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256只,其中240只用D-氨基半乳糖溶液制备ALF模型.将大鼠分为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经腹腔分别注射RPMI 1640培养液、裸肝细胞悬液、微囊化肝细胞悬液各2 mL.另外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另10只用于肝细胞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ALT、AST、TBil值,并观察各组生存率,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可较裸肝细胞更好地降低ALF大鼠ALT、AST、TBil水平(P<0.05).造模36 h时,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肝中Skp2-标记指数分别为(28.2±6.1)%、(41.4±10.5)%和(68.0±10.8)%(F=29.08,P<0.05),三组各15只大鼠168 h时各有4、6和11只存活.结论 动态观察Skp2表达可较好地判断ALF肝细胞的再生情况。

其他文献
病毒潜伏状态是一种可逆的没有复制的感染状态,病毒凭借潜伏状态可躲避机体的免疫应答.目前认为HIV-1潜伏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由激活状态回归至静息状态的记忆CD4+T淋巴细胞[1].虽然潜伏感染的细胞数量极少,大约每1×106个静息CD4+T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潜伏感染细胞,但即使联合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这些细胞仍可存活[2]。
期刊
妊娠期黄疸是妊娠期较常见的疾病,是孕产妇死亡的第6位原因[1],居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2位[2].其病因复杂,不同孕期的黄疸原因各异,处理方式和预后也不同.我们回顾分析了妊娠期黄疸195例,探讨妊娠期黄疸的临床特点及其母婴预后。
期刊
患者男,36岁.因恶心、厌油食、乏力、腹胀、鼻出血3个月第一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8℃,皮肤黏膜显著黄染,巩膜黄染;肝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2 cm,剑突下2 cm,边缘钝,质中,压痛;脾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3 cm,边缘钝,质软,压痛。
期刊
近2年,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部分患者于治疗前或治疗后行肝组织活检,现将资料完整、治疗48周、随访超过6个月以上的22例报道如下。
期刊
TNF-α是炎性反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在早期有促进康复、限制炎性反应发展的作用[1].但TNF-α的过量表达,可能造成疾病预后不良.SARS患者治愈后,部分康复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lung fibrosis)改变。
期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在4至7月份发生,多发生在婴幼儿.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CoxA)16型最为常见 ~[1].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首次分离出EV71且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 ~[2],EV71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十多次暴发与流行 ~[3-6].我国1981年在上海最先发现本病,此后各省市均有报道 ~[7]。
期刊
从1883年Koch发现霍乱弧菌至今,霍乱疫苗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灭活霍乱弧菌全菌苗为注射用疫苗,因保护力低,不良反应大,已停止使用。
期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世界上已经证实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有200多种,在我国已发现的也有100余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新出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I))和重新出现传染病(reemerging in
期刊
细胞外HBV 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c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闭合.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是一种不断折叠而形成的超螺旋结构DNA分子,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 ~[1].在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单纯依靠监测外周血HBV DNA远不够.本研究对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定量分析肝组织中HBV cccDNA,同时检测肝组织及血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