具体的、身体上)、深层(抽象的、心灵上)。
  作用:1.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如《最后一课》;
  2.运用修辞,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喂——出来》;
  4.充当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
  题型(四)紧扣语境,赏析语言(常规考点,解读从略)
  题型(1)赏析加点词语
  【思维点拨】1.释词;2.明确词性或区别人物描写方法;3.表达效果(人物性格、心理、主题、情感等)。
  题型(2)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思维点拨】
  1. 赏析的角度(切入点)
  (1)修辞方法;(2)人物描写方法;(3)环境描写;(4)蕴含的哲理;(5)感情色彩变化,如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等。
  2.答题思路:这里运用了……手法(修辞、描写等切入点),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抒发(揭示)了……情感(主题)。
  考点四:紧扣文本,把握形象(常规考点,解读从略)
  【思维点拨】
  1.注意结合文本:从……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
  2.注意多角度分析:毕竟人是多面的,一般好的小说人物形象多是丰满的。
  考点五:把握主旨,体验感悟(开放性题目,解读从略)
  【典型题型】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心理描写的话(句子);
  2.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启示。
  【思维点拨】
  (一)写一段心理描写类:1.结合语境;2.紧扣主题;3.一定要用第一人称。
  (二)结合经历感悟类: 1.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考点训练】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樸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 ,请把“我”遇挫后的“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理清思路)(4分)
  第一次:失望 第二次:
  第三次:尴尬 第四次:
  2.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环境描写)(4分)
  3.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品味赏析)(4分)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句段作用,主旨理解)(5分)
  附:《列车上》阅读参考答案
  1. 苦笑;呆滞
  2.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2分)表现“我”无聊的心境,(1分)引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埋下伏笔)(1分)
  3. 这是对中年男子的动作、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他对“我”怀有戒备心理(1分)、不愿与“我”交流的情态,(1分)含蓄表达了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的主旨。(1分)
  4. 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对比,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分)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分)
其他文献
孔子生在乱世,19岁时还没有找到一份职业,既贫穷又没有地位。这一年,他娶了宋国的亓官氏做太太,20岁生了儿子鲤后,即带来好运,做了鲁国的“委吏”。“委吏”是主管仓廪的官吏,所负责的事是验收老百姓缴来的租谷,然后把它们存放在仓库。这个官位非常微小,但他非常公正无私,得到好的声名,不久即调升比委吏高点的“司职吏”,就是孟子说的“乘田”。此职专任牧场监督饲喂牛羊,把那些牲畜喂养的情形或增加的状态,一一加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教育部教师司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对免试认定范围、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分类确定任教学段和任教学科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一,明确免试认定范围。教育类研究生生源质量有保障,培养院校把关严格,符合教师学历提升趋势要求。公费师范生入学前已与培养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接受了完整的
一个周六下午我去看电影,那个月正在播放根据一本漫画书改编的系列电影。片中的主人公神奇小队长平日里叫做比利·巴特森,是个唯唯诺诺、书呆子气十足的少年。不过一旦危险降临,比利就高喊咒语“变!”随着一阵轻烟飘过,比利變身为一位高大健壮的超级英雄。与超人克拉克·肯特不同,比利·巴特森并非天生的超人。他不能轻轻一跳就跃上高楼,也并不比火车头更有力量。如果朝他开枪,子弹不会弹飞,只会要了他的命。但这恰恰吸引了
在世间千千万万种声音中,有一种警笛声,提醒着我善待生命。  夏日,清晨。薄薄的晨雾像纱,轻轻笼罩着还处于睡梦中的万物。远处几颗朦胧星辰像昨夜几盏还未熄灭的灯火。一切平静如水。  突然,一阵急促的鸣笛声唤醒了仍在沉睡的万物,那般急切。我跟在身为医生的爸爸身边,看着医生们忙碌地从救护车上小心翼翼地抬下一个孕妇。她的神情那样痛苦,额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被推进了手术室。爸爸拉着我,缓缓地跟着他们忙碌的脚步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充分体现了扭转当前社会关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的坚决态度,对下一步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各地区和基层学校减负增质工作,具有很强的方向指导性。导向鲜明  “十条要求”字里行间体现了对当前减负增质、作业管理工作的理性认识、深入研究和系统思维,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导向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
你可曾写过情书?你可曾暗恋过谁?你可曾借情书来对你心仪的那个人表白?在如今这个科技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打电话、发微信、发QQ……想必用传统邮寄书信来往的人不多了吧!  铺一张信纸,拿起笔,写下我对你的思念、爱恋、倾慕之情,放下笔,小心翼翼的将信纸折起,放到小小的信封里,粘好邮票,投递到邮箱里。满心期待的盼望着回信,焦急而又惶恐的等待着骑着单车来送信的邮差。  想你,是我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  见你
偶然间,瞥到路边橱窗里的刺绣,大方,端庄,仿佛一位历经千年却不改韵味的妇人,我不禁停下脚步,细细端详着她。“美吧!”耳畔传来一道略带自豪的声音,我点了点头,嗯?猛一扭头,身边站了个衣着奇怪的少女,“你是?”“喏。”少女指了指橱窗最角落的一幅刺绣工艺品,很是精致。“其实吧,我也很喜欢中间那幅百鸟图,你看这羽毛,啧啧啧。诶,其实我绣的也挺漂亮的,对吧,还有那个……”   为了心中那份对刺绣的热爱,让那
看了《初恋这件小事》这部电影,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像小水一样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那样疯狂地喜欢过一个离自己很遥远却又是那么完美的温润少年,可是却不是每个人的结局都像小水一样最终获得心上人的青睐,因为生活终究不是拍电影。尽管那是一段令人费神的经历,可是终究令我们难忘,难忘那个美好的少年,难忘那个青春年少时追求美好和不断努力的自己。  时间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经高中毕业三年了,我们也就是在那时断
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乙己》。先回顾一下,本节课之前我们已完成的学习任务:预习课文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提出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我们整合了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孔乙己是否死了”的结局,另一个是关于孔乙己等人物形象的象征内涵。课上,我们集中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课后,留了作业,各小组完成情境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情境作业分别是“演朗读”“画插画”“拟独
在广东增城参观何仙姑家庙,看到瓦片屋顶上横空生出一棵繁茂的桃树。据说这棵树很神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现在被当成神仙在供奉。我于是很好奇,攀着窄窄的铁梯爬上去,看那欹斜的枝条如何冲破坚硬的泥瓦,把生命闪耀在荒凉之地。我仔细观察,明白了个中原委。桃树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长在瓦片上甚至瓦缝里,而是很巧妙地长在两个相邻的屋顶之间,不知哪个有心人抹了条泥缝,不到一尺宽。我突然有些感慨,不知哪来的桃树种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