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胆囊炎使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通过腹腔镜切除术进行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4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择取同期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205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使用腹腔镜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胆囊炎的患者使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且不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近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人们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越来越多,因此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一般是因不规律的饮食和酗酒所导致的,病理为胆囊管被小结石堵塞,大量的胆汁无法排出而出现蓄积,加大胆囊的张力,若引发细菌感染,则会引发炎症[1]。本院择取410例使用腹腔镜切除手术进行结石胆囊炎的患者,研究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通过腹腔镜切除术进行结石胆囊炎治疗的4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择取同期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205例,作为参照组。实验组中男性230例,女性180例,年龄25至74岁,平均年龄(47.9±5.7)岁,参照组中男性120例,女性185例,年龄26至76岁,平均年龄(47.5±6.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一般资料在统计学层面上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术前进行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麻插管。麻醉生效后取头高脚低,手术床左偏30度,全麻后使用三孔或四孔法将腹腔镜置入。由于患者急性胆囊炎,胆囊通常肿大明显,表面张力高,术中先将胆囊穿刺减压,降低胆囊张力,然后使用胆囊抓钳将胆囊钳住,再将胆囊床粘连使用电凝钩分离,将胆囊游离出。在壶腹部附近使用直吸引器钝性分离胆囊三角粘连,直到能够将三管一壶腹准确定位。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生物夹夹住,再进行切断,将胆囊用钳子提起并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顺利完成胆囊清除,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中出血3.41%(14/410),胆瘘1.95%(8/410),胆管损伤1.71%(7/410),参照组中出血7.80%(16/205),胆瘘2.93%(6/205),胆管损伤4.39%(9/205),腹腔镜切除术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与胆道运动功能异常和胆汁异常分泌有关,形成的胆囊结石在胆囊管中形成堵塞,使得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炎症发作[2]。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发热等。周围组织炎症具有较为广泛的粘连范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失血过多,或由于胆囊肿大过度而导致胆囊三角界限不清。所以,急性胆囊结石曾经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医务工作者逐渐开始认可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3]。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就是的将胆囊手术切除,普外科最经常使用的手术方式就是开腹法和腹腔镜法。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胆囊进行有效切除,进行将病灶彻底根除,其主要区别是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术是一种微创方案,创口小且痛感轻,而开腹法创口较大,痛感强烈,时常会使得患者出现抵触情绪[4]。手术应当在患者入院三天内进行,避免三天后胆囊和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而加大手术难度。手术中,应当仔细分离胆囊三角,明确“三管”关系,避免胆管损伤和胆漏。手术完成后,应当给予患者置管进行引流,便于直观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胆漏和出血的情况。本组研究中,使用腹腔镜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的發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腹腔镜切除术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使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且不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8):1362-1363.
[2]宋磊,刘绥杰,梁鲁,姚碧辉,黄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8):26-28+31.
[3]王建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5):137-138.
[4]彭玉林,桂武斌,路明,赵万胜,桂晶晶.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64-65.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近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人们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越来越多,因此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一般是因不规律的饮食和酗酒所导致的,病理为胆囊管被小结石堵塞,大量的胆汁无法排出而出现蓄积,加大胆囊的张力,若引发细菌感染,则会引发炎症[1]。本院择取410例使用腹腔镜切除手术进行结石胆囊炎的患者,研究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通过腹腔镜切除术进行结石胆囊炎治疗的4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择取同期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205例,作为参照组。实验组中男性230例,女性180例,年龄25至74岁,平均年龄(47.9±5.7)岁,参照组中男性120例,女性185例,年龄26至76岁,平均年龄(47.5±6.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一般资料在统计学层面上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术前进行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麻插管。麻醉生效后取头高脚低,手术床左偏30度,全麻后使用三孔或四孔法将腹腔镜置入。由于患者急性胆囊炎,胆囊通常肿大明显,表面张力高,术中先将胆囊穿刺减压,降低胆囊张力,然后使用胆囊抓钳将胆囊钳住,再将胆囊床粘连使用电凝钩分离,将胆囊游离出。在壶腹部附近使用直吸引器钝性分离胆囊三角粘连,直到能够将三管一壶腹准确定位。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生物夹夹住,再进行切断,将胆囊用钳子提起并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顺利完成胆囊清除,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中出血3.41%(14/410),胆瘘1.95%(8/410),胆管损伤1.71%(7/410),参照组中出血7.80%(16/205),胆瘘2.93%(6/205),胆管损伤4.39%(9/205),腹腔镜切除术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与胆道运动功能异常和胆汁异常分泌有关,形成的胆囊结石在胆囊管中形成堵塞,使得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炎症发作[2]。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发热等。周围组织炎症具有较为广泛的粘连范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失血过多,或由于胆囊肿大过度而导致胆囊三角界限不清。所以,急性胆囊结石曾经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医务工作者逐渐开始认可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3]。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就是的将胆囊手术切除,普外科最经常使用的手术方式就是开腹法和腹腔镜法。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胆囊进行有效切除,进行将病灶彻底根除,其主要区别是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术是一种微创方案,创口小且痛感轻,而开腹法创口较大,痛感强烈,时常会使得患者出现抵触情绪[4]。手术应当在患者入院三天内进行,避免三天后胆囊和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而加大手术难度。手术中,应当仔细分离胆囊三角,明确“三管”关系,避免胆管损伤和胆漏。手术完成后,应当给予患者置管进行引流,便于直观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胆漏和出血的情况。本组研究中,使用腹腔镜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的發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腹腔镜切除术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使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且不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8):1362-1363.
[2]宋磊,刘绥杰,梁鲁,姚碧辉,黄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8):26-28+31.
[3]王建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5):137-138.
[4]彭玉林,桂武斌,路明,赵万胜,桂晶晶.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