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岗位和能力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指出了坚持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学院在课程改革中的几项具体措施,并对课程改革的成果作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苏伯贤(1973-),男,江苏武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徐艾(1983-),女,陕西汉中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助教。(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201034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0-0185-02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供用电技术是供电与用电技术的合称,包括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安装调试;高、低压输电线路维护,变电站、所的电力运行监控,用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等相关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是将以前的用电管理、工业企业电气化、农村电气化、企业供电等分散的专业形式合并设计而成的宽基础、大口径、小方向的新型专业。
  这一专业之前主要由一些历史悠久的高等电力专科院校来开设。由于历史上毕业生统分统配的原因,这些电力专科学校的学生主要分配于一些供电部门和发电厂等国家电力部门,从事电力相关的一线生产和运行检修工作。因此,这些学校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为国家电力部门服务的。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国家电力部门对于供用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规模上远不如其他工矿企业和民用领域。这一新的就业环境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大胆地重新审视现有的課程体系,根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原则,积极开展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新的市场环境对供用电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1.坚持校企合作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结合这一指导思想,我院供用电专业课程改革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与行业企业主动建立联系,成立了以专业带头人及课程带头人、行业专家、企业中供用电技术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成员结构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行业调研,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从行业企业吸纳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课程共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系统,解决供用电技术专业应用对象大都是高电压大系统造成的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操作机会少的问题;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安排,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大规模城网改造带来电力系统扩容效应,不仅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素养的电力设施的安装、维护、运行、检修等技术人员,而且工矿企业用电大户的增多也带来了新的大量的供用电技术人员的需求。另外,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未来巨大发展机遇,会给电力科技企业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形成对电力科技产品的大量需求,而这些都会对相关电力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我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和就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与职业能力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1所示。
  表1 供用电技术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岗位 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素质
  电力辅助设计 熟悉电力设计规程规范,电气一次(二次)设备安装图设计,编制技术方案;熟练使用AUTOCAD制图软件,熟悉电气相关计算,熟练掌握电力系统一次(二次)设备的原理,能进行简单的电力系统分析 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够自觉按规章操作。
  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要求。
  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责任心。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电力工程施工 熟练掌握电力工程规范和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能读懂施工图并了解材料及准确计算工程量,了解施工及验收规范,熟悉相关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精通OFFICE、AUTOCAD软件;根据工程效果图进行电气施工图设计、绘制安装节点图
  变配电运行监管 熟悉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熟悉继电保护原理,会看一次二次电路图,熟悉《变电运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变、配电室系统运行情况,熟知各装置的操作方法,需通过高、低压电工操作证考试
  电力线路及设备维保 熟悉高低压配电输电系统的原理、运行、维护和管理;能组织完成各类电气设备的维修、抢修、大修等工作;需通过高、低压维修电工证考试
  工业与民用电管理 熟悉工厂和民用供电设备维护管理知识,能独立或配合他人完成设备改造等项目的电器安装和调试,对供电系统的作业流程熟悉;持有效电工操作证、用电管理员证
  电能智能化管理 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气测量、电子测量等基本技术;掌握电能计量知识和相关技术;熟练掌握智能信息采集器和使用用户端电能管理系统
  电力设备营销 良好的电力专业背景知识,了解电力行业;有电力配电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相关系统、智能仪表等相关知识,熟悉电力系统一次、二次回路;掌握丰富的营销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3.以能力为本位
  根据对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在听取专业课教学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方案,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听取意见并修改形成最终方案。该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拓展课程三大类课程组成,基本素质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服务能力为目的;专业能力课程是决定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根据专业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本专业的前沿科学能力与后续学习能力。其中专业能力课程分为三个递进层次的模块: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拓展课程分为基本素质拓展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两大模块。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课程改革中的几项具体措施
  1.创造条件,增加实训环节
  实训类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专业的实训主要有高低压配电实训、智能集表实训、微机保护实训等,这些实训系统都具有建设成本高、投入大的特点,且专门的教仪制造企业对这类市场较小的非基础实验设备开发兴趣不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课题研究加校企共建的建设模式,一方面,课题组的教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发挥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也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意识,增加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地完成安装调试等具体工作,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熟悉了供用电系统的整体构建,对电力设备有了更全面和直观的认识,间接完成了企业培训员工的任务,企业也从中受益。
  2.开设仿真类课程
  开设模拟供配电系统的仿真类课程,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减少占地面积,既具备实际系统操作的真实性,在培训过程中又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以变电站环境模拟课程为例,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控制、保护屏具有与真实变电站完全相同的外观和布置方式,并以先进的计算机及电子技术仿真变电站的一次、二次信号,构建了一个“真实”的变电站,让培训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掌握变电站运行、维护、操作、检修等所需的技能。
  3.确保专业基础课程占一定比例
  专业基础课是为将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专业领域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学生今后实现可持续發展的有力保障。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摆在应有的位置,不能因为要求学生符合企业当下的需要就牺牲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也同样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员工。在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上,除了电工基础等供用电技术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还开设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4.实行“双证书”制
  结合专业特点将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内容纳入培养方案中,并作出明确要求,学生只有取得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应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证书为: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和进网作业许可证书,推荐学生获取的证书有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高级)证书、值班电工(高压配电值班工)证书等。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通过科学安排第一课堂的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第二课堂考证等教学环节,保证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积极聘任兼职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也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保障。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规定进行示范评估的高职院校,其专任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要达到1∶1。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中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力量。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为学生现场讲授专业课程、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全程参与专业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建立了兼职教师数据库和较为完善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健全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四、课程改革的成果
  1.不断完善教学文件资料
  校企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调研,形成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调研报告,及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标准等,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今后的课程改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参与课程设置研究、课程实施和实训系统研发的专兼职教师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意识、课程建设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高
  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欢迎。特别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据统计,2008级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专业对口率80%,平均薪资每月2000元以上。2009级的学生中有30%以上已与对口专业的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4.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更加密切,成立了校企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定期与企业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推进专业建设改革;与苏文电能等企业就供用电技术专业订单班的教学改革、师资互聘的实施办法、奖学金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内容达成共识;校企合作开发的高低压配电实训系统已投入使用;兼职教师比例和素质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Z].2008.
  [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制订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Z].2011.
  [4]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Z].2010.
  [5]苏伯贤,杨飞虎.高职供用电专业高低压配电实训系统研究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09-110.
  (责任责任:麻剑飞)
其他文献
回顾了我国畜禽传染病防制基础研究的现状,也展望了世纪之交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重点.对畜禽主要且危害大的传染病,提出应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角度,联
应用“信息有序系列”新概念(信息是指非随机性定义的信息,有序系列是指非周期性、存在大量无序中的有序部分)研究中国、亚洲等大地震、超大型矿床、复杂断裂构造等有序性特
结合《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作为全军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在提高期刊质量的办刊体会,从强化保密意识,遵守法规纪律,严把政治保密审查关;坚持办刊宗旨,凸显刊物特色,组织策划
叙述了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分子中的原位制备方法、纳米微粒在体相材料及膜材料中的复合与组装等相关工作,并对复合半导体纳米微粒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The p
摘要:“水电站电气设备”课程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小型水电站电气部分设备及选择为载体构建课程模块,以校内实训室、合作企业电器厂、电力公司、水电站生产现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学习,理论联系生产现场实际中,培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标。  關键词:课程定位;教学思想;课程模块;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强(1961-)
近年来,一连串的教育事件和问题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教师专业伦理与职业操守。例如,2008年的“范跑跑事件”;个别中小学教师“课堂留一手,课外去创收”等有违师德的行为;西安某小学
摘要:针对“油库电气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油库电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油库电气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张红玉(1972-),女,江苏武进人,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讲师;文建军(1964-),男,甘肃兰州人,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实验师。(浙江舟山3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使得科技期刊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持续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从提高内容质量、创
加强对我国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资源和重要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应重点针对其收集、保护和利用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获取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实现我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趋势,笔者分析了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以广西工学院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