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进行审美鉴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鲜艳色彩的渲染是诗歌景物描写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的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审美;鉴赏;渲染;心灵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鉴赏,景物描写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鲜艳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的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诗歌是人类灵魂最美的告白。人只有诗意地活着,才不会辜负美好的生命。
  诗人要借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手法来描写景物,那么色彩的渲染是他们经常用的手法,因为鲜艳的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更能表达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诗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鉴赏这首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鲜艳色彩”这视觉上的感知来谈谈诗人对江南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正是因为江南的风光和色彩,在诗人心中激起波澜,才可以激起他那“能不忆江南”的心情。有的学生说,给我们展示的是色彩艳丽的江南,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连我们都心驰神往,更何况作者呢!更有一个学生说,这深浓的碧绿色,与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心里早就飞到江南去了。是啊!这么明丽多彩的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于一睹为快,那作者内心对江南无限的怀念之情更在不言之中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美的意境的营造,来对江南无限怀念的感情,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美,提高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正是因为色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和联想、象征意义等,诗人虽然不能像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能通过诗的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美感,通过对景物进行美的欣赏,让读者能倾听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在课堂诗歌教学中注重把握这种美感的话,学生就能更容易、更真切体会到诗歌的美妙,更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且与作者的心灵世界产生共鸣。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招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是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搭配,使平平常常之物在大雪沉沉欲降的严冬之夜,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绿酒、红炉与白雪在色彩的对比和映衬中,又给人以鲜明的灵感。是色彩吸引了诗人的情绪,又是色彩吸引了读者,可见色彩的适当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此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作者通过色彩的渲染,表达对友人热情的邀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谊了。
  又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感鲜活。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对“色”和“光”这种通过感官器官来传达诗歌美的方式,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愉悦地欣赏诗歌 ,提高诗歌的审美鉴赏。
  色彩明暗的对比,往往能增加诗人感情色彩的浓度,如观赏富于色彩的画作,作品中色彩的深浅明暗,凸现出画的结构,显示其立体美;而诗歌的色彩对比,则使诗歌的画意更浓,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心灵动静。杨万里描寫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倾千里一点红,红得突出,红得兴奋,红得喜人,诗人之情便呈现出来。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对比转变,更显流光之速。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多彩,作者用色彩营造了美的意境,不但是诗人,连读者都陶醉在诗人营造的美的世界里。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那种对西湖深深的依恋和喜爱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另外,作者是通过色彩的冷暖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一般来说,如果作者心情悲痛伤感、孤独寂寞,会选用冷色调。比如同样是秋天,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的全是冷色调,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身世飘零的感慨,对老病孤愁的悲哀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用的是绚丽鲜艳的色彩来渲染秋景图,而且是以暖色调为主,因为作者比较乐观积极向上,就用比较明丽鲜艳的色彩,再加上对鱼、鹰等动态景物的描绘,让人看到的是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情景,完全没有一般诗人对秋天万物凋谢的凄凉伤感。因此,诗词中色彩的选择是很能突出作者内心感情的。
  我组织了一次课外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景物描写中有鲜艳色彩渲染的诗歌,并谈谈自己是怎样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学生很积极地去完成了。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诗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学生很快乐、很主动地去学习了。
  杜甫有:“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李贺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商隐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崔护有:“人面桃花相映红。”
  杜牧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这些诗歌都是运用了色彩的渲染,通过调动感觉器官的视觉方面,来带给读者全方位的诗歌美的享受。通过检查发现,学生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收集起来,通过对诗歌中色彩的感知,初步欣赏到美的意境,并且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还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认为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景物色彩渲染的鉴赏,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一目标。
  总之,诗歌景物描写中的色彩渲染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内涵,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彩的视觉世界,其实它们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景物色彩渲染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此方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达到建构高效语文诗词鉴赏课堂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快速进步,使得当前我国政府以及个人更加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幼儿园进行语言教学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文化课程教学,另一种是语言游戏课程教学,两种课程之间应该相互贯穿,并注重语言游戏精神内核与实践,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同时应该避免给幼儿讲太过深奥的原理。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精神内核;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2
目的 :调查新疆兵团各师的眼科能力资源分布情况,为眼科建设和眼健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普查方法,描述性分析全兵团的眼科能力资源分布。结果:调查医院共
彭桂萼是西南边疆著名的教育家及抗战诗人,在20世纪30-40年代,当中华人民处于危难时期,他提出了“竖起文化长城,吹响抗战军笳”的口号,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激励边疆人民的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0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但身为教师的我不赞同这种法。对我数十年的班主任生涯认为:“再纯的金子如果没有发掘好也只能埋没在泥土之中”,尤其是学生这块金子它要老师用心去发掘,像种子一样要用心去播撒、灌溉、呵护才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栽培,他就像一粒种子光有土不行,还要有浇水、除草、更要阳光才能成长。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是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与推进,怎样在实践中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标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等逐渐成为在职教师关注的重点。众多学科皆是如此,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新课标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新的课堂面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多地则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相比较
摘 要:因为汉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理念,形成了本土的审美情趣。所以当佛教传入中土,与儒家正统思想的碰撞中,逐渐造就了佛教造像的汉化。佛造像在造型上开始体现儒家思想的审美特点,力量开始由外向内转化,造型圆融却不失棱骨,在方与圆中找到了一种“之间”的审美情趣,这些转变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審美观念。从云冈到龙门,是这种
本文主要分析了将计算机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实现了对两者内容的整合发挥出更大的合力效应,在新形势下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便能够有效做到这
当今时代,企业在硬件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谁就能赢得顾客和市场。商业科普正是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向
【摘要】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接受的不仅仅是每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主题和词语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方法,学生应该学会怎样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掌握整篇课文的主题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高中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老师讲课中会听讲,学生的成绩一般取决于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学生听课的关键之处是对语文老师讲授的内容深化理解。学生要学会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做到视听并用,边听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