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东北寒地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上的应用,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来讲,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栽培意义重大,要完成多个目标共同实现。因此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管理,使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东北高效稳步的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的东北,必须坚持把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改善水稻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能够让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更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很大贡献。如今,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加强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各种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作物生理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气象学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作物的高效优质的生产;最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也为粮食作物的高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2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 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 cm,穴距16.5~19.8 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 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 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品种的研究依然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而要保证这一课题的完美实现,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增强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产量,就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更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变相的节约。因此在研发领域,工作人员应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将无公害技术与提高稻米产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利用方式,把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融合在一起,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另外,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等,这些化学药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效能好、毒性弱、残留少的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研究,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保护水稻产品与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 就目前来讲,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栽培意义重大,要完成多个目标共同实现。因此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管理,使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东北高效稳步的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的东北,必须坚持把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改善水稻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能够让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更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很大贡献。如今,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加强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各种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作物生理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气象学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作物的高效优质的生产;最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也为粮食作物的高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2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 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 cm,穴距16.5~19.8 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 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 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品种的研究依然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而要保证这一课题的完美实现,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增强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产量,就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更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变相的节约。因此在研发领域,工作人员应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将无公害技术与提高稻米产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利用方式,把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融合在一起,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另外,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等,这些化学药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效能好、毒性弱、残留少的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研究,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保护水稻产品与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