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名著阅读指导的“三字法”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篇名著阅读对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很大。但其信息提取、运用、分析和整合的难度比短小的文章要大得多,为此学生对长篇名著的接纳感和认同性不高。所以探究此类作品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笔者采用“入”“引”“联”三字法策略,激发阅读期待,引领示范确定阅读重点和阅读要求,采用联结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充分挖掘长篇名著的文学价值,提升阅读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三字法”策略 阅读期待 阅读重点 阅读策略和方法
  阅读长篇名著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育学生的阅读信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阅读过程更是实践阅读方法,训练阅读速度,养成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对阅读名著尤其是长篇名著,都以“费时”“难懂”“没啥帮助”等理由拒绝,这就很难从中汲取营养,提升思维力。
  一篇文学名著,特别热爱读书的孩子会不问原因地认真阅读,大多数学生心中都会有“为什么读”的困惑。解决这个困惑,要用“入”字策略。
  一、读前“入”字策略,提高阅读动力
  调查学情后会发现:学生拒绝读某书,是因为不了解作者和内容,不明白书的意义和价值,不清楚此书与自身的关联。作为语文老师,应引入一些資料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推荐优质读物,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1.引入作家作品,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知人论事、知人读文是快速读懂读透作品的前提。了解作者的生平,感受其作品整体风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入的内容,包括作者照片和文字简介;引入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讲解、教师补充,旨在全方位整体式地了解作者。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笔者搜集路遥具有代表性一组图片,介绍他的代表作品、生平和人生轨迹,为更好了解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方言俗语作铺垫。了解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因家贫过继给了伯父,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小说当中以“苦难”为底色来展现故事。了解他曾在延川县县立中学读书,曾有农村小学教书一年的经历,从而明白小说开篇对中学生活的描述就是以他真实的经历为材料的。同时选取《路遥传》和《早晨从中午开始》的部分文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为深入阅读提供帮助。
  2.引入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
  长篇小说能吸引学生的主要还是内容。了解大致内容之后,能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点燃阅读激情。在引入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推介的方式和推荐的手段。
  在推介《平凡的世界》时,笔者采用的是学生推介的方式。让已经开始阅读的学生,通过PPT展示,配以讲解,再结合主人公图片和电视剧的选段,让其他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这个过程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发,既能增强推介学生的阅读探究力,也可勾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最终为顺利阅读助力。
  3.引入版本对比,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
  好的版本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阅读思维的保障。《平凡的世界》的版本最常见的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没有任何删减和改写的110万字的原版,一个则是大量删减只剩40万字的普及版。采用编年史式写法的《平凡的世界》,是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时代环境中,全景式表现城乡社会生活。而普及版则删减了大量的背景和自然环境,删减了许多陕北的民风民俗以及众多小人物的细节刻画。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读原版呢?笔者将两个版本进行了对照,和学生一起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
  教师用PPT展示删减的文字,对两个版本进行对比讨论,学生明白了背影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性,明白了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反衬作用,明白了小人物的细节描写对展现众多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二、读中“引”字策略,确定通读要求
  1.精选章节,微课讲解,教师示范引领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在《怎样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第一层次是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第二层次是知道“这本书的重点是什么”,第三层次是追求“理解和深入”,第四个层次则是围绕主题,对比或拓展跟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四个层次的阅读要求符合由浅入深的阅读规律,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但长篇名著,很容易读后忘前,加之阅读的连贯性不强,让学生通读后确定重点,再花大量时间进一步理解,是非常耗费心力的。为此,笔者在指导《平凡的世界》阅读时,通过组内教师的一组调查,让学生确定通读时应关注的阅读重点:如“奋斗”“温暖”“爱情观”“民风民俗”等。
  如何通读呢?笔者选择录制微课和直播课的方式,以孙少平的人物奋斗为例,给学生示范通读时的关注点。笔者选择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非连续片段引导学生阅读。比如选择第一部少平打饭的片段、第二部少平出门揽工前的片段、第二部春节回家帮家里买碳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少平奋斗的原因”;选择第一部少平坚持读书的片段,让学生思考“奋斗的目的”;选择少平揽工时咬牙坚持的片段,让学生思考“奋斗的具体表现”;选择少平将自己揽工赚来的100元钱全部送给小翠的片段,让学生思考“奋斗时应关注的内容”……通过对孙少平典型章节重点片段的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整部作品,以少平的奋斗带动对孙少安、孙兰香等人“奋斗”的阅读探究。
  示范引领,告知学生阅读的方式和阅读时的关注点,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思考:不同时代奋斗的原因和表现的异同。清华大学邱勇说“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那么该如何奋斗呢?这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语文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摘抄和做笔记,是名著阅读时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摘抄什么,围绕什么做笔记呢?教师的示范引领很关键。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选择需要摘抄的句子。之后相互探讨句子的类型和特点,并做相应的笔记。   2.确定要求,打卡上传,教师支架引领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时的要求。但阅读时,围绕什么动笔墨,应该怎样动笔墨,教师却很少指导。在长篇名著阅读指导时,“动笔墨”的指导应清晰明了。比如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应告知学生围绕哪些方面如何批注;比如阅读前提供批注的种类要求:概括型批注、赏析型批注、感想型批注、质疑型批注等;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图表类的支架,让学生围绕阅读重点进行梳理;比如给学生一些范例,让学生仿照并进行深入探究。
  《平凡的世界》的阅读重点确定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通读时批注填写的要求,即围绕“奋斗”“温暖”“传统文化”“爱情”等关键词,在书上批注,并制作表格整理(阅读时在书上作概括批注或感想批注;至少阅读五章之后,名著本上画表格填写;后两个关键词通读完填写。同一角度最多整理两个即可。分析和感想应不少于50个字)。
  摘抄精彩的句子,做笔记,可反复朗读。
  边读边圈划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描写,概括出人物性格。(从不同角度结合语境概括)
  整理“奋斗”,应围绕关键人物(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孙兰香),概括奋斗原因和奋斗事件,并写评价和分析。
  整理“温暖”,应围绕类别(如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概括出事件,写出评价或感觉。
  整理“传统文化”,应围绕类别(秧歌比赛、唱信天游),分析其传递出的文化特征或带给你的感受。
  整理“爱情”的关键词,写出不同人之间爱情的类型和你的看法评价。
  明确了要求,提供了支架,这是一个“上不封顶,下有底线”的弹性作业,适用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还能让学生有满满的成就感,体现了作业上的分层。
  为确保学生坚持阅读,笔者建立微信打卡制度,把控阅读进程。打卡时,要求写出阅读的起止页码,上传阅读批注的照片3—4张,上传围绕关键词整理的表格至少一张。由此在班级里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勉励、相互竞争又相互提升的氛围,确保阅读的质量。
  3.个性定制,多样阅读,同伴交互引领
  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想让所有学生都能坚持书本阅读,完成批注整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为此,备课组提出了个性阅读的方案。阅读允许以“听”的方式,作业允许以“讲解”的方式,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受到名著的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提出“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可见,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与批判是形成创造性认识的前提。许多学生的思维很缜密,在阅读过程中会对文本某个情节、对每个人物的结局提出质疑,对某个艺术手法的运用提出不同意见。这种阅读就是批判性阅读。在此过程中,质疑文本、深究细节、前后联结、整体分析是关键。
  在《平凡的世界》通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让田晓霞去世,这样孙少平奋斗的意义不就没有了吗?孙少平出门揽工,是不是有点自私呢?学生结合《路遥传》对自己的质疑提出了解释,认为这样的安排符合自传体小说的特点,符合人物的内心,这样的安排符合路遥在著作中体现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激活思维,学会提问,是开展批判性阅读的前提。能提出质疑并对质疑进行解释,体现了阅读过程的高阶思维。
  三、读后“联”字策略,提升阅读品质
  组织强化的过程,就是“联结”。联结策略是名著阅读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阅读策略。联结不仅可以开启心智,深入理解作家和作品,还可以促进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提升阅读质量。那么,如何让“联”字策略发挥最大功效呢?需要借助一些综合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深读精读的热情,融合阅读体验和自身经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阅读感受。
  1.体现文本特质的内部联结
  不同文体的名著,其阅读方法和阅读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专业的指导课,制定的任务必须体现文本特质。《平凡的世界》是長篇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其三要素,围绕这三点来确定任务,就契合长篇小说的阅读特征。
  比如给孙少平或孙少安写一份人生履历表,或结合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画一份小说的人物关系图,或画一幅孙少平的人生经历思维导图。以这些任务来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情况。
  可制定“读写结合”的任务,如探究孙少平和孙少安“奋斗”的异同,或结合名著中展现的五种爱情,探究路遥的爱情观,或结合不同人之间的温暖,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前一类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作品、整合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读写结合”任务的完成需要关注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背景以及人物关系等,并在文本内部寻找照应点。完成了这些任务,就能达成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融会贯通。
  2.探究思想情怀的类文联结
  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就可以进行联结,根据学情以专题形式进行整合设计,对比探究。如《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小说都描写了主人公在苦难生活中顽强奋斗的精神品质。阅读两篇名著,了解其深邃的思想、厚重的情怀,这对心灵正在发育成长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难能可贵的琼浆。结合任务探究,将进一步提升对作品的认识,磨砺品性。比如进行“谁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赛,要求保尔和少平进行对比。这样的类文联结,打通了两部名著间的隔阂,求同存异,从不同角度实现对人物的深入了解。
  3.带着质疑的眼光跨界联结
  许多名著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基于一定的目的进行改编。跨界对比,对比同一作品在不同文学表现形式当中的异同,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比如原著和普及版的对比,原著和连环画版本的对比,原著和电视剧的对比等。
  4.进行反思体验的生活联结
  将阅读与生活联结,用生活诠释阅读,用阅读影响生活,启发学生理解作品并思考生活,这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标。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活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那么,在阅读指导时,进行生活联结性的专题探究就非常有必要了。
  比如召开“名著讨论会”,结合一些议题来探讨。如“孙少安拒绝润叶的求婚是不是合理?”“孙少平出门揽工是不是自私?”“金波和牧马姑娘的爱情是否有可取性?”“田润生与郝红梅的生活可否幸福?”等等。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期待被点燃的火种。阅读的兴趣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大程度上需要后天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义务点燃他们的阅读火种,花点心思,引入各种资源,引导他们阅读,并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让阅读和成长历程相互联结,从而使名著的浸润作用更有效果、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获取知识,构建以“问”定“教”、以“学”促“教”的问学课堂,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课堂。构建问学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师生的“问”,而影响“问”的内容与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感知程度。  关键词:课堂问学 质疑 咬文嚼字 细节推敲  DOI:10.12241/
摘 要: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以培育學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中学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以及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我国本土文学—这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还应巧借外国文化,来取得相辅相成之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外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
摘 要:“支架式持续默读”是指:在老师的适当干预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自由、愉悅、有趣味、足量而无干扰地进行持续性默读的学习模式。它是基于定势理论、输入假设理论、阅读圈循环理论,以及布鲁纳自主学习理论,且结合本国实际而提出的以学校为基础,但可扩展到课外、校外的生态阅读模式。而在农村高中,古文学习环境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古文阅读普遍缺失。故此,将支架式持续默读运用到古文学习当中,能为学生以后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低段教育中,阅读始终是难点,這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有着直接联系,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先对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之后对解决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段阅读 困境 对策  在低段教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阅读在内容、篇幅、深度方面都相对较低,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这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
小学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阶段,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口语训练会有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口语训练,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为我国培养新型人才贡献力量。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口语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口语训练的不足  1.缺少系统性  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仍处在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师越发重视自己的教学观点及方法,不再一味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本文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日后成长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还能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如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以微视频为主的相关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让教学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主要从设置课堂口语交际环境、改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加深师生交流互动力度三方面,提出微视频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 小学语
摘 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也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途径、方法,根据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实现教学课堂和德育教育的统一。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目标。为此,笔者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途径方法  DOI:10.1224
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被写入新《课标》以来,“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正式重返高中师生的视野。“整本书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然而,当前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现状及经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语文教育逐渐受到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及人文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能单一,而是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适当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增强教学质量,也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措施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