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海外中国青铜器市场分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海外中国青铜器市场(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欧美及亚洲的市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两大趋势是: 普通青铜器成交率一般, 买气不很旺, 但青铜器精品十分抢手且高价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成功进入澳门, 并在春、秋两次大拍上推出了一批青铜器精品且大获成功, 成为本年度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的最大亮点, 打破了以往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由苏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得(CHRISTIE’S)一统天下的局面。下面把整个海外市场大致分成拍卖市场和古玩商市场并逐一加以分析。
  
  一
  
  2006年的海外中国青铜器拍卖市场呈现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趋势: 欧美市场成绩平平, 亚洲市场开始崛起。首先来看欧美方面, 欧美的中国青铜器拍卖市场一直是由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巨头把持的, 2006年也不例外。另外宝龙(BONHAMS),德国纳高(NAGEL), 虽有少量中国青铜器推出, 但所占市场份额甚小,其余拍卖公司不经营或偶尔经营很低档的少量中国青铜器, 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苏富比2006年3月30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中推出15件中国青铜器, 其中5件为铜镜, 成交9件, 成交率60%。 此次拍卖的青铜器大都为一般器物, 只有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罍(261号, 成交价40.8万美元)堪称精品。此件圆罍通高43.8厘米, 平唇, 圆肩, 肩上有一对兽首衔环耳,腹斜收, 颈饰一周波曲纹,肩饰交替的火纹和龙纹, 腹饰垂叶形龙纹, 整器形体端庄, 纹饰精美且保存较为完好。
  


  苏富比 2006年9月21日在纽约举行中国艺术品专场, 青铜器本来是此次拍卖的重头戏, 推出27件不同时期的青铜器, 估价超过50万美元的有5件, 包括曾被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收藏过的西周晚期的师鱼莹、商晚期兽面纹尊、春秋战国之际鹰首提梁壶等精品。但后经鉴定,3件重要拍品为赝品:147号青铜方罍、155号青铜错红铜卧鹿形器座、156号青铜牺尊(此消息来源于ORIENTATIONS杂志, 2006年11/12期, 未经笔者亲自验证)。拍品的真伪一直是市场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拍卖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虽然这3件器物后来撤拍, 但还是极大的影响了买家的信心, 使得本场所有的青铜器只成交了13件,成交率仅为54%, 并且卖出的都是一般器物, 拍前倍受关注的重器无一成交, 最高单件成交价仅为8.64万美元。
  苏富比2006年于7月和1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两次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中, 推出12件中国青铜器, 绝大部分为普通器物, 只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嵌宝石豆形熏炉较为引人注目, 为咨询价, 但最终流拍。
  佳士得2006年在中国青铜器方面表现平平, 没有值得一提的精品推出。 以其2006年9月19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为例,这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拍卖会,共22件(组),成交16件(组),成交率73%,拍品大多为普通器物,最高单件成交价仅9.6万美元。
  
  二
  
  与2006年欧美青铜器拍卖市场的一般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在青铜器拍卖上取得的良好成绩。上海崇源2006年初进驻澳门并分别于5月和10月举行了春秋两次大型拍卖会,均推出了不少的青铜器精品,成绩斐然。在5月2日举行的澳门首拍上,青铜器是一大亮点,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收藏家,众多精品都以高价成交,较重要的有商晚期鸮卣(成交价862.5万港元)、西周早期蜗身兽纹方座簋(成交价437万港元)、西周早期兽面纹鼎一对(成交价109.25万港元)、西周早期兽面纹方鼎(成交价109.25万港元)、商晚期平底爵(成交价86.25万港元)、商晚期兽面纹角一对(成交价86.25万港元)。
  


  崇源10月5日在澳门举行秋季大拍,更是一次难得的青铜器盛会。在首先进行的“千石藏金”专题中,39件拍品全部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在近年来的青铜器市场中是十分少有的。35号拍品战国错金银云纹鼎以517.5万港元的价格成为全场之最。该件拍品器、盖相合呈扁球形,盖面有三个环形纽,上有乳钉,可却置,附耳上端折角外侈,短兽蹄足。此鼎通体以金、银错成细腻、精美的云纹,几何纹,装饰华美,金壁辉煌。虽经两千多年岁月的侵蚀,仍然保存完好,风采依然,实属难得。陕西咸阳也出土过一件错金云纹鼎,两者相似。其他成交价超过100万港元的拍品有43号西周早期鸟纹扁足鼎以207万港元成交、53号商晚期兽面纹方彝(图6)以322万港元成交、54号商晚期鸮形斝以264.5万港元成交、55号西周晚期凤鸟尊以322万港元成交、61号西周中期波曲纹壶以402.5万港元成交。
  


  崇源2006年在澳门拍卖青铜器取得的巨大成功,改变了以往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由苏富比和佳士得把持的局面,是一次重大突破。这也是亚洲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拍卖高等级青铜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中国艺术品拍卖格局-即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高古文物历来在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市场拍卖,以香港为中心的亚洲市场则以官窑瓷器、书画、玉器等为主。导致这一市场格局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与中国大陆近几年青铜器市场的逐步升温是密不可分的。回顾2003年以来的大陆青铜器拍卖市场,崇源成功推出了商晚期父己祖辛尊(成交价550万元人民币)、西周中期周宜壶(成交价2640万元人民币)等精品,加上中国嘉德铜镜专场的良好成绩,极大的刺激了市场,使得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开始逐步升温,市场需求量增大。但国内对于青铜器上拍的政策极其严格,很多流失海外的青铜器精品不能在国内上拍,所以崇源选择在澳门进一步开拓青铜器市场是明智之举,既充分利用了澳门在艺术品交易方面的宽松环境和紧靠大陆的地缘优势,又得益于大陆青铜器逐步升温的市场契机,势必会吸引国内外藏家的注意力,2006年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
  
  三
  
  再来看古玩商市场方面。2006年,欧美重要古玩商推出了不少中国青铜器精品,其质量远高于2006年的欧美拍卖市场。这些古玩商在欧美青铜器市场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长期的经营和世界各地的藏家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关系,有着畅通的征集和销售渠道,而且较之拍卖更为灵活,所以他们推出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和拍卖行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提到的这些古玩商是欧美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青铜器经营者。
  


  2006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亚洲艺术节”期间,欧美重量级古玩商纷纷推出专题展览,中国青铜器成为一大亮点。英国著名古玩商ESKENAZI于3月27日至4月8日在纽约举行名为“中国早期青铜器精选”的专题展览,共展出8件(组)青铜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商晚期的青铜带盖方斝,器高34.4厘米,重7.6公斤,口微敞,口沿上立两伞形柱,器身微鼓一侧具附耳,4足粗壮有力,柱、足和口沿饰蕉叶纹,口沿下饰一周长喙鸟纹,器身主纹为兽面纹,雷纹为地。方斝较之圆斝更为少见,是珍贵的青铜礼器,加上此斝端庄厚重,品相良好,十分难得。ESKENAZI展出的其他精品还有一对西汉铜鎏金嵌琉璃板和长46.5厘米的西汉鎏金铜龙等。
  美国著名古玩商J.J.LALLY于3月27日至4月12日在纽约推出题为“古中国艺术”的专展,青铜器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在展出的23件(组)中国艺术品中,青铜器占15件(组),3件青铜器堪称精品:一是战国青铜宴乐狩猎水陆攻战采桑纹方壶,壶高44.5厘米,壶体四面饰有宴乐、狩猎、水陆攻战、采桑等纹饰,内容丰富,画面精美,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二是西周早期青铜提梁壶,含提梁总高37.5厘米,此壶腹部光素无纹,仅有突起的十字形棱脊加以划分,盖口、器颈、圈足各饰有以雷纹为地的鸟纹一周,提梁饰以雷纹为地的蚕纹,两端为筒角龙头,器内底有铭文7字,此壶品相、铜质堪称一流;三是一件殊为别致的西周晚期青铜卧虎轮盒,高10.8厘米,长14厘米,盒身四角饰立鸟,盖面中间有立熊扑虎状锁头,盖面饰龙纹,器身主体纹饰为波曲纹,盒下四角设四卧虎怀抱的四轮,此器虽小但设计独具匠心,铸作精美。
  


  比利时知名古玩商GISELE CROES于3月28日至4月6日在纽约举行“中国珍稀早期金属器第三部”特展,其中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商晚期青铜角、西周青铜车形方盒、一组四件西汉铜鎏金神兽(高15.9厘米,长 22.9厘米)等。
  2006年9月15日至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3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上,也有少量上乘的中国青铜器亮相,其中最显眼的要属GISELE CROES的一对战国青铜高足方壶(高28.6厘米)和一只尺寸巨大的商晚期青铜斝(高42.3厘米)以及法国知名古玩商CHRISTIAN DEYDIER展出的一对汉代青铜鎏金马(高24.6厘米,宽 24.7厘米)。
  2006年11月2日至10日在伦敦举行的“第九届伦敦亚洲周”上,除了英国著名古玩商ROGER KEVERNE 推出一只西周早期青铜壶和一只春秋晚期青铜鸟形盖匏壶以外,没有其他青铜器精品推出。
  
  


  综上所述,2006年海外青铜器市场所呈现出来的高端青铜器热销的局面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青铜器无与伦比的历史、艺术价值和高度的市场认可度,同时也反映了海外市场的日渐成熟,广大收藏家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投资理念越来越完善。这与2006年全球中国艺术品市场“高热低冷”-即高价拍品热销,天价频出,中低价拍品频频流标的市场走势是吻合的,瓷器、铜佛像、油画、竹木牙角等市场也均呈此态势。但和瓷器、书画等相比,青铜器的价格仍然偏低,增值空间较大,所以笔者认为投资青铜器精品是目前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很有潜力,但是包括普品在内的青铜器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提升则尚需时日,一是需要进一步培养市场,二是需要中国大陆青铜器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来拉动整个国际市场。
其他文献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家具,有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就是以历史为线索,明式家具的成就最高,清式家具次之,民国家具再次之。横向可分为两条线,其一是流派,明式以苏式为上,清式以广式居先;其二是材质工艺,一般的排列为黄花梨、紫檀老红木,再下是各类旧木。    鉴赏古代家具的五要素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家具的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通常来讲,一件古典家具本身的艺术含量越高,它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我们可以从下述五
期刊
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有三千多年。至于有关家具的传说那就更早了。自从有了家具,它就和人们朝夕相处,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和历代匠师们的逐步改进,到明清时期,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象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
期刊
笔者以为,“中国红色官窑”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投资并管理的、所产产品除供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关、单位及工作人员使用外,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日常生活用瓷及出口创汇的公有制制瓷企业的总称。    中国红色官窑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没收官僚资本改造建成;二是对民族资本采取合资、赎买方法建成;三是由人民政府直接拨款投资建成。由于中国红色官窑多不胜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有出口权的大型国
期刊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活动于11世纪。原画花果,后见赵昌作品,自叹不如,遂转而专工前人未曾涉及的冷门题材――獐猿,能曲尽其妙。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岁,1064)召入宫中作画,获得大宗委托,但未几暴卒。有一种说法是画院中人出于妒忌而毒死了他,可见当时画院竞争之激烈。     易元吉是宋代第一位以画獐猿(猿猴)知名的画家(稍晚则有两宋之交画家毛松亦善画猿,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之《猿图》大方页传为毛松所作
期刊
燕家梁遗址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村南侧台地上,1985年被公布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燕家梁遗址曾征集到青花大罐等瓷器多件,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过小面积发掘。2006 年5月至11月,为了配合内蒙古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铁路穿过的燕家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址181座、灰坑422个、灰沟36
期刊
南方某拍卖公司2006年春季上拍一件傅抱石款《湘夫人》(镜心,设色纸本,43.7×47.5厘米)。此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造型不准、风神不够、笔墨生硬,疑伪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其“背景”却非同一般:参加了1989年12月新加坡文华艺苑私人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名画家选”展览,且于“2006年4月3日经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精品,并签署鉴定证书。”    一位画家的作品经其直系亲属签署了鉴定证书,外人再提出
期刊
有明一代,朱氏王朝在江西境内共封有三藩,即南昌地区的宁王、鄱阳地区的淮王和南城一带的益王。其中,被封于南城的益王一系, 始封于弘治八年(1495),结束于清初,前后达150余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城县境发掘清理了益王系的端王、庄王、宣王和定王四座藩王墓,墓中除出土大批金、银、玉、铜和冠服等饰品外,在庄王、宣王和定王墓中还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除有6件龙泉青瓷外,其他均为青花瓷
期刊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崇玉尚文的经济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出土玉器的不断增多和出版事业的“提速”,客观上为人们研究古代玉器提供了便利。截至2006年底,国内先后出版了400多部各种玉器书籍,成为文物考古与文物鉴赏图书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读者的眼球。当出书不再是学人与文人专利的时候,图书质量的泥沙俱下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些图书少则几十元、几百元一册
期刊
近日,书斋静坐,忽瞥见一角落几本“红皮书”,原来是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诗词》,其中一本夹着一页1997年8月的日历,写着:“8月11日晚,下乡归来,到文化南街夜市,见此书,要价十元,买下。”记起来了,这几本诗词几乎都是这一时期随手所买,一晃近十年了。这些“文革”遗物,辗转于世,能够留存至今,且转至我手,实属不易。    想“文革”时我仅十多岁,村头乡亲们每天站毛主席像前,挥动“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
期刊
自从波普博士对大维德基金会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开始,元青花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后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资料也成为元青花研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可以说,元青花研究的每一步深入和进展都与考古发现息息相关。    元青花的考古发现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资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窖藏、墓葬、遗址和窑址。    窖藏  自建国至今,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大致有16处,共出土元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