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中低产田土的类型成因及综合改良途径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中低产田土改造,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中低产田土改造作为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它在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研究了溆浦县中低产田土的类型、成因及综合改良途径,不仅对于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对于溆浦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低产田土;类型;成因;综合改良途径;溆浦县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40011
  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中低产田土改造,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以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为带动,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依托,全国中低产田土改造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相继建成,稳步提高了耕地的产出能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一些中低产田改造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投入机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佳。农田水利重建轻管、耕作方式粗放等现象,不仅阻碍了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而且极易造成已经改造的中低产田土再度“返贫”。中低产田土是发展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要大幅度地增产粮食,全面开创农业生产新局面,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首先必须对中低产田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治理。
  1 溆浦县中低产田土的特点
  通过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结合对溆浦县中低产田土特征分析,主要有4个特点。
  1.1 面积大
  溆浦县本次评价的耕地面积为53533.33hm2,其中水稻土30960hm2、旱地9160hm2、园地13413.33hm2。评价结果显示,各级耕地面积依次为:8866hm2、6115.53hm2、5066.13hm2、8358.07hm2、7645.27hm2、11122.6hm2、6359.73hm2(见表1)。由此可见,六级地最多,占20.78%;一级地其次,占16.56 %;四级地第三,占15.61 %。高产田占27.98%,中产田占39.36%,低产田占32.66%,说明溆浦县的中低产田面积多于高产田。
  1.2 类型多
  根据本次调查与评价结果,按中低产田土的性状和状态成因可分为6个类型:即渍潜稻田型,渍涝排水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坡地梯改型,灌溉改良型,具体分布面积见表2。
  1.3 分布广
  溆浦县6大类中低产田土在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1.4 重点突出
  因母岩、地貌、气候、耕作等因素影响,在特定区域内有一种突出的低产田。如西北中低山区以缺水型为主,中北平丘区以偏碱型突出,东南中低山区则渍水型最多,中山(海拔800米以上)区主要为气候影响型,而全县又是缺素型突出。
  2 中低产田土的基本成因
  中低产田土的成因及低产原因极为复杂,了解和掌握各类中低产田土的成因及低产原因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
  2.1 渍潜稻田型
  该类型为潜育型水稻土,全县共2390.27hm2,占稻田总面积的7.72%,为各种母质所发育,主要分布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浸漏水汇集的山谷洼地,多为青泥田和冷浸田。全县以花岗岩地区的多,花岗岩风化壳深厚疏松,植被破坏后土壤侵蚀严重,地表水径流强烈,与浸漏、渗透水在低洼冲垄汇集,地下水位抬高,加上冬泡,土壤终年处淹水状态,青泥层不断增厚,还原作用增强,土体多呈A-P-G、A-G、A-Pg-G构型,地下水位多在40cm以内,氧化还原电位一般为100~200mv,严格的表现为负值,亚铁等活性物含量高,与赤血盐呈深兰色反应。土体温度比一般稻田低4~6℃,有机质含量高而分解慢,多呈半腐熟状态,速效性磷钾一般只含5~15ppm和50~120ppm。这种田,禾苗插后返青慢,黑根不发蔸,中期有好转,无效分蘖多,后期穗短籽粒少,产量低。群众形象地说其为“黑胡子、笔杆子、黄尖子,打禾冒得谷担子”。产量要比正常田低30%左右。
  2.2 渍涝排水型
  该类型中低产田土主要为地形部位较低,遇大雨便发生淹渍、洪涝的土壤。全县有614.4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15%,各地都有分布。主要的土种包括中性紫泥土、河砂土、河砂泥土、紫河潮土、熟菜园土、黄泥田、红底河砂泥、石底河砂泥、河砂泥、砂质黄泥田、石灰性黄泥等土种。
  2.3 障碍层次型
  该类中低产田土包括次生潜育化稻田、漂白型水稻土、过粘过砂田土等。次生潜育化如青隔黄泥田,青隔红黄泥田,青隔碱紫泥,青隔河沙泥田,青隔麻沙泥田等,以中部平丘双季稻区面积较大。土体一般呈A-Pg-W、A-Pg-Wg、A-P-W-G构型,这种田的成因,是在平丘区和山区冲差的中部或排田与坪田过渡地带,或两种垄出口交汇的下部稻田,由于无排灌系统或不配套,阻碍和降低了排水功能,在A层以下W层以 上形成青泥层;水利设施不当,重蓄轻泄,或受水库、塘坝、渠道的防漏水为害,土体渍水,还原作用加剧。这种土壤,其水份的正常渗漏受阻,土体上位渍水,铁、锰等高价化合物还原为低价化合物,沉积于土壤中使其结构板结,阻碍土内气体交换,好气微生物活动及养分矿质化过程受抑制,速效磷含量减少,速效生氮钾吸收利用率降低,“呷氮肥的胃口越来越大”,多雨年份更为突出。禾苗“前期发得慢,黑根黄叶多;中期发得快,无效分蘖多;后期贪青晚熟,病虫空壳多”。漂白型水稻土主要是由于侧渗水的影响,地形部位相对较高,上部来水较丰富,且水体在土体中作侧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长,土体中的粘粒及有色物质被漂洗殆尽,致使土体发白,如白散泥。过粘田土多为紫色页岩,第四纪红土和石灰岩母质发育,如紫夹泥、红黄夹泥、灰夹泥等,泥沙比值大,通气透水性差,土性冷,养分分解慢,速效养分含量低,供肥迟缓,“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耕性差,禾苗返青慢,易翻秋。无效分蘖多,产量低。过砂田土多为花岗岩、砂岩和河积物发育,如麻泥沙田、河沙田等。泥沙比值过小,孔隙度大,通气性强,漏水漏肥,养分缺乏。   2.4 灌溉改良型
  该类中低产田土多为淹育型水稻土或遇小型干旱就缺水干旱的水田与旱土。全县有10951.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46%。发布于各地地域位置高的坡排上,水源缺乏,水利设施差或全无,灌溉“听天由命”,全年抗旱天数在30d以下,以西和西北部的石灰岩少雨区的江口和麻阳水分布较多。如浅灰泥,浅紫泥、浅红黄泥等。土体呈A-P-C或A-P-W-C构型,A层深度只10~12cm左右,熟化程度低,养分含量少,浅灰泥的速效N、P、K只有140mg/kg、4.9mg/kg、40mg/kg,浅灰黄泥的速效N、P、K含量只有100mg/kg、4.6mg/kg、64mg/kg,全量N的含量分别在1.4g/kg、1.24g/kg,有机质分别为38.4mg/g、27.4g/kg,质地粘重,结构紧实,耕性差。农民说这种“前期排水难,后期灌水难,收成高产难”。
  2.5 瘠薄培肥型
  该类型中低产田土包括耕层浅薄,水田耕层<15cm、旱土耕层<18cm,土层<40cm的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出现缺素症状的耕地。全县共7433.47hm2,占稻田总面积的13.89%。各地都有分布。其A层厚度在15cm以下,一般与缺水淹育性稻田共生,水耕熟化度低,耕作年代短,A层以下为P层和C层,根系自P层以下极少或无。A层过浅,容、保肥性差,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水稻生长降低产量。缺素型中低产田土的成因一是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多钾少磷;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磷多氮少;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磷钾都缺;河积物发育的土壤缺磷较多。(如表),其二是施肥比例不当,不注重氮磷钾与有机肥的搭配施用。其三是耕作制度不合理和土壤中发生的其他障碍因素。长期稻稻肥制使土壤渍水板结,氧化还原电位低、活性还原物质固定了大量磷素而导致缺磷;杂交稻收获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氮、磷、钾,特别是钾素没有来得及补充而土壤缺钾;距村庄较远的稻田施肥量少使有机质缺乏而为缺素贫瘠类低产田。
  2.6 坡地梯改型
  该类中低产田土主要是旱土,地面坡度在15°以上,且没有进行修筑梯土,采取顺坡种植的旱土。全县有9864.8hm2,占稻田的18.43%,在各乡镇均有分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蚀,致使土壤养分含量低,耕地生产力不高。
  3 中低产田土的综合改良途径[2-4]
  “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了解和掌握中低产田土的成因及低产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利用中低产田土,提高粮食产量、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5]。
  3.1 改造中低产田土农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提高粮食产量一靠扩大耕地,二靠提高单产。扩大耕地,我县目前已达到了最大限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虽扩大了3520余hm2,但水田却减少1913.33余hm2,普查表明,全县仅有能用于农业的可耕荒地约466.67余hm2,能劈为水田的很少。提高单产,是唯一的希望所在。2008年,粮食667m2产398kg,而稻谷已达516.9kg,但各地差异悬殊,高的已上800kg,低的却还只400kg。可见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并且有了先例:桥江镇河上坡村、新坪村87.07hm2稻田,潜育化比重大,2008年前稻谷总产只有63.6万kg,2008年开挖渠道进行改潜,2012年稻谷总产已达81.23万kg,增长27.7%。溆浦县粮食生产历年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中低产田土拖了后脚。如能将中低产田的667m2产平均提高100kg,15978.47hm2中低产田就可增加稻谷2396.77万kg,若667m2产能提高200kg,则可增产4793.54万kg,按2010年农业人口计算,等于每人平均增加73.37m2耕地,每人每年增加66kg粮食。充分认识中低产田改造在农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是搞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基础。
  3.2 改造中低产田土的农业措施
  采取针对性的农业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是改良低产田的根本途径。
  3.2.1 搞好开沟排水,增加水利设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作物一切生理生化运动的物质基础,没有水,作物就不能生长,相反,水多了或少了也不能使作物很好地生长。渍水缺水型低产田就是因为水的分配不均,成为灾害土壤,使作物减产。对于这类低产田。要采取排水或灌溉的方式加以解决。
  3.2.1.1 开沟排水,根治水害
  这是改造渍水渍涝型中低产田土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是档截山洪水进田,排去地表水和冷浸锈水,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透性消除还原物质毒害,协调水、肥、气、热,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加速矿质化过程,提高养分的转化利用效率。其方式要注意系列化,做到撤洪、导浸、排渍三沟配套。主沟支沟配套。沟沟相通,易排易灌,各地实践证明,开沟排水对于改良潜育化等渍水型低产田的效果是显著的。龙潭镇营盘村有8hm2烂泥田,2009年中稻667m2产只有381kg。2010年来,开挖“三沟”10多条,全长 11.6km,改变了农田水害面貌,地下水位已降到60cm以下,土壤性态得到改善,肥力提高,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6672产达521kg,2014年达585kg。
  3.2.1.2 增加水利设施
  改善灌水条件,是改造缺水型低产田的主要措施,对于干旱缺水的稻田要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提等综合措施,改善灌溉条件,扩充水稻,抵抗干旱。夺取丰收。双井镇岩元村10组的0.8hm2天水田,常年产量在360kg左右,干旱之年为260kg,2012年通过疏浚灌溉水渠,改善水利设施后,双季667m2产量达800kg,中稻667m2产量达720kg。
  3.2.2 适当深耕增厚耕层
  客土掺沙改良措施,是改良耕层过浅,质地偏粘等中低产田土的主要措施。   3.2.2.1 适当深耕
  深耕的作用一是增厚耕作层深度,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水稻根系生长一般对耕层厚度要求在15~20cm左右,杂交水稻的根系更为发达,吸肥能力强,对耕层深度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对A层偏浅的稻田进行深耕后基本适合常规稻生长;打破紧实的犁低层,增强透性,减少有毒还原物的积累,防止土壤次生潜育化。深耕的作法要因田制宜,逐年加深,不打乱土层。其适期应把握在秋冬进行,为了防止土壤僵块,提高深耕效果,深耕时要与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等热性肥料配合进行,以加速土壤熟化。
  3.2.2.2 客土掺沙
  其作用主要是中和调节土壤泥砂比例。改造偏粘偏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从而提高肥力,其方法是对偏粘的稻田采取“掺砂增肥”,综合改良,一般每667m2加入慢沙300~500担,猪牛栏粪30~50担方可;客土改良,每667m2加入500余担熟菜园土或塘泥等;科学施肥,采取有机肥打底,化肥“少吃多餐”的办法。
  3.2.3 扩充肥源,合理施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少了作物就会“饿”死。多了,作物就会“涨”死。目前,溆浦县缺素型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严重存在着“缺磷少钾氮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肥源缺乏,科学施肥水平低所致。必须加以认真解决。
  3.2.3.1 种好绿肥
  绿肥是溆浦县有机肥的主要来源,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近年来,其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单产也不高。20世纪80年代绿肥播面为16333.33hm2,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9433.33hm2,到2009年绿肥播面仅为 4533.33hm2,加上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鲜草667m2产量维持在1200~1800kg之间。有机肥来源频临危机。要挽救此局面,绿肥种植面积要稳定在13333.33hm2以上,单产要提高到2800kg,方能保证每667m2有1200kg绿肥。要达此目的,下达指令性的计划指标,签入农户承包合同,保证面积落实;改单一“红花”为“三花”(红花草子、油菜、满园花)混播;加强培管,适时早播,开沟排渍,增施磷肥,防治病虫,夺取高产。
  3.2.3.2 发展畜牧增加厩肥
  据统计,1头猪(牛)1a的粪肥可肥667m2田,30只鸡(鸭)1a的粪肥可肥667m2田。溆浦县自然资源丰富,饲料来源广阔,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十分优厚。若每户每年养猪2头,养鸡(鸭)10只,153329户农户1a的畜牧业就可解决23333.33hm2农田的肥源问题。
  3.2.3.3 节柴省草,秸秆还田
  作物秸杆是一种好肥料,1000kg稻草中含磷2.7kg,钾5.5kg,氮19.5kg,有机质705.3kg。667m2双季稻田的稻草约1000kg,按1/2还田,就等于给土壤施于纯氮19.5kg,磷2.7kg,钾5.5kg。但是,由于能源欠缺,作用秸秆大部分用来作燃料。因此要尽快推广沼汽,改灶节能,或逐步试行电气,解决能源缺乏问题,减少肥料浪费。
  3.2.3.4 积制土杂肥
  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原则下广积堆肥、凼肥、塘泥、阴沟泥、灰肥等也是解决肥源的一个好办法。
  3.2.3.5 合理搭配,科学施肥
  在稻田缺素情况下,施肥原则应依照“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实行“缺磷增磷,少钾补钾,适当施氮”。其方法则应是“全面施肥,化肥深施,微肥补缺”。氮磷钾肥一般可按1:1:0.5的比例搭配施用,对缺素低产田改良效果较好。
  3.2.4 控制石灰用量,防治土壤偏酸过碱
  石灰施入农田可加速有机肥料分解,增加土壤钙质含量,中和酸性及胶结分散土粒。适量施入酸性土壤和土粒低度分散的农田收效较好,施入碱性或粘重的土壤不但无益,反而恶化了土壤性态。溆浦县滥施石灰旧习严重,每667m2每年要施100余kg,尤以西、中、中西部地区严重,以放“它子灰”打耙田灰及治虫拌石灰等方法,每667m2用量不下150kg,使土壤pH值升高而碱化。正常情况,pH在5.5~6的稻田可施少量石灰、667m2用量可控制在30kg以下。pH值5.5的以下的冷浸、锈水等稻田,667m2用量可控制在50kg左右。pH值在5.5~6的不可施石灰,可施碱性肥料将pH值调节至适度。pH值在6.5以上的稻田坚决停用石灰,pH值7.5并有石灰反应的稻田可施酸性肥料加以调节。
  3.2.5 实行作物合理布局,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要应用区域成果,实行作物合理布局,水旱轮作,因土种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土壤资源,合理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提高产量的目的。在溆浦县现有情况下,西北中低山一季稻冬种区,宜采用稻—肥,稻一油,稻一菜轮作。在中部山丘的单双季稻冬种区,应采取稻—稻—肥,稻—油,稻—菜轮作。中西部河谷平丘双季稻区采用稻—稻—油、稻—稻—肥,稻—稻—菜轮作。东南中低山稻作区应采用杂交中稻—油、烟、肥轮作。南部中低山在冲龙田以杂交中稻—油、茹(马铃茹)肥轮作、冬泡田应犁翻晒坯,浅水冻坯,辅以稻草还田,割草沤田,以提高地力。
  2.3 因地制宜计划,分类指导实施
  明确改良中低产田土在农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掌握改良中低产田土的农业技术措施是对中低产田土进行全面治理的首要关键。而建立健全改良中低产田土的领导机构,因地制宜制订改良计划,实行分类指导却是全面改良中低产田土的重要保证。
  2.3.1 全县应有一个领导有力、技术过硬的精干的领导机构,领导全肥的中低产田土综合改良利用工作
  用战略的眼光,把这一工作纳入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因地制宜制订各类中低产田土的改良计划,实行分类指导,避免过去“一刀切”,“一窝蜂”的盲目做法。力争三、五年之内大见成效。
  2.3.2 在制定改良规划时,应考虑各种类型的低产改良在某一区域内有所侧重,要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在区域上,西北中低山区以改良缺水型中低产田土为主,中、西部平丘区应以改良偏碱类型中低产田土为主;东、南部低山区以改良渍水潜育类型中低产田土为主;全县应改造缺素型中低产田土为主,在时间上先改良渍水潜育,缺素偏碱类中低产田土,后改良耕层浅薄,偏粘过沙,矿毒污染等中低产田土,在技术措施上,应着重解决排水防潜科学施肥,深耕改土等技术难题。
  2.3.3 应着重强调指出的是,肥料问题不仅是个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包含了产购销施等内容,全县应有一个组织机构,领导经营肥料产购销施的全过程,改变过去那种只求经济利益,不讲经济效益,使肥料的产购销施脱节的局面。制订出肥料施用区划,根据这一区划,制订肥料的产、购、销计划。
  尽管溆浦县的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改造难,但只要全面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改良措施,因地制宜,长短结合,持之以恒,“在3~5年之内,使土壤性状有一个根本的改良,粮食产量有一个大幅度上升”的目的就可望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夏建国,魏朝富,朱钟麟,胡艳.中国中低产田土改造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5(04)
  [2]景国臣,王亚娟,王占喜.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与培肥改良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04)
  [3]邹宝德,郭奇峰,邹振宇.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
  [4]唐志坚.贵州省中低产田土的主要类型及改造措施[J].耕作与栽培,1991(03)
  [5]武元,唐润林,改造中低产田保证粮食安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1)
  作者简介:刘春涛(1972-),男,湖南溆浦人,高级农艺师,溆浦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长期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日本柳杉和杉木小径圆柱材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和含水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林日本柳杉和杉木小径圆柱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形成了外高内低的整体性温度场,含水率在试件断面上形成了里高外低近抛物线分布。  关键词:日本柳杉;杉木;小径圆柱材;温度;含水率  中图分类号:S78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相对于大径材的短缺,小径材和枝桠材的充分利用已成
摘 要:本文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鱼类养殖监控方面的1个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的采集、处理和预警,实现了视频监控、增氧机自动控制以及鱼类的投食功能。该系统适用于目前大多数情况的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并增加了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监测的特色功能。  关键词:监控系统;鱼类养殖;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环保意识淡薄、养殖密
摘 要:本文对胡桃楸茎皮的生长期及休眠期5~11月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胡桃楸茎皮POD同工酶表达丰富,酶活性强,酶带清晰稳定;茎皮POD同工酶表达具阶段特异性;同工酶分析适合采用茎皮部;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POD活性大小及同工酶谱带数的消长关系,为核桃楸药源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生化参考依据。  关键词:胡桃楸茎皮;POD;同工酶  中图分类号:R28
摘 要:产业集群是产业演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地缘经济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在当前各国经济体系中活力非凡。并且,随着社会生产过程中分工的逐渐细化,中小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剖析了传统农区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困境;对策
摘 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本文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绞股蓝的主要成分与药用价值、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以及提高绞股蓝产量、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优化提取工艺的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绞股蓝现有的产品开发和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绞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服务也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业气象,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为重点,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成绩。我国农业气象的现状更具现代化、科学化及人性化。本文就葫芦岛市建昌县的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
摘要 農村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肩负起责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观念,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管理目标,本文对如何在农村学校班级实现自主化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推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 自主化;农村;班级  中图分类号:C912.82,G424.21 文献标
摘 要:2013年8月14日的短时强降水天气造成的灾害从经济损失上来说是巨大的,研究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预报人员对这种极端天气现象的预报的把握,积累经验和提高预报能力。本文分别从高低空形势、雷达等方面对这次短时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这场过程特点及其成因,以便对将来预报暴雨天气积累一定的资料和经验,提高对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  关键词:短时降水;天气分析;预报暴雨 
摘 要:2012年1~3月,广东省天气形势异常,全省持续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阴雨日数多,累计雨量大,其中2012年春节期间阴雨天气气温偏低、降温幅度大,粤北一部分山区甚至出现了雨夹雪和冰冻,86个人工观测站中有26个站打破历史同期最低记录,且雨日多、降水量大,日照偏少,严重影响春节假期公众节日活动、出游或交通出行。利用广东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等,对此次罕见的低温阴雨天
摘 要:稻秸是生产水稻的附属产品,其必须经过有效处理才能还田沃土,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研究理念,即将腐熟的稻秸与K 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相互结合,形成“富钾稻秸”肥料,一方面其在土壤中持续的腐熟可缓慢释放K 供水稻使用,起到调控K 有效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腐解过程中亦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发挥生态互利的理想效果。相关论点能够为以秸秆为载体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稻秸;钾离子;肥料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