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思想碰撞”的专题整合复习尝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历史教学骨干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南师大姚锦祥教授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学与评价》和南京市教研员袁廷虎老师《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使我对课堂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回校之后,不断结合自身课堂加以实践,适逢2017年12月我校组织“优学课堂”汇报,学校要求我上一节高三历史复习课,本着学思结合的理念,在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公开课中,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充分结合上述两位老师的理念进行了简要实践,现将进程汇报,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一、教學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主要阐述为:(1)“师夷长技”的主张。(2)维新思想。(3)新文化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西思想碰撞”这条主线之下整合相关内容,梳理思路,突出不同历史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中西思想的认识程度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前行的历程。
  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反馈信息来看,各个阶段时期中国人对中西思想的基本认识是考查的重难点,如2016年江苏卷主要对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的反思”,2014年和2015年主要是对“中体西用”的再认识,因此我们着重在复习中突出对这些内容的回顾与理解。
  二、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我校“优学课堂”的“有效先学”的教育理念,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我们主要是通过“问题导思”的形式进行学生的自主先学。因此,在本单元中,我们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1.近代前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这些进步思想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是向西方学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对待中西思想?3.近代前期中西思想的碰撞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如何看待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针对以上设计问题的第1题,我们主要是从实践阶段、背景、核心思想、学习侧重点与影响等角度以表格形式再次回顾基础知识。
  在本单元重难点中,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演变历程,主要通过材料呈现、问题引领的方式。如在“器物——师夷长技”的主张一栏中我们通过以下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李鸿章说:“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体西用说则提供了可以抵御顽固派攻击的另一种解说。另一方面,中体西用说也为洋务运动的演进与深化设立了限制。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对待中西文化的认识?王韬是如何评价魏源在近代思想解放中的地位?
  思考2:依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对中西文化是如何认识的?据此他提出了什么观点?
  思考3:依据材料三如何辨证的看待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从魏源到李鸿章他们都认可西方先进技术之处,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却有着不同看法,魏源认为中国传统制度与文化不能改变,而李鸿章则认为中国“文物制度”优于西方,却不能经世致用,因此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之说,而正是这种学说一方面从理论上去驳斥顽固守旧势力的理论攻击,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洋务运动的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化。
  在“制度—维新思想”这一目中,我们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四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布艺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康有为
  材料五 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严复
  思考4:康有为是怎样对待西方思想文化的?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体现怎样的特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5:概括材料五的主要观点。严复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此观点的?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潮对近代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维新派对西方的政治制度与自然科学进行了宣传,认为中国社会变革的要义应在学习西方的制度。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却无法将这种思想进行直面的宣传,采取“创造比较合乎中国社会需要的新的思想文化理念”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无论是维新思想指导之下的戊戌变法、还是三民主义指导之下的辛亥革命,去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未能成功,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进入学习西方的思想这一层面。
  在“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我们呈现以下材料:
  材料六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七 打破阶级的制度,实行平民社会主义;打破继承制度,实行劳动共同工作;打破遗产制度,田地应归为社会公产;他还提出两个信仰:平等的信仰和劳动的信仰。
  ——陈独秀《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
  思考6:据材料六,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思考7:陈独秀改造社会的信仰是什么?
  此则材料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一次重要的再认识,对新文化运动中代表人物就传统文化的观念,我们学生容易从教材中“打倒孔家店”等引起偏见,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对西方的绝对肯定。通过材料以及新的史料来说明这些学者没有“全盘否定”与“彻底摒弃”,中间还存在着“选择性表述”的说法,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与辨析能力;第7段使学生认识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来挽救当时的社会,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史实,归纳总结:师夷长技—经济工业化、维新思潮—政治民主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思想理性三个领域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历程,从而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正如何兆武先生所说:“不管其语境和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按我自己的理解,学问作为知识来说,无所谓中西,学就是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所以中学西学之争,争的肯定是背后现实的利益,而不是学术上的真理,学术上的真理没有中学、西学之争。作为学问或学术来说,有先后、精粗、正确与错误之分,但无所谓中西,谁先进就学谁的。”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学说之间的关系,为改变中国去寻找出理论支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在兼收并蓄的政策之下碰撞产生出的火花,我们中国人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的构筑中国时代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为我们提供精神指引,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
其他文献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从四年级开始,还选编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等数篇说理文。由于这类说理性文本,数量不多,篇幅不长,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曾经听一位新教师教一篇说理文。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内心非常渴望孩子们能认识这样一种对孩子们来说是崭新的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干涩地分析什么叫议论文,以及“论点”“论证”“论据”的含义。实际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儿童绘本,通过图画书中故事情节、多样的色彩以及丰富的形象进行教学。儿童绘本的运用不但能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美术课堂;融入  由简短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画组成的故事书就是绘本,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儿童绘本的特点有明显的相关,小学生十分喜欢。
期刊
【摘 要】如今,STEAM教育逐渐进入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对科学课而言,STEAM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科学课课时有限,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科学课中渗透STEAM教育。“光”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单元,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融合了技术、数学、艺术、工程等学习。本文以构建真实课堂、激发学生原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宗旨,具体来阐述在“光”单元教学中的STEAM学习。  【关键词】光;
期刊
【摘 要】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是欣赏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欣赏教学对系统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何多维引导,让欣赏教学绽放魅力?本文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欣赏教学绽放魅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让欣赏教学绽放魅力;整合学科搭建平台,让欣赏教学绽放魅力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欣赏教学;主体地位;欣赏兴趣;整合学科  美术欣赏教学是指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它集声、光、电于一体,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视听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信息技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名录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用语凝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直梦想着寻找一款深受众多学生喜爱和追捧的编程软件。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也可以承载他们的奇思妙想,完成学生的创作梦。直到Scratch悄然无息地走进我们的小学信息课堂。虽然它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久,但它魅力四射,学生都为它着迷。Scratch采用拖曳组合指令图块的方式编写程序,省去识记指令的苦恼和逐行键入指令的繁琐,消除学生学习编程的畏难情绪。因为喜爱,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论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要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误区;合理利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
期刊
【摘 要】时代的进步,科技服务的日渐深入,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好事,但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等诸多因素,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以增长自身知识能力的时间相比于游戏、社交等课余活动的时间,少了许多,以至于网络这件科技利刃成了青少年,特别是初中孩子荒废学业的“帮凶”,致使大部分家长或社会人士大声疾呼“让孩子远离网络”。事实真得如此吗?本文基于网络背景,立足初中语文后进生的现状,试
期刊
【摘 要】琅琅书声是校园最美的乐曲,是语文课的标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朗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增强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职高的学生语知基础薄弱,词汇积累太少,因而,职高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朗读,让“读”占据重要位置。  【关键词】兴趣;语感;理解内容;帮助写作  时下职业高中的许多语文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语文课堂上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职高学生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的到来,改变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和研究者,教师由原来的课堂统治者变成了课堂的引领者。这一变化有利于彻底了解知识内涵,进行拓展研究。  【关键词】互动;启发;高效;融入;和谐  一直以来,占据课堂的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着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点,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