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5月29日证实,中国“红色通缉令”一号嫌犯杨秀珠目前已被美国执法部门羁押,正在等候被遣返回中国。这意味着,这名女贪官长达12年之久的海外逃亡路快要走到尽头了。
新加坡:被黑社会敲诈
2003年4月20日,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经新加坡出逃美国,开始了她12年的逃亡之旅。温州市纪委2004年通报,杨秀珠已被查清的涉案金额为2.532亿元。
杨秀珠的第一站是新加坡。新华社前驻新加坡记者陈济朋说,新加坡华人多、没有语言障碍,在这里,杨秀珠可能认为自己能很好地隐匿身份,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良“跳板”。然而媒体报道称,杨秀珠一到新加坡就受到黑社会敲诈。她通过自己在新加坡的亲友买了前往美国的机票,抵新数日后逃离。
对这一传闻,陈济朋认为从现有信息上无法判断真假,但的确曾有坊间传闻称逃到星岛的腐败分子遭到当地黑道人士“黑吃黑”,新加坡也有一些鱼龙混杂的地带,存在一些地下渠道。但是,陈济朋说,新加坡当地法律很严、安全部门掌控有力,贪腐分子认为在新可以“销声匿迹”就大错特错了。
美国:在纽约做“包租婆”
媒体报道称,杨秀珠通过亲戚在纽约利用赃款购买房产,逃到美国后在纽约做起了“包租婆”。但2003年6月,当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红色通缉令后,杨秀珠几度辗转,再次出逃,第三站选择了荷兰。
新华社驻荷兰海牙记者刘芳介绍说,尽管杨秀珠在荷兰待的几年行踪较为隐秘,荷兰官方也没有公开相关信息,知情人也不多或并不愿透露相关情况,而她之所以选择荷兰或许也同荷兰的法律环境“宽松”关系不大,“她持申根签证,可在抵达相关国家(不确定是否是荷兰)后,自由移动”,至于她后来是如何逃到加拿大的,还没有更多信息。
荷兰:藏身阴暗潮湿地下室
杨秀珠逃到荷兰后,最后藏身于鹿特丹市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惶惶不可终日。被捕前,她时常一个人绝望地哭泣。当2005年5月荷兰警察对其实施拘捕后,她的情绪反而平静下来。中纪委国际合作局日前表示,杨秀珠在荷兰请求政治避难遭到拒绝,在即将被遣返中国前夕,去年5月逃离了荷兰的拘禁。
美国:从加拿大持假护照入境
逃离荷兰后,杨秀珠从加拿大坐火车入境美国。中国通过双边的执法合作联络小组向美方提供了相关信息。美国于去年6月将她拘押。杨秀珠所使用的护照属于另一荷兰籍华人,上面是她自己的照片。新华社驻旧金山记者徐勇分析,虽然现在尚无法得知杨秀珠是如何从荷兰逃到加拿大的,但她陆路从加拿大前往美国,以逃避机场严密的检查,使用别人的护照,幻想逃过指纹和虹膜的身份鉴定,明显抱有侥幸心理。
(据《北京晚报》)
新加坡:被黑社会敲诈
2003年4月20日,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经新加坡出逃美国,开始了她12年的逃亡之旅。温州市纪委2004年通报,杨秀珠已被查清的涉案金额为2.532亿元。
杨秀珠的第一站是新加坡。新华社前驻新加坡记者陈济朋说,新加坡华人多、没有语言障碍,在这里,杨秀珠可能认为自己能很好地隐匿身份,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良“跳板”。然而媒体报道称,杨秀珠一到新加坡就受到黑社会敲诈。她通过自己在新加坡的亲友买了前往美国的机票,抵新数日后逃离。
对这一传闻,陈济朋认为从现有信息上无法判断真假,但的确曾有坊间传闻称逃到星岛的腐败分子遭到当地黑道人士“黑吃黑”,新加坡也有一些鱼龙混杂的地带,存在一些地下渠道。但是,陈济朋说,新加坡当地法律很严、安全部门掌控有力,贪腐分子认为在新可以“销声匿迹”就大错特错了。
美国:在纽约做“包租婆”
媒体报道称,杨秀珠通过亲戚在纽约利用赃款购买房产,逃到美国后在纽约做起了“包租婆”。但2003年6月,当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红色通缉令后,杨秀珠几度辗转,再次出逃,第三站选择了荷兰。
新华社驻荷兰海牙记者刘芳介绍说,尽管杨秀珠在荷兰待的几年行踪较为隐秘,荷兰官方也没有公开相关信息,知情人也不多或并不愿透露相关情况,而她之所以选择荷兰或许也同荷兰的法律环境“宽松”关系不大,“她持申根签证,可在抵达相关国家(不确定是否是荷兰)后,自由移动”,至于她后来是如何逃到加拿大的,还没有更多信息。
荷兰:藏身阴暗潮湿地下室
杨秀珠逃到荷兰后,最后藏身于鹿特丹市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惶惶不可终日。被捕前,她时常一个人绝望地哭泣。当2005年5月荷兰警察对其实施拘捕后,她的情绪反而平静下来。中纪委国际合作局日前表示,杨秀珠在荷兰请求政治避难遭到拒绝,在即将被遣返中国前夕,去年5月逃离了荷兰的拘禁。
美国:从加拿大持假护照入境
逃离荷兰后,杨秀珠从加拿大坐火车入境美国。中国通过双边的执法合作联络小组向美方提供了相关信息。美国于去年6月将她拘押。杨秀珠所使用的护照属于另一荷兰籍华人,上面是她自己的照片。新华社驻旧金山记者徐勇分析,虽然现在尚无法得知杨秀珠是如何从荷兰逃到加拿大的,但她陆路从加拿大前往美国,以逃避机场严密的检查,使用别人的护照,幻想逃过指纹和虹膜的身份鉴定,明显抱有侥幸心理。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