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鸟共进早餐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耶路撒冷我家的阳台上。每天早晨我都与鸟儿有一个约会。约会始于多年前我第一次遇见我女婿的母亲的时候,她是一位大屠杀幸存者。当时在以色列。面包非常便宜。因为政府有高额补贴。只要当天的面包没吃完。很多人随手就把面包丢弃。
  亲家母对我讲。当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片面包皮都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死。她总是恳求邻居把丢弃的面包留给她,以便拿到街上去喂驴。
  亲家母的话让我难以忘怀。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扔过一片面包。可我居住的地方没有驴,我便决定去喂鸟儿。每天清晨,我都把面包皮或陈面包放在我家的后阳台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只要天气晴朗,我们都在那儿吃早饭。现在,鸟儿每天都会飞过来,和我们共进早餐。
  早上6点,已有一两只小鸟等候在我家阳台下面的树枝上。它们已经和我很熟络了。随着瞅瞅几声鸣叫,不一会儿。便会从周围的树上飞来30多只——或许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鸟儿。等待享用它们的早餐。
  从阅读中,我得知每年有470多种鸟儿光临以色列。这样一个狭小的地理空间竟能吸引如此之多的鸟儿,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这要归功于以色列独特的地理位置。以色列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处在欧亚鸟群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上。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沙漠的唯一的大陆桥。每年秋天,鸟群经由以色列飞往南方一直到达非洲:次年春天。这些鸟儿又经由此地向北飞回欧洲和亚洲。
  在面包旁,我还会放上一盆清水。鸟儿们也很欣赏此举——不是喝水。就是干脆跳到水里去洗个澡。到目前为止,造访过我家阳台的最稀有的鸟是一只红喉鹨。我在一本书里看过它的照片从而认出了它。
  那只红喉鹨身长约15厘米,翼展27厘米,喉咙和胸部皆呈赤褐色。红喉鹨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部。它往往在某一个冬季的早上突然出现,而其后的几个月,它又踪迹皆无,直到第二年春天它才再度出现。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同一只鸟。可我宁愿这样认为。它是因感受到我的热情。才记住了我家的阳台。
  请在自己的家里专门留出一块地方去亲近自然,比如养鸟、弄花、种草,这最能怡人性情。
  无论你的家里面多么典雅、舒适,在阳台上给自己留出一个地方。时常来这里俯瞰一下花园,或远眺一下绿树(若是自家没有花园的话)。在这里,你可以与大自然亲近,找到一份美丽与宁静。
其他文献
我不知那只蜗牛为何要费时费力地从壳里挣脱,或许是感受到了壳的“压迫”。  有人说,幼年时感到父母可敬,年轻时感到父母可厌,中年时觉得父母咔冷……许多年轻人总觉得父母用爱的“壳”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把爱的“壳”视为一种负担,总想挣脱那“壳”远走高飞,可是,这种“负”能减吗?  不错,父母有时唠唠叨叨,思想老旧,可父母的爱同蜗牛背上的壳一样,虽然有些笨重,却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失败时,他们给我们安慰:
期刊
[路子对你说]    上个月中旬,我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署名“竺颖”的读者来信。竺颖曾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读者,2003年第1期杂志上发表了她的一篇作文《青春的力量》,她写信来想要再买那一期的杂志,语气极其诚恳迫切。时间过去将近8年,如今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工作的人,2003年多数还没来到这里。编辑部开会的时候,我请大家帮忙找找那~期的杂志,结果谁也没有找到。这个遗憾成了我的心病,一
期刊
一只蜗牛拼命从自己的壳里爬了出来,并高声喊着“我也要减负”,“也”这个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它在效仿别人。减负可能并不是它自己的选择,它在“邯郸学步”,  不知道蜗牛有没有想过:离开自己看似笨重的硬壳之后,究竟还能生存多久?壳,可以说是蜗牛生活在世上唯一的工具和武器,有了壳它才可以躲避炙热的阳光,才不会轻易被其他动物伤害。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别人减负可能是因为各种事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想放松一
期刊
田歌,我们班的,高一女生,体育特招生。田歌生活很节俭,不吃肉不吃海鲜不吃一切贵的新鲜蔬菜,最爱吃食堂两毛一块儿的酱豆腐,还振振有词说某位伟人也好这一口,一女同学实在受不了她这种说法,反驳说伟人还同时爱吃红烧肉,田歌便闷头不语了,  我们不是势利眼,我们明白贫穷不是错。可是,田歌,不仅节俭,不仅变态节俭,还超级吝啬。你不可以向她借一块钱。一旦借了,她会反复地说“不要忘记哦”:如果还钱晚了,她会用“热
期刊
看到良机,不如抓住时机  杨 威  一个颇具经济头脑的人,偶尔发现路边有一个树根。他摸着下巴,眼睛直直地盯着树根,心中大喜:“哈哈!这个树根略经雕琢必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根雕,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越想越开心,就去找车子准备把树根拉走。可他万万没想到,在他走后,一个老汉拿着斧头,路过此地,看到树根,心想:“哈哈!我本想上山砍柴,却半路遇到个树根。真不错!”想到这儿,老汉毫不犹豫地抡起斧头……  前
期刊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是一句歌词。蜗斗背着重重的壳,怎能爬得远?怎毹爬得快?倒不如扔了轻松些,  只有减负,卸掉包袱,才毹轻装上阵。那只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只是瞬间的事,可它爬出来之前的思想斗争一定是十分激烈的。从壳里爬出来,意味着它不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蜗牛了,它一定在想,它的同伴会不会接纳它。可是,它毅然爬了出来,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生活中,有多少人像蜗牛一样,背着种种沉重的“
期刊
把作文写具体写充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写出事物的层次:由粗到细,由浅及深。怎样才能写出事物的层次呢?本刊将介绍几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本期介绍的方法是:由面到点。  由面到点,这个写作术语可能每个中学生都熟悉。可是,真正掌握这个写作技巧、理解这个写作技巧重要作用的学生,可能不多。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可能也没有针对这个技巧做深入的专项训练。由面到点这个技巧,是把作文写具体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技法
期刊
风夹杂着一股田野特有的香味不停地吹着,收割后的麦田很空旷,在我眼里.那田野甚至是荒芜寂寞的,我是一粒被农民遗落的小麦种子,孤零零地呆在麦田里,无依无靠,我还记得妈妈说过.成长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我现在没有这样的感受,  昔日温和的风.忽然带来阵阵寒意,正在熟睡的我被惊醒了,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四处张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一片白茫茫的,我刚想站直身子,却发现自已被埋在白花花的冰冷的东西下面,
期刊
童年    我的出生。对全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surDrise”(惊喜)。由于兄弟姐妹年龄差距很大。因此我出生的那一年,连大姐的孩子顾伟川都已经一岁了。  家里所有的姐姐都认为。我是所有孩子里面最调皮的那一个。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比如模仿父亲说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与现在呈现在公众面前“一本正经”的老师形象相比。很难让人相信。儿时的我是多么的无法无天。  小时
期刊
吆喝声也是可以入诗的。“卖花声里梦江南”,这是清人舒服一首题画诗中的句子。卖花声像一个悠长的美梦,如此入心的吆喝现已难觅。陆游写得更妙些:“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原来一声饱含诗情的叫卖。也能让人牵肠挂肚,一夜难眠。  卖花是高雅的商业行为,就当那卖的是清新的春色吧。但一般的人,更敏感于贴近生活的吆喝,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乡村里游走着担挑的货郎。先是拔浪鼓的声音,接着是或短促或悠长的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