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流变与家族礼制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类型,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强烈的防御性。事实上,它就是有永久居民的大型堡垒,往往一个家族上百丁口在其中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聚族而居的大型堡垒
  闽西永定宣传土楼最早,世人皆知客家土楼。后来,漳州人盘点家当,发现闽南地区也有不少土楼,数量和质量都不亚于客家土楼。所以我们今天称呼福建土楼,比较准确的说法是闽西南土楼。
  2005年初,我与曲利明从永定翻越博平岭,进入平和、南靖,沿途走村串户,参观了不少土楼。曲利明是拍摄土楼多年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许多土楼画册,有他导游,此行几乎将永定与平和两县的著名土楼一网打尽。后来,我又有机会走访华安县与南靖县的一些土楼。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这四个县的山区,漫山遍野。它们让人过目难忘。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类型,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强烈的防御性。无论方楼、圆楼还是五凤楼,每一座土楼,都是由生土夯筑成的固若金汤的堡垒,大门厚实,高墙上留有枪眼,楼内有水井和谷仓,遇到围攻可以坚守数月。土楼的另一个特点是聚族而居,往往一个家族上百丁口在其中传宗接代,生生不息。事实上,土楼就是有永久居民的大型堡垒。
  堡垒就是堡垒,哪怕再豪华再科学,生活在其中也不会很惬意。那是一种准军事化生活:屋舍俨如兵营,空间狭窄,采光有限,排污不便,缺乏隐私等等。从民居演变的角度看,土楼的出现其实是历史性的退步。闽西客家核心区长汀、上杭、宁化很少土楼,便是明证。事实上,客家地区的主流民居是九井十八厅,一种府第式建筑。另外,富裕的闽南沿海平原,主流民居则是府第式红砖大厝。
  建筑样式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惯性。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永定、南靖还有不少乡村继续建造土楼,并模仿旧制,只设一门,一二楼不开窗。田螺坑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已是和平年代,移风易俗多年,看上去与动乱时代的民国土楼区别仍然不大。
  所以,土楼引起我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它多么先进,而是它既然落后,为什么有人愿意去住?土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如何实现古人聚族而居的理想?
  
  族群冲突的建筑遗存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博平岭山脉两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博平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一列大山脉,与海岸线平行,东北接闽中戴云山脉,西南越过省界延伸,进入广东境内称莲花山。雄伟的博平岭—莲花山是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其东,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沿海平原——漳州平原和潮汕平原,其西是闽西和粤东山地。
  值得注意的是,博平岭—莲花山还是人文地理分界线,山脉以西,生活着说客家方言的族群,山脉以东,生活着说闽南方言的族群。因此,博平岭东西两麓山间河谷里散布着的成千上万座相互戒备的土楼,有力地暗示着族群间的矛盾和冲突。我相信,土楼民居是族群冲突的建筑遗存。
  考诸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宋元以前,山高谷深的博平岭地区还是莽荒之地,人烟稀少。明代以后,闽西和闽南地区开发殆尽,人口增加,移民向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山深处推进,两大族群在博平岭地区正面相遇,共同开发。明朝廷一口气在博平岭周边添置了永定、漳平、平和、诏安、宁洋和广东饶平等新县。
  明代的闽西南地区极其动荡,除了绵延不息的倭寇侵扰,地方志还记载了大量的 “山贼”、“饶贼”、“漳贼”和“潮贼”的动乱。对于闽南地区来说,威胁最大的是“山贼”和“饶贼”,前者是来自博平岭以西汀州府山区的客家武装,后者指来自广东饶平西部山区的客家武装;对于客家地区来说,最危险的是说闽南方言的“漳贼”和“潮贼”——来自漳州和潮州的地方武装。这些称谓,反映了福佬人(闽南人)与客家人两个族群冲突的史实。
  崇山峻岭,匪寇横行,加上为争夺土地、水源和山林等生存资源,宗族、族群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博平岭地区的居民被迫聚族而居,筑堡建寨自卫。这样,就地取材、集战备与日常生活为一体的土楼,成为最理想的防御性民居,风行整个区域。现存绝大多数土楼建于清代以后,许多著名土楼事实上建于20世纪,例如永定的振成楼,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
  
  闽南人有始创之功
  谁是土楼的首创者?客家人还是闽南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最早的土楼。
  让研究者大吃一惊的是,具有可靠建造纪年的早期土楼,竟然不在博平岭山区,而是在闽南沿海地区。漳浦县有5座明代土楼,最早为绥安镇马坑村的一德楼(内方外圆楼,1558年)、霞美镇在田村的贻燕楼(方楼,1560年);华安县也有多座明代土楼,包括一座最早的圆楼——沙建镇岱山村的齐云楼(椭圆楼,1590年)。而永定县有可靠年代可考的最早土楼是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承启楼(圆楼,1628年以后),晚于闽南地区半个多世纪。
  文献记载也支持实物证据。《漳浦县志》载嘉靖年间林偕春的《兵防总论》,谈到漳浦土堡的起源:倭寇来侵,村村逃亡,“而埔尾独以蕞尔之土堡,抗方张之丑虏。……自是而后,民乃知城堡之足恃,凡数十家聚为一堡,砦垒相望,雉堞相连。”这里说的土堡,是否我们今天所说的土楼,难以确认。其实,闽南民间经常将土堡、土楼、土寨等名称混用,土楼就是土寨,圆楼就是圆寨。
  明万历《漳州府志》亦曰:“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年(1561)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等地尤多。”这里明确提到土楼,同时还列出各县的土城、土楼、土围和土堡数字。可见,明代中后期,土楼已经大量出现于漳州沿海地区,最初是用来抵御倭寇的。
  清初,为了封锁台湾明郑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政府施行“迁界令”,坚壁清野,沿海30里居民集体内迁,房屋城堡悉行拆毁。今天漳州沿海地区土楼遗存很少,与这一事件有关。施琅平台后,海疆无事,残余的土楼也基本废弃。倒是漳州西部博平岭山区的族群冲突愈演愈烈,闽南人于是用防御倭寇的土楼技术对付客家人,而后者迅速学会这一绝招,修筑起更加巨丽的土楼。大山两麓,楼寨相望,壁垒森严。
  清道光年间,澎湖人蔡廷兰路过博平岭,沿途看到许多土楼,他在《海南杂著·炎荒纪程》中写道:“余观自琯溪以南至惠、潮二郡界,高陵深谷,复嶂重溪;其人架土楼环山而居,幽棲岩壑,最易藏奸……”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的《闽粤土楼的起源与发展》一文,对土楼的研究最为客观公允,他的结论是:“它(土楼)因御倭抗倭需要而兴,所以最早在漳州沿海地区被创造出来;由于闽南、客家两大族群接触的界面最需要这种土楼,所以土楼在博平岭山脊两侧的大山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闽南人有始创之功,客家人则在土楼文化的丰富、发展方面充分展示了聪明才智。”
  
  土楼空间的礼制秩序
  古代中国人的理想是聚族而居,四世同堂。这一在和平时期相当奢侈的梦想,却变成了土楼生活的日常现实。世界纷繁动荡,土楼人画地作狱,用一堵最厚实的高墙把自己围困起来,数百个血缘共同体成员朝夕相处,生死相依,共享家族的光荣和屈辱。不妨说,土楼就是一种家族建筑。
  闽南人和客家人,都以中原正统文化自居,十分重视宗族制度。土楼的建筑空间,也体现了敬奉祖先、尊卑有序的礼制观念。
  五凤楼富丽堂皇,是府第式四合院建筑的一种变体,永定县最多。最典型“三堂两横”式如永定大角塘村大夫第,中轴线上有前、中、后三堂,中堂为祭祀和会客用,后堂高昂,为族中长辈所居,辈分较低者分住两侧横屋。从外面看去,屋顶歇山向前,前低后高,层层跌落,左右对称,主次分明,体现出严谨的空间伦理秩序。
  现存土楼中,方楼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方楼具有明确的方位感,围绕着一条从大门延伸的纵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起整个建筑空间。南靖和贵楼的屋顶前低后高,四周24间房对称排列,围合起一个内院,院中设祖堂。方楼的空间关系比较简单,没有五凤楼那么强烈精致的等级秩序。
  圆楼是中国建筑里的另类,因为它缺乏方位感,等级淡薄,几百个大小相同的房间,很难表达复杂的家族礼制。想一想圆桌会议,我们就知道,圆形体现了民主与平等的精神,这也是专制社会里圆形建筑物罕见的原因。所以圆形土楼起源虽早,并不普及,真正流行要等到民国以后。据黄汉民先生调查,南靖县梅林、奎洋、船场三镇128座圆楼中,95%是二十世纪所建,其中63幢圆楼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
  河坑土楼群是明显的例子,村里有十几座方楼和圆楼,其中方楼的建筑年代均早于圆楼,多数圆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说,圆楼空间大,采光好,住着舒服。这是今天的观念。在古代,建筑礼制高于居住舒适。
  那么,古代的圆楼是如何解决建筑礼制问题呢?每座圆楼都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圆心,正好起造一座天厅,成为家族的信仰中心和议事中心。通常,一座圆楼只有一个大门,大门的方向就是天厅的朝向,有些土楼圆心没有建造天厅,神龛于是设在正对大门的开间里。传统中国的建筑,人神杂居,神灵和祖灵总是最重要的,占据最显赫的位置。圆楼难以区别家族成员的尊卑,但强化了人神(鬼)之别。整个家族住在相似的屋子里,围绕着至高无上的祖堂,将日常生活演绎为一种永恒的祭祀仪式。
  土楼民居以有限的空间,出色地表达了传统家族礼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古代的居住理想,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因为这样,一座土楼,不仅仅是一座躲避乱世的堡垒,还是一个让整个家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形态
  与宗祠类似,土楼中的住房分配也有明确的等级规则。在最初的房间分配中,一般一个家庭会分得一个竖向的单元,在这个竖向单元中,一层通常用作厨房和客厅,二层为仓库,三层、四层是卧室(二宜楼四层是祖厅)。方形土楼有正房、厢房和倒座之分,有高辈分老人的家庭住在正房部分,无高辈分老人的家庭住在厢房部分,圆形土楼单元之间差别虽然不大,但在民国之前也有类似的分配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子孙成婚,人口变化之时,宗族还会按照辈分、长幼的顺序进行调整房间分配,力图使每一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这种规则之中,即便部分家庭有经济实力,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也不会有很大的余地,因此他们常常会选择另起炉灶,主动到土楼之外另建新屋,这样,土楼中的人口总不至于太多,经济实力也总是较为均等,有利于家族的日常管理。
  在这样的土楼中,除了分配给自己家庭的小单元之外,其余一切设施都是公用的,包括祖堂、门厅、天井、回廊、水井甚至土楼的外墙屋顶等等。如何对这些公用设施进行修缮呢?除了族长的号召与调度之外,成熟的经济制度也可作为保障。一些土楼有本家族的“公田”,有些公田是由开基祖留下的,有些则是那些绝嗣的家庭捐入的。这些公田不会分割给各个子孙,任何一个家庭无权继承,公田使用由家族中的长者决定,各个家庭轮流耕作,收入用于公益。与此类似的,土楼内公共设施的卫生清扫也分配给各个家庭,每家一天,按顺序轮换。较为繁重的工作则在固定节日由大家合作完成,譬如端午节有清理水井的活动,依然是每家出一人,从开井盖,到下井清淤,直到最后将淤泥运出土楼,宗族成员各司其职,再繁重的工作也会简单很多。而具体到每个小家庭之中,一个竖向单元往往只有一个厨房和一个餐厅,所以一家十几口人的伙食,也需要媳妇们合作解决,等到男人们回来,一起吃饭。
  人来人往,土楼的大门门厅成为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货郎担货下乡在此歇息,人们也到此购买杂货。通常门厅的一边会放一块石条或木凳,供人们休息谈天或者开个小会,另一边放一架脚踏的石臼,用来舂米、捣年糕。一般土楼里居住几百个人很常见,承启楼曾经居住过1000多人,石桥村的顺裕楼也曾居住过900多人——这样多的人,即便每天认识一个,将土楼中的人认全也需要三年的时间!大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着共同的祖先,彼此却未必熟识,这便是土楼家族生活中较为真实的状态。
  早期的土楼大都比较小,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才出现了那些屡屡让人“震惊”的大型土楼。据史料记载,永定人种植烟草的面积“十居其四”,种植烟草的利润是水稻的四至五倍,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便在家乡购置土地,建造土楼。随着烟草销往海外,永定、南靖一带的商人大量移民南洋、台湾等地,他们或将钱汇回家乡,或亲自回家主持修建土楼,于是土楼难免有炫富的作用,其宏伟壮观的效果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当初商人们修建土楼肯定梦想自己的子孙们将土楼住满。可如今,土楼中的宗族组织已渐趋解体。当我们再次来到土楼,从前那大家族的梦想再度浮现,我们也随着前人的脚步,再次回到起点。
其他文献
聚族而居  为了寻找聚族而居的现代样板,我们踏访了闽南与闽西的多处古厝大宅与土楼。这些昔日风光的古堡大宅,大部分现状相似,儿孙谋求更好的生活与居住环境,纷纷迁出。大宅里日渐冷清,生活其间的最后一代人,都已年迈,古厝已全无朝气。    聚族而居,是古代中国的理想,也有必要的现实需要,在听天由命的时代,无论对抗人世动荡,还是自然压迫,都使聚居抵御外力干扰甚至逼迫成为必然的需求,而血缘是最容易的联结。于
期刊
在全国城市中,这个九月,喜乐莫过于厦门。  本来中秋节是一年乡愁别绪的决堤期,厦门独独不悲不怜,祖上有趣,发明了中秋博饼游戏,既然怀念,不如相见,一副骰子把大家圈在一起,圈亲戚,圈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客户,圈原本不相识的人……。大家围聚一张桌子,一边寒暄着往往久未谋面的情分,一边手上忙活掷骰子,讨当年的彩头和喜气,叮当作响中沸腾着欢声笑语。一年年传承下来,博饼愈演愈烈,类似微博@的能量,除了圈
期刊
十二 星座每月星程大揭秘!  本月首先需留意的重要天象是,从上个月26号土星开始在天秤座逆行,并且将持续到年中的6月。在土星刚开始逆行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会特别感受到来自某方面的重大压力和责任,因此坦率地说这个月并不适合开展新的计划,即使是旅行也不容易让人感到轻松。不过,换种角度看,旅行或可成为一个减压的好办法。  受土逆影响,天秤及其对宫的白羊座,以及和土星呈四方格局的巨蟹、摩羯,会发现本月有一些
期刊
进入年度好书评选季    《巨流河》   齐邦媛 | 尔雅出版社出版  港台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好书评选主要有《中国时报》的“开卷好书奖”,金石堂书店的“最具影响力的书”和《亚洲周刊》的“十大好书”。现在,前两项评选均已出炉。  而大陆也有多家媒体已经评选出年度好书,已知的有《晶报》、《深圳商报》、《中华读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市快报》、《新周刊》、《新京报》、新浪网等。  从
期刊
只有活着的人,活着的传统  才令历史文物建筑甚至法定古迹变得有意义有活力  香港大部分仍有人居住生活的围村  就正正是“活”的历史博物馆  这些围村的历史  往往可上溯至明清甚至宋元年间  历尽数百年改朝换代斗转星移  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  都存留着岁月的痕迹和味道    位于香港粉岭的粉岭围,立村至今已近八百年历史,其彭姓家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现有海内外人口近万,其宗亲会遍布英国、荷兰
期刊
勤于旅行的人,选套合适的随身装备并不难,但选个称心好用的相机可不容易。无论是专业野外摄影师,还是一般驴友,只要摸清你旅途中要拍的主要题材,将摄影器材模块化,还是很简单的。    平原版“长枪组合”    穷玩法:  尼康D7000+AF VR 80-400mm f/4.5-5.6D ED  闹呐,这也叫穷    富玩法:  佳能1D Mark IV+EF 400mm f/2.8L IS USM  
期刊
得益于加勒比海、印度洋和波利尼西亚岛屿的灵感,英国Yacht Island Design公司设计了一款豪华游艇,名为“Tropical Island Paradise”,意即热带岛屿天堂,上面有“火山”和瀑布。Yacht Island Design公司的工作室总监说,这艘船在保留现代游艇设计风格的同时,“给人以海浪拍击热带火山岛的印象”。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这艘游艇的外观确实让人称奇。甲板后部
期刊
入秋后,尽管仍然有些燥热,外出旅行却少不了一件外套来应对突变的天气,怎样穿得舒适实用又不失型格才是关键。颜色鲜艳的针织衫无疑是秋冬最大亮点,各种大红、明黄、橘色纷纷成为设计师们热衷的色调,搭配牛仔裤或休闲裤都不失时髦风范,质料上棉质或柔软的cashmere都是首选;另外,轻薄的夹克也是百搭的必备,不仅能营造出年轻的活力气质,即便是搭配正装也能凸显绅士味道。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群侗族小伙子和姑娘在山上耕作,闲时他们坐在一棵大枫树下有说有笑地乘凉,这一来逗乐了山上的百鸟和昆虫,跟着齐鸣欢唱,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此起彼落,动听迷人。自此,侗族人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摹仿各种鸟虫的声音学唱,有的学唱高音,有的学唱低音,就这样年复一年,多声部的大歌诞生了。  更有传说盘古天开之日,有一歌仙挑一担子歌谣飞天而过,正巧来到小黄时,扁担断了,歌谣全都散落到小黄之地,所以
期刊
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而运用“多重曝光”进行拍摄则是摆脱种种现实限制的加法运算了。在平常的旅行摄影中给夜景加个月亮是很常见的二次曝光运用实例,我们暂且不多说;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不妨试试用二次曝光拍张唯美的夜景:用脚架固定住相机,把白天的和夜晚的景色重复拍摄在一张底片上,要点是保持相机不动使两次曝光良好的重叠,白天的曝光按天空测光后减一档光,晚上天全黑以后按地面亮度曝光。如果用各种角度拍腻了满山遍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