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自己不是“好妈妈”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怀着“爱”,而不是“担心”去做父母。
  
  不要以孩子的反应评判自己
  最近发现这样一类妈妈: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一个“好妈妈”,所以长大后极力去成为一个“好妈妈”,随时担心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处处以孩子的反应或表现来评判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
  听起来像绕口令,但是你大概能明白我形容的是哪种妈妈。是的,这种妈妈很努力,但是很遗憾,她们很难成为真正的“好妈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妈妈内心怀着恐惧,而不是对自己的信任。
  小时候因为对自己的妈妈失望,于是暗暗发誓将来一定不这样做妈妈,长大后“极力”地去做,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够好,这样几乎必然导致过犹不及;
  随时担心自己做不好,这种过于不自信会导致自己内心的状态很不稳定。孩子是以适应父母来建立界限的,父母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内心状态,界限不定,孩子也就建立不起良好的界限;
  以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来评判自己,除了内心不稳定之外,还是一种没有自我的表现,会影响我们做人的自然和自在。无论我们做什么角色,首先都是建立在先做好自己这个人的基础之上,如果“自我”不够,怎么做父母呢?
  总之,怀着上面这样的心态,是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妈妈”的。
  
  先接纳妈妈的“有限”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坏妈妈”,只有“有限”的妈妈。
  我们这代人的妈妈都是上一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这个年代的人,等级观念(长幼、高下、尊卑、先后)通常比较重,她们不懂得孩子和她为平等主体;她们很少被有效地重视过,所以也不懂得教孩子重视自己,也不懂得重视孩子的感受、意愿;她们在那个年代(动荡、极端个人崇拜、观念硬化、生活艰难)中,为了生存和适应,她们必然有很多扭曲,很难建立一种人性的态度去对人、对己,从而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个人性的妈妈。更不要说一些特殊的个人经历,比如生存过于艰难,父母有一方常年生病或者早逝,或者父母有特别的遭遇,这些影响都是真实和坚固的。尤其重要的是,她们没有我们这样好的机会去学习,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知识。
  如果我们在父母那里没有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欣赏、被保护、被支持、被接纳的话,这首先说明他们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这些得到的更少,甚至少得可怜或者从未有过。而他们没有,也就不能够给我们,他们没有,就可能找我们来要,因为我们是最爱他们也最有机会帮到他们的人。
  如果你不能看到并允许父母存在这种“有限”,你接纳自己的“有限”,也是困难的。
  
  不必否认自己曾经感到痛苦
  你不需要否定自己的痛苦或者不满,那确实是存在的,幼年和父母的互动中感受到的痛苦、不满,都是真实的,但童年绝不仅仅是这些,除此之外也有满足和希望。否则我们怎么能成为现在的我们呢?你或许因为烦怨的覆盖而感觉不到,那没有关系,你可以先知道这一点。
  生命是一条线,本来是平顺的,就像时间一样平顺,每天都是24小时,每个小时都是60分钟,每分钟都是60秒,从来没有多出来,也从来没有少。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的资源,即便是那些看上去不那么愉快和满意的经历,也包含着我们的资源,比如小时候妈妈特别苛责,那常常会让你生出认真和高标准,比如小时候父母没有足够的保护你,那就会去磨练自己的独立⋯⋯你很可能也会过头,但没有关系,你可以去觉察和善用那些资源,并学习一个适宜的分寸。若能如此,你就能够更为有力而变得从容。
  但是当我们还小的时候,还没有能力这样看待和面对一些问题,痛苦就压抑了下来,慢慢在心中成了一个大大的结,我们会感到过不去,甚至生命力被磕绊住。
  不需要否定幼年的痛苦和不满,甚至你可以抱怨和愤恨(当然我不提倡直接对父母讲),但是不需要压抑,而是需要处理。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也可以求助于人,比如心理咨询师。不论用什么方式怎样处理都可以,重要的是你能把那个结打开,让生命变得平顺,让自己重新拥有那些资源。
  当你能够把这些功课做好,你不会再担心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在你的心里已经没有“坏妈妈”。当“坏妈妈”消失,“好妈妈”也就不在了,你只是一个妈妈,这一点和你的妈妈一样,你们都是在尽自己所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妈妈,只不过,因为生命是向前的,我们比我们的父母懂得更多更好,也更有能力更有机会。
  当我们出于爱而不是担心去做妈妈,做“妈妈”就不再是一种焦虑和担心做不好的义务,而是成为一种享受,一个庆祝。
  顺便说一句,我上面说的任何关于“妈妈”的,也同样适用于“爸爸”。
其他文献
山东省妇联副主席范晓丽、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秦守政、山东省关工委副主任王永清、山东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洪柱、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陈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在祝你幸福杂志社社长总编郝岚峰、副社长李振宏的陪同下观看演出。    金秋泉城,喜讯传来——《最家长》办电视晚会了!  10月23日,下着淅沥的小雨,但山东广播电视台400演播室里热潮起伏,掌声不断。原来,由《祝你幸福·最家长》冠名、山东电视台少
期刊
怀着对素质教育的困惑、矛盾与无奈,在编辑的鼓励下,我今天中午和儿子就我们家的素质教育进行了一次谈话:    桥爸:回顾咱们家的素质教育,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但好像是跑偏了点,以至于你现在的整体现状不尽人意,你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接受者,如何看待目前社会对你们这一代实施的“素质教育”?  桥:我认为素质教育本身没有问题,是一种进步,但先进的素质教育基础遭遇到了较落后的社会用人制度,如果继续如此下去,国
期刊
我们都遇到过雷锋,在不同的时代,他(她)都给了我们向上的力量,今天,这种力量要像薪火一样传下去。    雷锋的精神感动过每个人。  其实,爱和善一直都在。    @窗边的大豆豆:我爸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有天去县城取录取通知书。回家时遇倾盆雨,不仅迷了路,还差点被大水冲走。有个铁匠把他从水里救出来,给他做饭吃不说,还把热炕留给我爸,自己抱着麦秸在炉子旁打了个地铺。素昧平生,竟得到如此帮助,我爸非常感
期刊
教育孩子怎样才算成功?  以全市第19名的成绩考入济南市外国语学校,算吗?高中毕业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得到自由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的是法律,却凭着骄人的能力荣获“新丝路”全国十佳模特?放弃高薪工作考取国外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副主委骆宝臻女士的眼里,女儿这些成绩算不得什么,让她欣慰的,是她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家庭素质教育”初见成果:女儿的生活能力很
期刊
父母总担心他被欺负,结果是,他更受“欺负”。    小明和父母一起来咨询的,父母介绍情况时小明有些心不在焉。我让他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他的语调很平淡,像是在说着与己无关的事。在他父母的口中,我了解了小明的大概情况。    他是父母重点保护的“神童”  小明是独生子,母亲36岁时才怀上他,因此,一出生,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更是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将来能成大器,于是对他进行超前教育。效果也挺明显
期刊
梦境中去世的亲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梦到逝去的亲人    经常有读者来信说梦到了逝去的亲人,问这样的梦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梦到逝去的亲人?还有人问,是不是父母在另一个世界思念他,所以托梦来看望?其实,所有的梦都是做梦者自己的内心投射,与已经去世亲人的意愿没有关系。而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梦到逝去的亲人有不同的心理原因,也有不同的解释。  1.梦到逝去的亲人只是一种自然
期刊
“魔”高一尺,“仙儿”高一丈。    最近,女儿迷上了“魔仙堡”,“神仙姐姐”成了她的新偶像。家里的丝巾、头饰、化妆品加上她的无限创意,将她彻底地包装成一个小妖儿。这不,她自诩是“最美丽的小魔仙”。原本整洁的房间,在成为“魔仙堡”后,也变得一片狼藉。  被逼无奈的我,也开始魔法变身。摇身一变,成了神秘的“神仙姐姐”。   房间里乱糟糟时,“神仙姐姐”就来信说,她要教“小魔仙”快速“清障术”,魔法口
期刊
沙子没有那么脏,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也没生病。    “妈妈,妈妈,快来吃我做的饭啊!”采小妞在阳台上大叫,“喏,这是馒头,这是菜菜,这是稀饭。”  哈哈,我家闺女是不是很能干啊,才两岁半就会做饭了!其实啊,这些“饭”的材料都是——沙子。没错,这是采小妞最近特别沉迷的玩沙子过家家游戏,不仅乐此不疲还花样百出呢。
期刊
《最家长》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说的是关于素质教育的困惑——      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家长,我很推崇素质教育。我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引导孩子的兴趣,循循善诱,不逼迫、不给他压力。而且,我自觉承担起了“拾遗补缺”的活儿,将素质教育在学校中名存实亡的部分,比如说自然课、实验课、信息技术甚至体育课都由我这个当爹的在家里给儿子大补。  但在前有“狼爸”后有“
期刊
我们中国教育有自己的许多优良传统,如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回归”,教育改革就是回归常识。常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不用证明的公理。我们的今天的教育在许多方面被扭曲了,必须回归人类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    Q:学唱歌、跳舞上兴趣班就是素质教育吗?  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当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它们远远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或者说一句到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