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注重“知识迁移”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在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中接触到这一类题目,即同一性质的历史事件会出现在同一题中,让考生进行对比来答题。如:中国近代的鸦片战争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发动的,那么谈到英国,题目当中又出现了有关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题;再如题目出了有关美国的南北战争的试题,相应地也会出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再比如:题目涉及到中国的“一五计划”,也很自然地将中国的“一五计划”与苏联的“一五计划”进行对比。当看到这一类题目时,教师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在引领学生复习时,没能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导致学生失分时而感到内疚。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教学之初,因经验有限,没能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没能做到巧妙地运用“知识迁移”,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失利,做试卷分析时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不说,自己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及大量的教学经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根据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我认为要运用迁移理论,首先要做到的是: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努力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出发,采取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再通过比较分析,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在讲述明治维新这部分内容时,可有机地结合到中国的百日维新,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从而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两者的相同之处有:(1)社会背景相类似,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中;(2)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3)目的相同,都是求强求富,希望通过变法摆脱外国的侵略,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解决如下问题: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与日本相似的背景,为何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会走向失败,而日本却获得成功?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两国不同的社会基础、社会力量和政策措施等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轻而易举就明白了中日两国变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结果的内在根源,挖掘了历史表象下隐含的历史知识,同时亦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二、教师还应做到掌握原理,实现规律性知识之间的迁移
  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掌握一般要领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在历史教学中要实现历史规律性知识的有效迁移,必须要加强历史基本原理的教学,做到寓论于史、史论结合,即教师在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和人物时,要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一些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并掌握了这些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去寻找驾驭规律性知识,才能有利于规律性知识之间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教师应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有机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册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揭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即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要求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寓论于史,史论结合,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后,在引导学生回到学习中去应用、检验。真正做到“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即从史实中提炼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再由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驾驭史实,反复循环,渐次提高,从而实现规律性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迁移,也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联系实际是各科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联系实际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本身,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或回答当今热点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历史知识与热点时事之间的有效迁移。
  历史知识是静止的、稳定的,时事热点是流动的、变动的,实现两者的有效迁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的趣味和作用。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迁移到时事热点中去。通过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热点→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如在讲巴以问题时,教师可从当前极度紧张的以、巴流血冲突事件入手,为学生创造学习历史知识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学习动机,再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新情境中去,从而使认识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可见,适当地联系实际,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入浅出地认识历史事件,而且能避免因历史知识的缺乏而出现的对时事热点问题的片面认识,使学生做到真正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以上三种做法的实施,不但能使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其他文献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重任。  一、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1.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
期刊
【摘要】“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是一种育人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本文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关注“细节无痕”,追求“教育有慧”之境界。  【关键词】关注细节 无痕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笔者就自己的班级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能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影响深远。所以对刚接触物理科目的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学习科学的物理论,培养他们强烈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国家将来的发展命脉。那么作为21世界的教师,怎样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怎样让他们快了的学习物理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因为在教学上不仅学科有意义,而且要做到课堂氛围的提升,这样学生才会在玩中学,并且可以加强他们的兴趣与爱好
期刊
2013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的选择题普遍反映比较平稳,难度适中,但其中第8题的选项设置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选项的设置脱离题干要求,不符合历史事实,造成该题无正确答案,给基础知识扎实,历史能力较强的同学设置了障碍,影响试题的信度。原试题摘抄如下:  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质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来源于学科本身魅力;教师自身魅力是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的酵母。  【关键词】兴趣 学科魅力 教师魅力  兴趣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教师和学生梦寐以求的东西,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所推崇的学习情感。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某个物体或者某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所有的热情、执着就会自然地被激发出来”,才会全身心地去探索、去研究;才
期刊
【摘要】转化后进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今天人才观念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发展后进学生个性特长,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感到,为后进生创造机会用爱心去抚慰,用真心去感化,用耐心去期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爱心真心 耐心  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可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
期刊
教育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经常思考和不断领悟的问题,因为教育不是简单的“舍”和“取”,而是要面对参差不齐的对象,将学生最终培养成有知识、有抱负、懂报恩、能作为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其实也很简单,即“教育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爱与耐心、坚守的组合体。  一、教育是一份爱心的责任,是艺术和技巧的高度融合  任何溺爱、偏爱都是失责,是一种对孩子或学生健康的扼杀。法国小说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
期刊
【摘要】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学生似乎听懂了,可是课后发现学生类似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学生只懂了一题,却不能举一反三,本文对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以及解题过程进行了反思,并对此提出了习题解题策略。  【关键字】习题 条件 结论 分析问题  在
期刊
探究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数学选择探究学习作为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主要决定于数学的特点、数学教学目的和数学教与学过程的特殊性。  一、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推理和明确的结论”,它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其中数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抽象性,而数学的抽象性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情感教育的实际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情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了情感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 必要性 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是指对情感施之以教育的力量,把情感作为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高雅的人生品位。把情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