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
  
  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
  
  时下,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始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闹闹”,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很难看得出来。
  1 须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挖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我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找秋天》时,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战秋天。课堂上引导孩子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受秋天。利用多媒体手段,引领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欣赏秋天的田野,启发孩子感悟:秋是美丽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丰收的……这样把握教材,上起课来才能挥洒自如,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2 须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童,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我在教学《雨点》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启发孩子想象:“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正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它梦到了什么?”……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教师要调动孩子全身的感觉器官,让孩子进入角色。让孩子觉得仿佛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觉,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奔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跃。
  3 须熟读精思,涵咏体悟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须引领孩子经历与课文“对话”的过程。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要认真指导孩子读通课文,“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孩子课文不读好,教师决不开讲。其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选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精彩语段等有价值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再次,研读探究,多元解读。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孩子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心中”的境界。
  
  二、课要上出诗情画意
  
  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课上得太平板,孩子就会昏然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1 教学内容应疏密相间
  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讲得越细,孩子就理解得越深。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课也应讲究“疏密相间”,教师要读懂教材,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突出文章主旨的段落就着重讲。关系不大的就略讲,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
  2 教学过程应张弛疾徐有度
  节奏本是音乐用语,“张”“疾”是快节奏,“弛”“徐”是慢节奏。符合节奏韵律的语文课,不仅适应孩子的身心规律,而且能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上,内容比较简单的,孩子自己可以读懂的,可以快节奏地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的,则要来个慢动作。
  3 教学形态应动静结合
  “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孩子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孩子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孩子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动一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三、课要上如春风化雨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1 语文课是灵动的诗篇
  语文课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荡。因此,语文课要集语言、认知、情感、人文的培养于一体,由平面变成立体。让语文课成为孩子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教学散文,是语言浸润的情感体悟。孩子同课文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课文就像是戏剧的脚本,孩子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进入现实生活。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语文课是美丽的天堂
  教师要有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有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有“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如。我们那些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孩子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听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他带着孩子品读课文,大家被冰心的童心与爱心所震撼,课堂被推向一个又一个情感与智慧的高潮。课堂教学似乎到此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了。但是,孙老师没有停下来,又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冰心,与孩子一起品味美文,感悟人生。从《雨后》到《纸船》,从《纸船》到《繁星》,让孩子感受冰心爱孩子、爱母亲、爱大海、爱星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老师和孩子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天堂里飘荡。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单纯说教、就事论事的教法已不能接受,这就对我们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将音乐溶入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歌曲开篇,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偶尔
基于反向开关晶体管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水下脉冲放电系统。根据负载击穿特性,首次提出不使用磁开关阻断主电压的设计思路,这提高了主电流上升率。确定了实验参数,并进行了放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全身起丘疹2月余于2014年12月就诊。2月前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后手部皮肤出现绿豆大小肤色丘疹,渐发展至全身,呈环状排列,瘙痒剧烈。外院考虑过敏性
谈到学困生,许多年轻教师都感到头疼。学困生的成因多般是由智商、情感、心理因素、家庭背景等方面造成的,所以,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情感理论为指导,耐心细致地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够使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真正收到成效。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十字经”,现介绍如下:  1 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要了解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而在以往的思品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以封闭式灌输为主。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
T波检测是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m)分析的难点。本文首先对T波形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然后提出了一个排除u波的方案,以减少u波对T波检测构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T波特征点检测的
血管内超声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超声频率的提高加大了噪声的影响,增加了血管壁内外膜边缘提取的难度。本文从预处理、检测模型以及算法实现三方面,回顾了近几年血管壁边缘提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动态,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鉴于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对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可靠运行的重要性,为提高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WT)、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和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运用小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面对学生,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可爱如天使般,奏出一曲曲动人音符。  一、生命涌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趣味和生命的跳动,生活在这样的教育情景中的学生应该是诗意般的生存者。而新课程的实施。着实焕发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走向语文课堂的新境界,让学生诗意地
为了预防和治疗废用性骨丢失,研制一种用于人体加载的电磁驱动型机械振动装置。该装置载荷范围为0~100kg、可产生频率为1~100Hz、加速度为0~5g的正弦波振动,用于人体及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