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剧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保障,在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此境域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它主要是指遵照新课标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过程。本文就以武术教材的开发为例,探究具体实施策略,促进武术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武术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094-0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总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在此背景下,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此目标的提出,更加注重了体育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长久发展以来,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对教材的开发逐渐引起教师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新课题。
1武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价值
当下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生活全球化,文化魁宝——民族精神的展现成为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体育课程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文化资源,汇聚着中华文化精粹,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对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民族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从而认识到文化不是一种说教或实物体现,它还能通过运动彰显自身魅力。高中阶段是思维最为活跃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学生脑力和运动强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支撑有相对难度的体育活动。另外,武术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大脑疲劳,促进肢体协调,增加灵活性,进而推动文化课程学习。而且武术特有的文化性质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身体素质,实现心理和身体健康发展。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2.1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灵活运用武术校本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该目标倡导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实施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武术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将弘扬民族精神、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总体教学目标,营造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氛围,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高中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四方面:一是通过武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二是了解武术基本知识、内容和锻炼方法,能够掌握“踢、打、劈、格、架”等攻防格斗动作基础,实现内外双修;三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四是将武术锻炼与武德教育、思想和素质结合起来,发挥武术教育特殊功能。除此之外,对于武术教材的应用要做到“活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融合教师创新,突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拓宽学习领域,推出彰显个性的教学课例。
2.2合理组织武术校本教材内容,突出课程育人功能
武术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是以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器械设施的便利,结合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高中武术课程中功法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套路种类繁多,在校本开发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该过程并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组装整合”,而是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考虑学生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组合武术各年级单元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高一主要以武术启蒙文化、武术操、基本功等为主;高二、高三可学习一些武术动作,培养武术风格,体会武术道德和文化内涵。武术教学内容组织要能够突出教学功能和文化功能,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
2.3科学优化武术校本课程实施,丰富学生体验
校本课程实施是开发的核心阶段,此时要按照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依据组织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科学实施和优化。比如可以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成立骨干小组,让其轮流当体育委员,增强体育运动和组织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时间实施武术健身操,让他们做武术教师得力的助手;又或者成立武术训练队、武术社团,开展第二课堂,结合学生体育爱好以及学校场地,定期组织武术项目活动,聚集武术运动爱好者,还可以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武术比赛,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增强对武术的兴趣爱好,提高武术运动参与积极性;再或者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或社区进行武术表演,拓展武术课程建设的影响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武术文化。
2.4实施多樣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是判断与检验武术课程校本是否成功的环节,评价目的并不是选出优秀生或差等生,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教育激励手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组织与实施效果以及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以及体能变化、学生运动过程中学习态度、体现出的学习精神是否仍然饱有激情,以及终生学习的愿望。由此可见,评价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全视角、全层次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组内相互评价,教师评价需要放在最后,对所有评价内容进行综合,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属于反思过程,结合自己在武术学习中的表现,反思优点与不足;组内相互评价是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增优减劣。通过多样化课程评价,使武术校本课程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并在发展的道路上彰显民族文化特性,促进学生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1]裴生毅.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8(11):75.
[2]汤俊波,刘鑫,杨博宇,孙馨.普通高中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133-134.
[3]文蔡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化开发[J].体育学刊.2014.21(01):82-85.
作者简介:
杨兆恒(1991—),男,汉,广东中山,高中体育二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陈伟栋(1982—),男,汉,广东梅州,高中体育一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高中体育;武术校本教材;开发;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094-0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总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在此背景下,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此目标的提出,更加注重了体育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长久发展以来,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对教材的开发逐渐引起教师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新课题。
1武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价值
当下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生活全球化,文化魁宝——民族精神的展现成为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体育课程中,武术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文化资源,汇聚着中华文化精粹,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对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民族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从而认识到文化不是一种说教或实物体现,它还能通过运动彰显自身魅力。高中阶段是思维最为活跃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学生脑力和运动强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支撑有相对难度的体育活动。另外,武术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大脑疲劳,促进肢体协调,增加灵活性,进而推动文化课程学习。而且武术特有的文化性质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身体素质,实现心理和身体健康发展。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2.1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灵活运用武术校本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该目标倡导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实施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武术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将弘扬民族精神、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总体教学目标,营造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氛围,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高中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四方面:一是通过武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热情;二是了解武术基本知识、内容和锻炼方法,能够掌握“踢、打、劈、格、架”等攻防格斗动作基础,实现内外双修;三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四是将武术锻炼与武德教育、思想和素质结合起来,发挥武术教育特殊功能。除此之外,对于武术教材的应用要做到“活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融合教师创新,突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拓宽学习领域,推出彰显个性的教学课例。
2.2合理组织武术校本教材内容,突出课程育人功能
武术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是以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器械设施的便利,结合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高中武术课程中功法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套路种类繁多,在校本开发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该过程并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组装整合”,而是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考虑学生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组合武术各年级单元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高一主要以武术启蒙文化、武术操、基本功等为主;高二、高三可学习一些武术动作,培养武术风格,体会武术道德和文化内涵。武术教学内容组织要能够突出教学功能和文化功能,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
2.3科学优化武术校本课程实施,丰富学生体验
校本课程实施是开发的核心阶段,此时要按照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依据组织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科学实施和优化。比如可以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成立骨干小组,让其轮流当体育委员,增强体育运动和组织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时间实施武术健身操,让他们做武术教师得力的助手;又或者成立武术训练队、武术社团,开展第二课堂,结合学生体育爱好以及学校场地,定期组织武术项目活动,聚集武术运动爱好者,还可以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武术比赛,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增强对武术的兴趣爱好,提高武术运动参与积极性;再或者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或社区进行武术表演,拓展武术课程建设的影响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武术文化。
2.4实施多樣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是判断与检验武术课程校本是否成功的环节,评价目的并不是选出优秀生或差等生,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教育激励手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组织与实施效果以及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以及体能变化、学生运动过程中学习态度、体现出的学习精神是否仍然饱有激情,以及终生学习的愿望。由此可见,评价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全视角、全层次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组内相互评价,教师评价需要放在最后,对所有评价内容进行综合,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属于反思过程,结合自己在武术学习中的表现,反思优点与不足;组内相互评价是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增优减劣。通过多样化课程评价,使武术校本课程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并在发展的道路上彰显民族文化特性,促进学生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1]裴生毅.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8(11):75.
[2]汤俊波,刘鑫,杨博宇,孙馨.普通高中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133-134.
[3]文蔡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化开发[J].体育学刊.2014.21(01):82-85.
作者简介:
杨兆恒(1991—),男,汉,广东中山,高中体育二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陈伟栋(1982—),男,汉,广东梅州,高中体育一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