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劳动力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导致施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左右的土壤依赖于化肥提高肥力。化肥特别是不合格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环境,导致作物根部病害如根腐病、茎基腐病、枯萎病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呈现越防越难防的现象。本文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改善土壤环境的方式方法。
一、作物生长的土壤营养环境恶化的原因
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养分环境。土壤物理环境影响作物的水分和空气供应,也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供应和保蓄。植物吸收的大量元素营养中有30%~60%氮、50%~70%磷、40%~60%钾来自土壤,可见土壤养分环境对作物营养的重要性。
土壤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一般肥沃土壤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土壤孔隙不仅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是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有些农民不是因地、因作物施肥,施肥存在随意性、盲从性,影响了肥料的综合利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引起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二是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比不合理,在化肥施用上,不少农户重视氮磷钾三要素的使用,而忽视了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使用,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元素肥料大量使用,而主要影响作物产量品质的恰恰是中微量元素;三是有机肥无机肥配比不合理,在有机肥沤制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大气力,这对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和妇女们来说很难做到;四是农药特别是防治土壤病虫害的杀虫、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使以土壤为栖息地的土壤原生动物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二、营造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的施肥技术措施
1. 大力推广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不仅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而且是培肥地力的重大举措。通过我局土肥站对邹城周边的大田土测定,土壤中氮、磷、钾三要素的状况是氮足、磷平、钾缺。这与农民常年偏施氮肥有很大关系。配方施肥应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测土,全面了解土壤里有多少可利用的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其次是根据作物类型确定施肥品种,如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0.5~0.75千克、氧化钾1~2千克,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没有条件进行配方施肥的,也可以根据前茬作物的需肥特点确定施肥种类,如前茬种植番茄的地块,下茬应当有目的地增施钙肥及木质素菌肥。作物对钾肥较为敏感,不同作物对钾肥需要量不同,过多施用钾肥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引起作物黄叶、干烧心等生理病害,甚至影响产量和品质。西瓜、果树需钾较多,玉米、棉花需钾中等,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以及甘薯、马铃薯等对钾虽很敏感,但需要量不多,小麦、谷子需钾量也较少。
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习惯性的施肥方式往往使中微量元素使用严重超量,很多地方特别是以种植蔬菜、果树等高产、高效作物为主的地区,每年都会出现中微量元素使用过量和作物中毒现象,所以中微量元素一定要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合理施用。
2.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利用率,达到种地养地的目的。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作物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而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此,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
有机肥料一般氮少磷多,与氮肥配合施用有良好效果,与磷肥配合施用则会影响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的田块。
3. 适期施肥,平衡施肥 施肥方法概括起来有基肥、种肥、追肥以及叶面施肥4种,有机肥、磷肥应当以基肥和种肥为主,氮肥施用应把握关键时期,实行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比如,小麦一般大田需氮的关键时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进盘根分蘖,为丰产奠定基础;玉米喇叭口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砂壤土地块应适当控制基肥用量,充分发挥化肥的肥效,可将配比好的化肥分成2份,2/3作为基肥,1/3作为追肥;选用作为种肥的肥料,相对于其他肥料较为严格,切忌使用双氯(氯化铵、氯化钾)合成的复合肥应严格控制施用量,一般不超过2.5千克/亩。叶面肥又称救济肥,要根据作物的长势、叶片或者果实的表现,确定使用叶面肥的种类,如花生出现籽粒空瘪现象是缺硼的典型症状,应当叶面喷施富含硼肥的叶面肥。
4. 有机肥、化肥深施 俗话说“肥料施进土,一亩顶两亩”。也就是说,农家肥、化肥深施能减少损失,提高肥效。应结合深耕实现肥料的深施,一般耕深28~30厘米。深施肥能够使肥料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耕层,减少养分挥发损失,并使土肥相融,培养地力。高产田、经济田有机肥深施除了防止肥料挥发造成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全面培肥耕层土壤,提高耕层的通透性,便于作物根系下扎,增强作物的综合抗性。
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如碳酸氢铵、氨水等,容易挥发损失,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盖,除了防止氮素挥发外,铵离子也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少,且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于作物吸收。
磷、钾肥深施,能够使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的下层土壤得到较多的磷、钾元素,从而达到以肥引根,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后使用效果最佳,磷酸二铵与氮肥混合使用较好。钾肥不宜和钙肥或者含钙的磷肥混合使用,对于经济田如设施蔬菜、设施果树等,最好采取条施或穴施的方法。
5. 增施菌肥 由于长年大量使用化肥,土地板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土地板结、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引起的作物死棵现象,已经上升为作物的主要生理性病害,在不同作物,如设施黄瓜、辣椒、番茄以及花生、甘薯、玉米、小麦上,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施用生物菌肥不仅具有补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土壤有害菌,防止土传性病害发生的作用,同时由于有机菌肥的载体为优良的有机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作者联系地址:王振学 党 伟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王庆广 山东省齐河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邮编:251100)
一、作物生长的土壤营养环境恶化的原因
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养分环境。土壤物理环境影响作物的水分和空气供应,也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供应和保蓄。植物吸收的大量元素营养中有30%~60%氮、50%~70%磷、40%~60%钾来自土壤,可见土壤养分环境对作物营养的重要性。
土壤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一般肥沃土壤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土壤孔隙不仅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是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有些农民不是因地、因作物施肥,施肥存在随意性、盲从性,影响了肥料的综合利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引起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二是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比不合理,在化肥施用上,不少农户重视氮磷钾三要素的使用,而忽视了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使用,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元素肥料大量使用,而主要影响作物产量品质的恰恰是中微量元素;三是有机肥无机肥配比不合理,在有机肥沤制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大气力,这对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和妇女们来说很难做到;四是农药特别是防治土壤病虫害的杀虫、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使以土壤为栖息地的土壤原生动物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二、营造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的施肥技术措施
1. 大力推广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不仅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而且是培肥地力的重大举措。通过我局土肥站对邹城周边的大田土测定,土壤中氮、磷、钾三要素的状况是氮足、磷平、钾缺。这与农民常年偏施氮肥有很大关系。配方施肥应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测土,全面了解土壤里有多少可利用的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其次是根据作物类型确定施肥品种,如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0.5~0.75千克、氧化钾1~2千克,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没有条件进行配方施肥的,也可以根据前茬作物的需肥特点确定施肥种类,如前茬种植番茄的地块,下茬应当有目的地增施钙肥及木质素菌肥。作物对钾肥较为敏感,不同作物对钾肥需要量不同,过多施用钾肥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引起作物黄叶、干烧心等生理病害,甚至影响产量和品质。西瓜、果树需钾较多,玉米、棉花需钾中等,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以及甘薯、马铃薯等对钾虽很敏感,但需要量不多,小麦、谷子需钾量也较少。
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习惯性的施肥方式往往使中微量元素使用严重超量,很多地方特别是以种植蔬菜、果树等高产、高效作物为主的地区,每年都会出现中微量元素使用过量和作物中毒现象,所以中微量元素一定要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合理施用。
2.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利用率,达到种地养地的目的。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作物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而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此,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
有机肥料一般氮少磷多,与氮肥配合施用有良好效果,与磷肥配合施用则会影响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的田块。
3. 适期施肥,平衡施肥 施肥方法概括起来有基肥、种肥、追肥以及叶面施肥4种,有机肥、磷肥应当以基肥和种肥为主,氮肥施用应把握关键时期,实行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比如,小麦一般大田需氮的关键时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进盘根分蘖,为丰产奠定基础;玉米喇叭口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砂壤土地块应适当控制基肥用量,充分发挥化肥的肥效,可将配比好的化肥分成2份,2/3作为基肥,1/3作为追肥;选用作为种肥的肥料,相对于其他肥料较为严格,切忌使用双氯(氯化铵、氯化钾)合成的复合肥应严格控制施用量,一般不超过2.5千克/亩。叶面肥又称救济肥,要根据作物的长势、叶片或者果实的表现,确定使用叶面肥的种类,如花生出现籽粒空瘪现象是缺硼的典型症状,应当叶面喷施富含硼肥的叶面肥。
4. 有机肥、化肥深施 俗话说“肥料施进土,一亩顶两亩”。也就是说,农家肥、化肥深施能减少损失,提高肥效。应结合深耕实现肥料的深施,一般耕深28~30厘米。深施肥能够使肥料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耕层,减少养分挥发损失,并使土肥相融,培养地力。高产田、经济田有机肥深施除了防止肥料挥发造成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全面培肥耕层土壤,提高耕层的通透性,便于作物根系下扎,增强作物的综合抗性。
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如碳酸氢铵、氨水等,容易挥发损失,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盖,除了防止氮素挥发外,铵离子也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少,且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于作物吸收。
磷、钾肥深施,能够使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的下层土壤得到较多的磷、钾元素,从而达到以肥引根,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后使用效果最佳,磷酸二铵与氮肥混合使用较好。钾肥不宜和钙肥或者含钙的磷肥混合使用,对于经济田如设施蔬菜、设施果树等,最好采取条施或穴施的方法。
5. 增施菌肥 由于长年大量使用化肥,土地板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土地板结、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引起的作物死棵现象,已经上升为作物的主要生理性病害,在不同作物,如设施黄瓜、辣椒、番茄以及花生、甘薯、玉米、小麦上,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施用生物菌肥不仅具有补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土壤有害菌,防止土传性病害发生的作用,同时由于有机菌肥的载体为优良的有机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作者联系地址:王振学 党 伟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王庆广 山东省齐河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邮编:2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