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的探讨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东北寒地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上的应用,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来讲,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栽培意义重大,要完成多个目标共同实现。因此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管理,使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东北高效稳步的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的东北,必须坚持把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改善水稻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能够让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更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很大贡献。如今,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加强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各种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作物生理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气象学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作物的高效优质的生产;最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也为粮食作物的高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2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 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 cm,穴距16.5~19.8 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 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 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品种的研究依然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而要保证这一课题的完美实现,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增强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产量,就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更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变相的节约。因此在研发领域,工作人员应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将无公害技术与提高稻米产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利用方式,把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融合在一起,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另外,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等,这些化学药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效能好、毒性弱、残留少的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研究,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保护水稻产品与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营林生产中造林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与制度上的保证措施。
本文介绍了大豆的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播种、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从白榆树种的种子采集、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四个方面概括论述白榆树种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关键词:白榆;育苗造林;技术措施  白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是华北、西北、东北优良的乡土树种。它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速生用材树种。它适应性强、抗高温、严寒,耐干旱、盐碱.是防护林和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它枝叶繁茂,吸附烟尘性能好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绿化“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东生7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豆;东生7号;栽培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东生7号大豆原代号东生6173,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垦364为母本,黑河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表现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 cm左右,无分枝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用量,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文章简要论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嫩江县实施的情况及在农业
水稻等距穴播覆膜节水栽培技术是利用水稻既可水养又可旱长的特性,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一种节水、高产、技术操作简便的栽培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平均比当地旱育稀植亩增产54.94
本文对兴隆林业局森林采伐中几种应伐木提出了处理原则及办法,认为只有因林因地因木制宜,才能处理好伐与留这一矛盾。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的产量,而且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视,才能提高大豆的
本文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摘 要:在甘肃张掖引种枸杞,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绿色食品枸杞生产技术的初步探索,旨在为张掖市进行示范推广绿色食品枸杞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甘肃;张掖;绿色食品;枸杞;生产技术  宁夏枸杞为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植物,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主产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栽培历史悠久。它抗旱耐瘠薄、抗盐碱能力强、生长温度范围广,因此成为盐碱地改良、绿化的先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