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三位一体”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全国首部院前、院内和社会急救“三位一体”的有关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其特点是加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建立急诊分级救治制度、依法保护公民紧急现场救护行为,确保急重病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救治,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该条例立法过程中,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更好地回顾立法过程,本刊记者专访了时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薛明扬。
  立法的良好基础来自最基层的声音
  记者:条例从立项到表决通过,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您全程参与了整个立法过程,其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薛明扬:这个条例没有上位法,是上海市的创制性条例。在这个条例的制定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将关注民生、开门立法、科学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亲身参与,倾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带着我们到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医院的急诊室,一间间病房实地查看,和患者面对面交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带我们到外地的120急救站调研,实地了解情况等,都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其次,因为这个条例事关民生,市人大党组领导提出请800多名人大代表利用进社区的机会,把条例最基本的内容和可能会产生分歧的具体条款拿到社区去,直接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扩大征求意见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是通过实地調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科学、有效、直接地吸取最基层的意见,为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位一体”让“急救救急”不是空谈
  记者:条例首次对整个急救链即院前、院内和社会急救进行了整合、规范,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薛明扬:这个条例是本届市人大组成以来,最早进入五年立法规划之一的条例。当时一直有争论,其他省市已有的急救条例,多数仅限于院前急救。开始,我们也有犹豫,是否只做院前急救,经过充分讨论后,我们觉得只做院前急救是不够的。
  医疗急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急救就是通常所说的120急救,但事实上,人的救治是一条很长的链,单一说院前急救比较容易,但不解决救治人的全链条问题。如果不能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都体现出来,立法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立这个法,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内容都整合进去,条件是成熟的,上海有决心也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
  其实,院内急救的规定早就有了,如针对120急救车到医院后如何交接、医院如何分级诊疗等都有规定,问题在于这些规定的层级比较低,执行时的宣传力度不够、老百姓不理解,再加上医患矛盾的问题,人们往往看到的就是急诊室里乱哄哄。相比之下,地方性法规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将行业规定或部门规章固化为地方性法规,层级提高了,就更有权威,也更有利于执行。刚开始,条例中关于院内急救的内容不多,后来通过征求医院、市民、专家、代表等多方意见,扩充了很多,因为各方均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更好地规范医患双方的行为,真正做到“急救救急”。
  最终决定将社会急救的内容加进条例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好人法”的成熟做法,在法规里体现社会急救的内容。二是“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意外发生时“不会救”的问题,给我们很大的触动。现场参与急救的护士说,有现场群众使劲按压同伴的胸部,但位置是错误的,不仅救不回伤者,还会引发二次伤害;运送伤员时,有人直接拉着伤员的手和脚往车上送,这是极其危险的,可能导致伤者高位截瘫。在国外,救生员通常都是普通公众,他们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试。一旦有人发生意外,救生员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根据伤者伤情采取相应措施。企业要按照员工人数比例配置救生员,救生员往往由经过培训的公司员工兼任。但我国公民急救知识培训还很欠缺,仅有不到1%的人接受过急救培训。三是社会上“不敢救”的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认为,通过立法可以将正能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做“三位一体”很困难,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也不统一,但我们顶着困难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三位一体”,最终较好地完成了这个立法,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人大立法主导作用。
  “免责条款”提倡专业人员施救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引入了“好人法”条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表示,该条意在匡正社会风气。《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被称为沪版“好人法”,对“好人免责条款”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薛明扬:关于社会急救中如何为施救者提供法律保障,我们查阅了美国等国家的“好人法”,也了解了多方意见,考虑到既要提倡社会救助,但也不鼓励盲目救治,为此,条例中有如下表述:一是市民发现需要急救的患者,应当立即拨打“120”专线电话进行急救呼叫,可以在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紧急救助,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紧急救助,为急救提供便利。二是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条例中还专门规定了,公安、消防人员、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和乘务员、学校教师、保安人员、导游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人员,应当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组织人员参加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等。三是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这些条款解决了“好人”的后顾之忧。但作为地方性法规,免责条款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方面要求配置器械,即在配置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的场所施救;另一方面提倡专业人员救治,即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进行紧急现场救护;再就是倡导相关人员接受培训。
  全过程主动介入更接地气
  记者: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薛明扬:首先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府下决心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其实也就是地方人大立法的重点。其次,要科学立法。不能缩头缩尾,既要遵循规律,也要了解较清楚立法和执法的基础。急救和急诊千万不要混为一谈。这个条例是针对急救医疗,而非急诊医疗。急救是救命,和急诊是两回事。“三位一体”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有科学合理性的。三要开门立法,广集众智,广开言路,不能有首长意志,也不能由专家在书斋里决定,而是要面向人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四要各方合力。领导重视、亲自带队调研;各委办局充分沟通、协调;800多名人大代表直接进社区听取群众呼声。五要主动介入、全程参与。不能等着市政府有关部门送草案过来。急救医疗条例从立项开始到最后通过,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常委会领导带着我们实地调研,我们和各委办局充分碰撞沟通外,相关同志还先后去北京、深圳、杭州、台湾等地的急诊室蹲点到半夜了解情况,亲身感受比文字材料更形象、更接地气。六是政府工作与立法工作同步推进。政府不断在改进工作,特别是在条例被列为正式项目之后正式出台之前,副市长翁铁慧亲自带队做课题,一边立法,一边补短板:如规范郊区救护车的服务半径,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方案、管理办法,稳定急救队伍,提高服务质量等,为立法后正式实施打下很好的基础。
  民生立法先行先试 补短板 重操作
  记者:关于事关民生的立法等,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薛明扬:我觉得首先要拾遗补缺。各领域的立法不平衡,有的多,有的少,甚至有的领域缺乏上位法依据。上海可以先行先试,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弥补。其次是要补短板。立法过程中,要多关注急需立法的领域,特别是缺乏地方性法规的领域。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委员会已经和相关的十几个部门沟通协调,并向常委会提交了十三五期间以及更长时间的立法需求报告,为之后的决策提供咨询报告。第三,法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规出台后,人大要通过执法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执法到位。第四,要科学谋划,合理立法。条例草案中原来有些更加量化、细化的内容,如120急救车接到求助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急救车到达医院后完成交接的时间等,考虑到实际执行存在困难,没有保留。虽然有些遗憾,但立法要结合现状,不能过于理想化,才能保障实施。
其他文献
[病例]男性,5h.因胎龄30周,生活力低下,双下肢畸形入院.查体:腰骶部可见一脊柱裂(约3cm×3cm),伴脊髓膨出,周围见一束毛发,生殖器严重畸形,阴茎粗短,尿道下裂,膝关节异常
本刊<数控机床市场>就汽车模具国内发展趋势,采访了汽车专业塑料模具制造商--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现为合资公司副董事长杨国华先生.
今年是本市基层新一届人大代表任期的第一年,代表们的履职积极性很高。但是,作为一名新代表,如何进行履职,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基层人大把对代表的履职培训
党的十九大令人鼓舞,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我感到能够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别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无疑是幸运和幸福的,也是应该倍加珍惜的.新的时代、
"来,请为我们拍下这一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一刻!"本稿主人公台湾油欣精机股份公司董事长傅盛烘先生(中间)、油欣公司的商业伙伴魏子元先生(左一)及油欣公司的又一商业伙伴刘
我连续四年参加了市人大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几乎所有的明查暗访,我都在现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是市人大今年的重头监督工作,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筹建了代表专业小组,由相对固定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新的历史考验和发展机遇,意味着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融入新时代、把握新要求,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历史方位、总体布局、战略部署、奋斗目标中来研究、谋划和推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
目的:探讨以社区为基础康复对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作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法:对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的覆盖率进行评估。115例精神分裂症5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
1989年9月至1996年10月,对75例病变超过10cm的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率96.0%(72/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10.75),死亡率1.33%(1/7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7%(49/60),37.15(13/35),28.6%(4/1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