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总蓝图的指引下,淮南市的水利规划工作迈入了科学布局、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梳理和回顾以往水利规划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水利规划主要任务和发展对策等工作,对加快完善淮南市水利规划体系,提高淮南市水利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淮南市水利规划回顾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淮南市水利规划工作回望
1、解放初期水利规划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存条件受自然影响较大,淮南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江河水系格局紊乱,洪涝灾害严重,规划的思路主要是在抵抗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要求,目的是解决防洪安全、粮食生产、大型工矿企业生产运行等。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筑堤建闸运动,掀起了第一次治水热潮。全市共建成淮北大堤66.3公里,淝左、淝右堤及茨淮河堤100公里,城市及工矿圈堤41.6公里,全市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
2、“七五—九五”期间水利规划工作
八十年代中期淮委开展的流域整体规划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划思路多集中在水利工程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了对城乡生活及煤化工企业的供水等工作。在此期间,大量的水库、涵闸、泵站等工程上马建设,并发挥工程效益,为这座以煤化工为主体发展格局的城市紧靠淮河却少水用的局面。截止“十五”初期,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5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9%,节水灌溉面积55.4万亩,除涝面积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基本形成了“南水北调,北水南引,能排能灌,排灌自如”的水利新格局,构建了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3、“十五—十二五”期间水利规划工作
《淮南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规划思路由水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综合统筹规划的属性,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科学管理,提升水平。
在此期间,淮南市经历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GDP增幅趋于全省前列,但淮南市毕竟是以能源为基础发展依托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质污染、城市防洪、供水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综合发展。再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已进入老化期,亟待维修加固。针对以上状况,重新修编了1995年编制的《淮南市城市防洪规划》,大大提高了城乡防洪标准。而《淮南市城市水系统综合治理规划》、《淮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淮南市城市水功能区划》、《淮南市小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淮南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等相关涉水项目规划,着重研究提出了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性指标,加深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为人水和谐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和依据。
二、淮南市水利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大做出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也是生态文明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针對淮南市现状,面临的水利规划问题有:
1、转变思路,树立生态用水的观念
水利规划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建立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涉水项目规划纲要。
2、规划体系及内容有待改善
参看以往规划蓝本,规划内容偏重于水工程建设内容多,非工程措施内容少;重视水工程效益较多,重视社会影响较少;水资源开发项目多,而水生态补偿措施少,这必将引发一系列河流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由于涉水管理部门相对复杂,导致整体涉水规划交叉面大,关系含糊,责权不明确,甚至某些规划不但不能完全体现社会管理服务的要求,也不能完全覆盖该领域。例如城乡建设委的城市排涝规划仅仅考虑城市排涝,而农村地区的内涝问题仍未涉及,仍然要凭借水利部门管理的排涝设施进行减灾防护。
三、淮南市未来水利规划工作的发展对策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作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在梳理各部门涉水规划的主要任务,理顺规划层级关系的条件下,未来淮南市要在一下几方面做好涉水规划工作:
1、保障民生水利,提高受益水平
要把民生水利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淮南市260万人口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1)人饮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可解决81.63万农村居民和7.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我市提出来《淮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3)水土保持规划。由于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淮南市水土流失现在以轻度为主,中度水土流失较少,基本无强烈水土流失。所以目前尚未有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规划。但我市属采煤沉陷区重点保护区,目前沉陷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预计未来将达到 600平方公里,约占淮南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将制定全面的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监测等规划内容,指导今后的全市水土保持工作。
(4)灌溉发展规划
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因素,导致我市个别区灌溉问题突出。例如潘集区、田家庵区一些灌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管理不善的原因,无法发挥灌溉供水功能,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未来我市要通过专项规划的制定,来逐步形成市级、县、乡灌溉体系,整体提升抗旱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统筹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对此,我们将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首先,要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理顺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塌陷区水源及其他非常规水源,并借助引江济淮工程制定区域内水量分配方案和主要河流的取水许可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内湖、蓄水工程、湿地、非常规水源地等规划,指导和保障城市发展用水的同时,保证河流的生态功能。
其次由于淮南市境内存在与外地市相通河、湖,在整体规划上就要统筹考虑,统一编排。在中原规划区、合淮同城化的战略部署下,类似西淝河、高塘湖等我市境内的淮河一级支流的规划部署,要将重点放在区域合作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以达到区域共赢的规划标准。
3、继续完善涉水项目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水政策、水法规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点。
首先,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涉水法律法规后,我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能严格依法行政,严格审批程序。近年来,由于行政事务重点的调整,部分审批权限下放,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现场,对涉水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监督检查,但在督查过程中,执法依据不能全覆盖,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法规建设规划中,深入现场,实地研究,总结归纳出符合当地涉水建设项目的执法标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例如前不久出台的《淮南市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与追究办法》,非常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市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及依据。
其次,要规划建立涉水事务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水利、环保、航运、城建等部分的协调力度,完善采砂、航运、城市污废水处理等规划漏洞。
最后,在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保护对相关工矿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等,我市相关规划及法规依据尚属空白阶段,在未来规划工作中,这必将要加强研究,为我市综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淮南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编制单位:淮南市水利局、阜阳市水文局
2、《淮南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淮南市水利局
关键词:淮南市水利规划回顾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淮南市水利规划工作回望
1、解放初期水利规划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的生存条件受自然影响较大,淮南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江河水系格局紊乱,洪涝灾害严重,规划的思路主要是在抵抗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要求,目的是解决防洪安全、粮食生产、大型工矿企业生产运行等。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筑堤建闸运动,掀起了第一次治水热潮。全市共建成淮北大堤66.3公里,淝左、淝右堤及茨淮河堤100公里,城市及工矿圈堤41.6公里,全市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
2、“七五—九五”期间水利规划工作
八十年代中期淮委开展的流域整体规划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划思路多集中在水利工程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了对城乡生活及煤化工企业的供水等工作。在此期间,大量的水库、涵闸、泵站等工程上马建设,并发挥工程效益,为这座以煤化工为主体发展格局的城市紧靠淮河却少水用的局面。截止“十五”初期,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5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9%,节水灌溉面积55.4万亩,除涝面积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基本形成了“南水北调,北水南引,能排能灌,排灌自如”的水利新格局,构建了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3、“十五—十二五”期间水利规划工作
《淮南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规划思路由水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综合统筹规划的属性,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科学管理,提升水平。
在此期间,淮南市经历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GDP增幅趋于全省前列,但淮南市毕竟是以能源为基础发展依托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质污染、城市防洪、供水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综合发展。再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已进入老化期,亟待维修加固。针对以上状况,重新修编了1995年编制的《淮南市城市防洪规划》,大大提高了城乡防洪标准。而《淮南市城市水系统综合治理规划》、《淮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淮南市城市水功能区划》、《淮南市小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淮南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等相关涉水项目规划,着重研究提出了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性指标,加深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为人水和谐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和依据。
二、淮南市水利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大做出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也是生态文明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针對淮南市现状,面临的水利规划问题有:
1、转变思路,树立生态用水的观念
水利规划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建立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涉水项目规划纲要。
2、规划体系及内容有待改善
参看以往规划蓝本,规划内容偏重于水工程建设内容多,非工程措施内容少;重视水工程效益较多,重视社会影响较少;水资源开发项目多,而水生态补偿措施少,这必将引发一系列河流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由于涉水管理部门相对复杂,导致整体涉水规划交叉面大,关系含糊,责权不明确,甚至某些规划不但不能完全体现社会管理服务的要求,也不能完全覆盖该领域。例如城乡建设委的城市排涝规划仅仅考虑城市排涝,而农村地区的内涝问题仍未涉及,仍然要凭借水利部门管理的排涝设施进行减灾防护。
三、淮南市未来水利规划工作的发展对策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作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在梳理各部门涉水规划的主要任务,理顺规划层级关系的条件下,未来淮南市要在一下几方面做好涉水规划工作:
1、保障民生水利,提高受益水平
要把民生水利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淮南市260万人口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1)人饮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可解决81.63万农村居民和7.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我市提出来《淮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3)水土保持规划。由于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淮南市水土流失现在以轻度为主,中度水土流失较少,基本无强烈水土流失。所以目前尚未有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规划。但我市属采煤沉陷区重点保护区,目前沉陷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预计未来将达到 600平方公里,约占淮南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将制定全面的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监测等规划内容,指导今后的全市水土保持工作。
(4)灌溉发展规划
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因素,导致我市个别区灌溉问题突出。例如潘集区、田家庵区一些灌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管理不善的原因,无法发挥灌溉供水功能,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未来我市要通过专项规划的制定,来逐步形成市级、县、乡灌溉体系,整体提升抗旱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统筹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对此,我们将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首先,要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理顺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塌陷区水源及其他非常规水源,并借助引江济淮工程制定区域内水量分配方案和主要河流的取水许可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内湖、蓄水工程、湿地、非常规水源地等规划,指导和保障城市发展用水的同时,保证河流的生态功能。
其次由于淮南市境内存在与外地市相通河、湖,在整体规划上就要统筹考虑,统一编排。在中原规划区、合淮同城化的战略部署下,类似西淝河、高塘湖等我市境内的淮河一级支流的规划部署,要将重点放在区域合作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以达到区域共赢的规划标准。
3、继续完善涉水项目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水政策、水法规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点。
首先,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涉水法律法规后,我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能严格依法行政,严格审批程序。近年来,由于行政事务重点的调整,部分审批权限下放,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现场,对涉水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监督检查,但在督查过程中,执法依据不能全覆盖,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法规建设规划中,深入现场,实地研究,总结归纳出符合当地涉水建设项目的执法标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例如前不久出台的《淮南市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与追究办法》,非常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市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及依据。
其次,要规划建立涉水事务联动协调机制,加强水利、环保、航运、城建等部分的协调力度,完善采砂、航运、城市污废水处理等规划漏洞。
最后,在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保护对相关工矿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等,我市相关规划及法规依据尚属空白阶段,在未来规划工作中,这必将要加强研究,为我市综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淮南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编制单位:淮南市水利局、阜阳市水文局
2、《淮南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淮南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