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远虑』与『近忧』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下我们的教育因缺乏“远虑”而产生的“近忧”令人深思。
  一是领导的近忧。在其有限任期内大多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想取得好政绩、开创工作新局面。而这个“政绩”和“新局面”何以表现呢?最容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无疑就是“分数”和“升学率”。于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县长压局长、局长压校长、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层层相压”的“金字塔”出现了。被压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当然是那些生理和心理都十分脆弱的学生。领导何忧也?忧的是唯恐在自己的任期内拿不出“分数”和“升学率”而被别人说没有政绩!
  二是学校的近忧。学校忧财源和生源,财源要靠领导重视教育,生源来自“分数”和“升学率”。“分数”和“升学率”成了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于是,校长整天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鼓励题海战术,唯分数、升学率是瞻。校长何忧也?当然就是一年一度的统考、中考、高考。
  三是老师的近忧。事关老师切身利益的莫过于年度考核、职称。评优、评聘职称靠什么,当然主要是各类考试的分数。为了那要命的分数,老师上课面面俱到,课余你争我夺,作业铺天盖地,看你分数往哪逃!老师何忧也?仍是那魂牵梦绕、剪不断理还乱的分数!
  四是学生的近忧。一月一小考,两月期中考,学期结束期末考,高一高二会考,高三先联考再摸拟考最后是高考。每次考后是可怕的排名,是家长反复的询问,还有班主任那慷慨激昂、语重心长的言语:“同学们,未来社会只有努力考取名牌大学才会有真正的出路!”学生何忧也?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惶惶不可终日。
  为了分数,许多领导的头脑在充血,许多家长的心头在流血,许多老师的血管里需要输血,我们的莘莘学子已经贫血!是谁催生了这一切,是应试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么教育大计以何为本呢?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深思并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摒弃功利,戒除浮躁。
  为了祖国的花朵,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愿素质教育的薪火代代相传。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因为有了远虑而没了近忧!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薄弱学校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领域多次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表现虽然不同,但又有明显的共性特征.我们所说的薄弱学校就是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
本文总结了我院平战模块化救治流程救治急性化学中毒的做法与体会。主要包括院前通讯指挥、现场检测、初步诊断、分类、紧急处置、患者转运,以及来院后绿色通道、专业救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校长办学理念、展示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十年来,我省积极营造美育氛围,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SONY VAIO PCG—X505不仅是当今索尼全系列笔记本电脑产品中最轻最薄的一款,也是当今世界最轻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产品。 The SONY VAIO PCG-X505 is not only the lightest an
经历新课程改革的惊喜与激动,走过新课程改革的喧闹和忙碌,我们开始学会静思了,思考的着眼点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于是,从问题入手,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成为学校校本研修
每个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很多的建筑,不断诞生,不断销声匿迹。相对于很多标榜顶级却更多只是追求资源占有、造型奇特、品牌堆砌的豪宅,大一山庄的出现,已然改写中国豪宅的营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各国都在不断倡导教育公平.最近,OECD在的报告中就教育公平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就其重要性进行重申,同时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年到头都显得很忙,但是否忙在点子上,是否忙得有效果,这就需要深思了。在管辖的范围内,教育的面貌有没有新的变化?变化大不大?如果面貌依旧,或者变化不大,那就说明教育行政工作完全没有或者大部分没有忙到点子上,没有取得应有的政绩,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教育行政部门究竟应该忙什么?首先要明白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职能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
1977年,我高中毕业已整三年了,开始在家里种田,后来在公社水泥厂工作。几年来,我有一种走出大山的强烈欲望,想到外面去闯荡更精彩的世界。  大约是在这年的8月底,传来了国家要恢复高考的佳音,消息是在中学教书的父亲带回家的。到9月份,这种传说越来越多了,我便开始搜寻相关的复习资料了。到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我所在的寨下公社10年来下放和回乡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那是一个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穷山沟,离县城有一百多里路。想到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能在城里的机关、报社上班,我真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就在这时,学校要我在初一年级上一堂公开课,因为我是那里唯一读过大学的教师。  那天,听课的老师很多,连县教育局长也来了。上课前,学校有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笑着对我说:“你可要好好表现一下呀,要是被局长看中了,可就有希望调到县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