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如何发展学生个性三个方面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几点尝试性的探析。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 ;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注重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是学校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营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个性
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一般是指发展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但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也拥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发展优越性。
二、体育与健康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体育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个性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学生终身的一项活动,对人的个性的塑造是长久的和起稳定作用的,尤其是对人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观察判断、思维等智力都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第四,体育运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学生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增强学生融于社会的自信心。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学生个性方法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且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安排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对每个学生都有“适当”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如在篮球教学时,笔者根据不同的运动技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接触篮球运动项目时间少的学生的目标是在一堂课中了解体会运球和一些投篮的基本技术,而“中等水平”组则是掌握难度稍高的行进间投篮技术,“高水平”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
2.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树立锻炼意识。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3.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所在,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4.灵活处理教材,使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灵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如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选择教材中没有但符合学生心理的,诸如《兔子舞》等欢快愉悦的音乐舞,让学生尽情地舞动,有自由展示的空间。
(二)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精心安排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环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编排有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完成从产生兴趣、勇于实践到敢于创造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心灵感悟的统一,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
1.感知试练。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2.观摩演示。
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学生在旁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学生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这是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的演示、观察与评价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勤勉多练。
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
4.提高评价。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主体积极参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学习评价可通过自评、互评以及师评进行。
5.展示竞赛。
教学时,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展示,比较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三)采用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靠学生。如耐久跑是一项很难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跑练形式,运用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息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目的,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此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引探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等。
(四)以自编操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家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之后,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落实,而课间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积极开展班际自编操活动,充分展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首先是开设自编操基本知识讲座,让学生明确创编自编操的原理,并传授一些创编自编操基本的动作术语和基础的动作(如平举、斜上举、上举、踏步、跑跳步、点步、击掌、扩胸等),指导学生看自编操图片,看教科书,上网查阅资料等,让学生先有认识基础。其次是提出创编自编操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创编自编操要结合班集体的特点;创编的自编操要有名称、图或图片、文字说明;创编自编操后要有感想等。
在学生创编中,充分运用“帮助”形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先鼓励学生自己小组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如果经过努力还是不行,就给他们一点提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成果展现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音乐的伴奏下,各班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口令响亮,节奏准确;学生展示了舒展大方、娴熟自如、灵活敏捷、富有节奏感、富有力量和感情色彩的优美动作。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好地把体操动作与各运动项目的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展示,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了解、研究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李洪军.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EB/OL].http:∥www.teachercn.com,2009.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 ;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注重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是学校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营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个性
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一般是指发展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但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也拥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发展优越性。
二、体育与健康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体育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个性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学生终身的一项活动,对人的个性的塑造是长久的和起稳定作用的,尤其是对人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观察判断、思维等智力都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第四,体育运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学生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增强学生融于社会的自信心。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学生个性方法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且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安排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对每个学生都有“适当”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如在篮球教学时,笔者根据不同的运动技能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接触篮球运动项目时间少的学生的目标是在一堂课中了解体会运球和一些投篮的基本技术,而“中等水平”组则是掌握难度稍高的行进间投篮技术,“高水平”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
2.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树立锻炼意识。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3.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所在,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4.灵活处理教材,使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灵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如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选择教材中没有但符合学生心理的,诸如《兔子舞》等欢快愉悦的音乐舞,让学生尽情地舞动,有自由展示的空间。
(二)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精心安排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环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编排有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完成从产生兴趣、勇于实践到敢于创造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心灵感悟的统一,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
1.感知试练。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2.观摩演示。
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学生在旁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学生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这是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的演示、观察与评价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勤勉多练。
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
4.提高评价。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主体积极参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学习评价可通过自评、互评以及师评进行。
5.展示竞赛。
教学时,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展示,比较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三)采用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靠学生。如耐久跑是一项很难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跑练形式,运用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息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目的,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此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引探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等。
(四)以自编操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家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之后,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落实,而课间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积极开展班际自编操活动,充分展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首先是开设自编操基本知识讲座,让学生明确创编自编操的原理,并传授一些创编自编操基本的动作术语和基础的动作(如平举、斜上举、上举、踏步、跑跳步、点步、击掌、扩胸等),指导学生看自编操图片,看教科书,上网查阅资料等,让学生先有认识基础。其次是提出创编自编操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创编自编操要结合班集体的特点;创编的自编操要有名称、图或图片、文字说明;创编自编操后要有感想等。
在学生创编中,充分运用“帮助”形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先鼓励学生自己小组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如果经过努力还是不行,就给他们一点提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成果展现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音乐的伴奏下,各班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口令响亮,节奏准确;学生展示了舒展大方、娴熟自如、灵活敏捷、富有节奏感、富有力量和感情色彩的优美动作。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好地把体操动作与各运动项目的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展示,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了解、研究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李洪军.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EB/OL].http:∥www.teachercn.com,2009.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