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由此,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重视发展下一代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老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病:
  1 断章取义,缺乏准确性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在没有认真通读全文,把握重点词句的情况下,摘取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甚至是毫不相干的词句作为自己的理解。如:我在教《第八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时,我要求学生画出生词,其中有个生字叫“仗”,文中是这样写的“打了七次仗”,有同学画了“七次仗”,有同学画了“次仗”。又如:在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学生往往是在文中随手拈一句了事。
  2 望文生义,缺乏深刻性
  学生在理解句子或词语时,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过多的不加区分的使用或者完全脱离了文本进行理解就显得不太适宜了。如六年级的一次阅读训练,文章的题目是《冬天不要砍树》,讲的是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不应该对别人或者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困难、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有一题要求是说说“冬天不要砍树”的意思,有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在冬天这个季节里,我们不能砍伐树木。
  3 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
  学生在理解文章或回答问题时,有时会抓住一个或两个要点,就以为理解了文章或完成了答题。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有位老师在教学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时,让学生谈谈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是怎样的,回答的同学都是只谈了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忽视了海洋发脾气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他们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只抓住了一点,就以为抓住了全部。
  4 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
  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常常会机械地套用某些词句或凭借自己已有的认知习惯,将某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想当然地作为理解。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检查学生自读效果时,不少学生竟然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节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读破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在分析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后,我们又会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弥补这些不足,使他们的思维逐步的具备准确性、深刻性、完整性、灵活性呢?还是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吧:
  第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问。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学生在预习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疑惑,我就要求用圈划法将在阅读过程中的疑虑表示出来,在书上留下思考的轨迹,并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把问题写到质疑本上,学生提出問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动了脑筋思考了,我就加以表扬,用引趣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想象,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从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第二,激发学生课上提问。古人云:“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在讲读课文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解疑答惑。如在教《我在波浪上读书》时,有位学生提出:“死海含盐最高,这是为什么?我想弄明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因为死海地势低,有的说约旦气候热。众说纷云,各抒己见。有的同学反驳道:“我国柴达木盆地海拔很高,为什么察尔汗盐湖里有盐没有水,能说含盐量与地势有关吗?”“至于说到气热炎热,那非洲还要热,为什么尼罗河不含盐?”针对学生的争论、质疑,我不急于解答,而让学生回去查资料,解释疑难。第二天,有位学生找到了答案,解决了疑问:“因为流入死海的河流,周围全是沙漠和石灰岩,河水里含有大量的矿物盐,死海没有出口,这些矿物盐只好留在里面,所以死海的盐份越来越高。”通过质疑问难,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获得了新知,更是培养了学生寻求知识的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学后提问。在讲读分析完课文后,我留一些时间,问学生是否都懂了,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整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理解,进行再质疑、解疑,能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提高阅读效果。
  第四,启发联想,拓宽思维路子。联想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开发智能。如《田忌赛马》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这是一句重要的话。“各自”是关键词,如何分法对方并不知道,因此出场的顺序可由各自任意确定。第二次赛马,孙膑正是利用这个比赛规则上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调动出马顺序的策略,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孙膑的策略不但无法实行,并且也不再可能胜出。只有注意了思维的训练,才能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达到目标,学生的阅读思路才能够开阔。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教学上,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参与课堂的愿望。教师应力求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期刊
青少年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因个性的差异,兴趣的不同取向以及学习的不同效果必然会产生一些甚至一批学困生。那么如何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全面合理地转化好这一群体,就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且必然要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1 學困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发展特
期刊
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扩大他们的视野。在习作指导中,用语言、手势、板书、挂图等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运用电教媒体才能收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
期刊
因其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达到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生字识字的目的。  1 激發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1.1 保护好奇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想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氛围,就要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一员,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寻宝人,体验发
期刊
1 激趣导入,扣题质疑  1.1 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1.2 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今天,我们就跟随我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1.3 齐读课题。  1.4 质疑课题。  1.5 学生交流疑问。  1.6 同学们的问题问的真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了这些资料,这些问题
期刊
养成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对“祖国的希望”的养成教育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并常抓不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
期刊
在新课改趋势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可喜局面。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关于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我的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小学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即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我”就是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
期刊
素质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好、更快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这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实践、改进才能解决。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 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有
期刊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初中阶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教师“团结进取、拼搏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动力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根源。学校教师要有踏实工作、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教师要“维护大局,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爱生乐教”,热爱自己的学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真心、真情地投入工作中,并一直努力坚持把自己工作做好。尤其是老教师师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活动阵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1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七年级数学课本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引言中以著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