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鲜活,为此本文探讨了点击理性思维产生的三个效果,即擦出智慧火花、激起“头脑风暴”以及引发多元答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理性思维;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42-2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说过:“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地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会和引领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来回徜徉,反复咀嚼,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力求做到人本合一。
一、点击理性思维,擦出智慧火花
智慧,就是“异想天开”,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捕捉时机,就是高人一筹,就是深邃的洞察与思考,就是独特的建树与灵性。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做到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思想碰撞,擦出灵感火花,又能让语文课堂饱含真情实感,给人以精神寄托,成为启迪智慧的美妙家园,最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理性思维能力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鸟语》这一课时,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教师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试满分,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有的学生说:“上次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
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自然而然就会用文章中表述的情况进行浅层次的思考,理性思维端倪初现。
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提出要为鸟儿护窝搭巢……声声鸟语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
教学中,通过以情感为支点,让学生领悟文本,体会深意,让师生共性互动的思维火花随着不断行进的思考迸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点击理性思维,激起“头脑风暴”
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语文课堂应该而且也可以充满理性之光——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理解,去拓展,真正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蚁国英雄》一课时,教师在充分渲染紧张气氛后,紧紧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结合文中词句理解蚂蚁临危不惧的英勇行为,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了,他们都被蚁国英雄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精神所感动,课文读得很动情,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可就在课结束之前,一个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蚂蚁被烧死,却不去救它们呢?”
读过这一课的教师都曾思考过:作者及其周围的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观看蚁国英雄的壮举?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的冷眼旁观者,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火?作者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小小蚂蚁的突围过程,可见火势并不大,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却还在那里惋惜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即便不是为了救蚂蚁,也不能见火不救、任其肆虐蔓延呀!
然而老师不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传达给孩子们。也许是出于对幼小心灵的保护,只要理解文中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让那些太黑太冷的东西离孩子们远一些吧。
但没有想到,学生竟提出了这个问题,更让教师没有想到,他的话音刚落,班上已是小手如林,看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
……
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牵动了全体学生,引发了他们的连锁反应,或是相互补充回答,或是充满爱心的见解,或是进行理性思考后的独特想法,思维在碰撞中被激活了,真正刮起了一场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头脑风暴”。
这是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除非作者自己来回答。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这不是孩子们真实的生命独白与心灵的对话吗?这也是率真个性的凸显,更是生活的展示。孩子们的争论闪烁着思辨的火花,他们小小的脑袋瓜充满着这许多的智慧,这是多么可贵的啊!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不断延伸,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学生已经从情感探究的角度带着思考走向了理性的思辩,在这种情形下,思维触类旁通,表达顺畅通达,教学效果自然体现。
三、点击理性思维,引发多元答案
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准确把握理性思维的脉搏是基础。对于文章作者而言,作者必须找到思维与情感的结合点,这样的文章才会引起共鸣。对教师来说,要把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作者创作源泉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而答案的确定性和一元性,往往会束缚视界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配合,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氛围,加深对文本已有情感、知识的调动,逐步产生认知,形成共识。
例如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师抓住天鹅的叫声,在熟练阅读,读懂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三次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含义?这个练笔能帮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促使他们更深入地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与文中的天鹅同呼吸,共命运。
第一次练笔是在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的情况下的叫声,这里的叫声,是在说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比较活跃的。第二次练笔是老天鹅用身体变成石头砸冰,其它的天鹅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看到冰面塌陷,其它天鹅都加入其中参加破冰,这时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声,这里的叫声,它们又在呼唤着什么?第三次练笔是它们结束了工作,昂着头,挺着胸,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这里的叫声又预示着什么?
以上这三次叫声的设计,能让学生对天鹅群的团结协作精神,对老天鹅顽强的智慧,以及甘于献身的精神能进一步深入地体会。
就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当中去,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使他们与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孩子们通过读书穿越时空,叩问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从一定的高度提升思维的深度,追求表达上的完善,最终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课文情境的完全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理性思维;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42-2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说过:“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地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会和引领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来回徜徉,反复咀嚼,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力求做到人本合一。
一、点击理性思维,擦出智慧火花
智慧,就是“异想天开”,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捕捉时机,就是高人一筹,就是深邃的洞察与思考,就是独特的建树与灵性。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做到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思想碰撞,擦出灵感火花,又能让语文课堂饱含真情实感,给人以精神寄托,成为启迪智慧的美妙家园,最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理性思维能力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鸟语》这一课时,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教师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试满分,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有的学生说:“上次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
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自然而然就会用文章中表述的情况进行浅层次的思考,理性思维端倪初现。
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提出要为鸟儿护窝搭巢……声声鸟语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
教学中,通过以情感为支点,让学生领悟文本,体会深意,让师生共性互动的思维火花随着不断行进的思考迸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点击理性思维,激起“头脑风暴”
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语文课堂应该而且也可以充满理性之光——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理解,去拓展,真正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蚁国英雄》一课时,教师在充分渲染紧张气氛后,紧紧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结合文中词句理解蚂蚁临危不惧的英勇行为,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了,他们都被蚁国英雄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精神所感动,课文读得很动情,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可就在课结束之前,一个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蚂蚁被烧死,却不去救它们呢?”
读过这一课的教师都曾思考过:作者及其周围的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观看蚁国英雄的壮举?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的冷眼旁观者,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火?作者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小小蚂蚁的突围过程,可见火势并不大,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却还在那里惋惜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即便不是为了救蚂蚁,也不能见火不救、任其肆虐蔓延呀!
然而老师不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传达给孩子们。也许是出于对幼小心灵的保护,只要理解文中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让那些太黑太冷的东西离孩子们远一些吧。
但没有想到,学生竟提出了这个问题,更让教师没有想到,他的话音刚落,班上已是小手如林,看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
……
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牵动了全体学生,引发了他们的连锁反应,或是相互补充回答,或是充满爱心的见解,或是进行理性思考后的独特想法,思维在碰撞中被激活了,真正刮起了一场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头脑风暴”。
这是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除非作者自己来回答。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这不是孩子们真实的生命独白与心灵的对话吗?这也是率真个性的凸显,更是生活的展示。孩子们的争论闪烁着思辨的火花,他们小小的脑袋瓜充满着这许多的智慧,这是多么可贵的啊!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不断延伸,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学生已经从情感探究的角度带着思考走向了理性的思辩,在这种情形下,思维触类旁通,表达顺畅通达,教学效果自然体现。
三、点击理性思维,引发多元答案
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准确把握理性思维的脉搏是基础。对于文章作者而言,作者必须找到思维与情感的结合点,这样的文章才会引起共鸣。对教师来说,要把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作者创作源泉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而答案的确定性和一元性,往往会束缚视界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配合,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氛围,加深对文本已有情感、知识的调动,逐步产生认知,形成共识。
例如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师抓住天鹅的叫声,在熟练阅读,读懂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三次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含义?这个练笔能帮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促使他们更深入地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与文中的天鹅同呼吸,共命运。
第一次练笔是在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的情况下的叫声,这里的叫声,是在说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比较活跃的。第二次练笔是老天鹅用身体变成石头砸冰,其它的天鹅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看到冰面塌陷,其它天鹅都加入其中参加破冰,这时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声,这里的叫声,它们又在呼唤着什么?第三次练笔是它们结束了工作,昂着头,挺着胸,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这里的叫声又预示着什么?
以上这三次叫声的设计,能让学生对天鹅群的团结协作精神,对老天鹅顽强的智慧,以及甘于献身的精神能进一步深入地体会。
就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当中去,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使他们与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孩子们通过读书穿越时空,叩问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从一定的高度提升思维的深度,追求表达上的完善,最终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课文情境的完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