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和赠予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长要我写些文字,写写他,我知道这是迟早的事。说说伟长,我很乐意。首先,这件事情关系到另外三位文学批评家(尽管其中的两位更愿意自称是诗人、其次才是批评家),他们是张定浩、黄德海和木叶,伟长是这个四人组合的最后一个,他们曾经是难以置信的梦幻组合,至少,在我的眼中是这样。现在,伟长暂时离开了,虽然,他们还经常在一起。
  对伟长,其次,我要专门说说“潜能”这个概念,赛义德有过精彩论述;还有“接触”与“互相激发”,我想,熟悉伟长的朋友,注意伟长批评写作的同行,你们会知道我在说什么。这几年,秩序、包容、影响、传播、过剩、鼓励甚至过度鼓励……
  当代文学如此大面积生产的后果就是同时及时建立必要的各种文学病理学,某种意义上,文学本身就是“病理学”,体验、快乐、嗜好、分类、重逢、逃避、迷恋、麻木、自恋、抵制与笑忘……
  是的,短短的几年,伟长,你都碰上了。
  让我们回过头来谈“文学批评”这个“志业”吧,伟长,在我的记忆里,你最早的“文学写作”还不是你“主体冲动”而是一种“接触”,一种联系小说家的“衍生”。当然,伟长,你喜欢文学,喜欢读小说喜欢小说家,你本来就与作家来往,与他们面对面。你直接与他们接触,你最早的写作、评论,关于你熟悉的作家的写作,几乎都是近距离的。你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作品,这个条件是许多人没有的,但是,伟长,对的,你马上就意识到我要说什么了,“评论一个认识甚至很熟悉的小说家”其实很困难,如果你想把“文学批评”作为“志业”的话!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重提前面的那个概念:“潜能”,而非“接触”,如果你有志做一个文学批评家,最重要的,唯有“潜能”!
  在我看来,直接、近距离、懂得发现“爱的触点”,每一种阐释,展开,让情感延伸,弥漫,是伟长分析、理解、深入;同时将他面对的作品解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有着魔力般的特质,娓娓道来,像是心力都服从于爱的积累,难道这就不是伟长紧紧攥住不放的美善,即一种激情般的天然“潜能”吗?
  伟长,你的笑容多灿烂,你的目光多清澈,你热情友善,你是体察者、同情者和转述者,在许多场合,一边是作家、诗人,一边是读者,你是摆渡人、信使和解梦人,你让我想起赫耳墨斯,那个漂亮的美少年,你转递爱的信息、鸽子的信息、橄榄枝的信息……但是,你的美善、同情与体贴,我前面说过了这是一种“潜能”,所以你写评论就不需要“批评行话”和“理论概念”,是这么样吗,是啊,你多么“不像”一个批评家,你只是爱,爱文学,爱小说家和他们虚构出来的男男女女!
  到了要对伟长“说点什么”的时候了,他的风格、偏爱、透明……这太困难了,作为批评家他迄今出了三本书,不算多,但又是无限多,这几天我反复翻阅伟长的书,来回翻,停下,驻足,走神,许多小说我读过或知道,更多的,我几乎一无所知,那是我多么陌生、必須放弃、无法详细了解的世界,而且是来自各种国度各种男男女女写的虚构小说……
  此刻,我好像特别绝望,一个批评家给另一个批评家写些什么,是一件无法依照计划进行下去的任务了。
  读书读小说是外在的,因为文字是公开的;不过,批评家的感受是内在的,把他的内在感受表述出来,必须要有某种特殊的方式……我完全同意伟长在文学批评中渗透及饱满的关于“爱”的伟大教义,当然,文学其实就是“爱的哲学”,或者说,是“爱的现象学”……不过,还有呢,伟长,你与定浩、德海、木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我教化者”,人性、宇宙秩序、德行、恶与善、思想、规则还有感受,在这样的自我教化的状态里,“爱”绝不是一切:谎言、贪婪、暴力、傲慢……及由此而来的“惧怕”和“惊恐”,人必须了解“恶”,学会与“恶”相处,19世纪的傅立叶曾经说过一段话:“三千年来,大地已被那些关于爱欲的振振有词的赞美玷污得血迹斑斑了,这么多的恶应该终结了,应该解开一切有关爱欲的谜团了。”
  伟长,正因我美赞了你,我才赠予你那个沉重的谜团……
  (吴亮,《上海文化》杂志)
其他文献
文学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观照人心。作家站在赖以依存的土地上,无疑要思考文学如何呈现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如何表现现实生活,进而观照整个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人的生存状况。  一、为人民抒情:文学不仅仅是“向内转”  新时期文学关于“向内转”的争鸣,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鲁枢元发表在《文艺报》的文章《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所掀起的一场文坛论争。鲁枢元提出:“文学的‘向内转’,是从19世纪末
期刊
本书献给  为解放殖民地马来半岛而  牺牲青春甚至性命的马共  战士们与及无辜受害的民众  ——黄锦树:《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题记  引子  倘若在其早期作品中,马来亚共产党(以下简称“马共”)还是隐现在马来半岛胶林深处的幢幢鬼影,那么随着《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等几部小说集的出版,黄锦树的“马共小说”已然登堂入室,渐趋大观,其中,相同的人物与意象反复出场,不同的段落与故事不断衍生出新的续章,文
期刊
那是2014年1月6日,上午九点半的样子,我与李莎同学走进了童庆炳老师所住的小红楼。  带李莎去找童老师聊天,也是事出有因。大概是2008年做过手术之后,童老师就练起了毛笔字。记得有一次他跟我念叨:以前的文人,琴棋书画虽不能说样样精通,但总归是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现在的学者、作家,绝大多数也就只会写写论文、小说,琴棋书画是根本提不起来的。就别跟鲁迅那一代比了,即便跟启功这一代比,我们作为文人也是不合
期刊
地域美术史的撰写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江夏人黄修复便因“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①而编纂了《益州名画录》,明清时期更是涌现了王穉登《吴郡丹青志》、陶元藻《越画见闻》等专门的地域美术史著。古代著录更偏重绘画尤其是卷轴画,真正全面研究各种美术形态的地域美术史近年才形成较大的趋势,如李福顺《北京美术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唐林《四川美术史》(巴蜀书社,2015)、李蒲星《湖南美术史》(湖南美术
期刊
时间:2020年5月28日—31日  地点:广西南宁古岳坡文化艺术村  主办: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南方文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主持人:张燕玲、杨庆祥、岳雯、何平、黄德海  与会者:中国作家协会部分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作家批评家约五十人  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各位师友,非常感谢大家在防疫期间来到广西、来到南宁古岳坡艺术村,感谢邱华栋书记率领的国内名家、青委
期刊
王安忆为写上海女人而造一座都市,像雨果为冉阿让造一个他的巴黎一样,为王琦瑶造了摩登上海。这上海女人一眼瞄着时尚,另一只眼盯着生计,有一颗摆荡于摩登时尚与生计日常间的上海心。  一、“时尚”与“时间”  《长恨歌》里的上海摩登参差显晦四十年,1946年王琦瑶选美获封“三小姐”,1980年代中她现身各种“派推”、舞会,仍是怀旧氛围中的老摩登。风光过的女人们沾滞于某个高光时间,耽溺那个光晕氛围,时时想回
期刊
主持人杨庆祥: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應用,AI开始引起人文社科界的注意。AI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带来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后果?AI会动摇人类的主体性吗?进而言之,AI会自动生产出“自我”和“主体”吗?AI会引起伦理性的危机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很多文章和论点。  具体到当代写作领域,鉴于AI已经开始“写作”新闻,“创作”诗歌甚至开始绘画,更是引起了作家和批评家的高度关注。AI
期刊
抒情是中國文学的重要传统,海外学者陈世骧、高友工、普实克、王德威对此有过较多论述,国内学者陈平原和李杨也有过类似看法。近年来,虽然“抒情传统”遭受不少质疑,但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以往研究大多侧重分析“抒情传统”对文学内容的影响,很少注意“抒情传统”对文学形式产生的作用。实际上,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的形式发展一直深受“抒情传统”的影响,欧阳黔森作为新世纪文坛的重要作家,他在小说形式方
期刊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鲁迅《野草·题辞》  从非虚构到虚构,从《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到《神圣家族》《梁光正的光》,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梁鸿的叙事路径,她笔下的乡村现状、人物故事及其与传统和时代之间的复杂联结,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乡村/城镇叙事谱系的重要部分。但梁鸿并不满足,有一
期刊
多么漂亮的封面设计!淡蓝的色调、遥远辽阔的地平线、高耸挺拔的白桦树;白桦树干的下部呈黄褐色,还有树干上若隐若现的伤口,这些似乎都在诉说寒冬的严酷和岁月的沧桑。这样的封面,准确地象征了全书的气质、格调和内容。是的,辽阔、博大、厚重、诗性、想象,这就是我读完李建军厚厚两大册新著《重估俄苏文学》之后的总体感觉。  俄罗斯和苏联文学,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挥之不去、爱恨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