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障中国人养老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0年代初中国参加了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以来,学术理论界,尤其是社会学界,一直提醒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要重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当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刚刚起步,所以很多“中国特色”是显而易见的:负面的如“未富先老”,“4—2—1”家庭模式,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等;正面的如中国有“孝”的传统和文化。
  然而,30多年过去了,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与1980年代初大不相同。因此,对老龄化的评估首先要摆脱早年造就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式”,也许是当务之急。
  从联合国提供的数据看:2006年,世界上老年人口高于10%的74个国家中,发达国家是32个,发展中国家是42个。由此可见,1982年时,老龄化还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但到了新世纪,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参与分享”了。说这一组数据,是想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门槛,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1982年,中国的GDP是5323亿元,财政收入为1212亿元;2009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397983亿元,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1982年时喊“未富先老”,那是事实,但今天还唱着那个老调,似乎应该有点不好意思了。当然,中国的特点是国富民穷,有70%的人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但是,这是分配的问题,政府是有责任也有可能进行调整的。近年来,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领令世人惊叹。在今后30到40年中,老龄化就是中国社会特大的大事,再叫唤“未富先老”,就有推托责任的嫌疑了。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人的寿命更长,同时也使人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减弱。所以,一个社会富裕起来以后,老龄化是无法避免的一道门槛。老龄化本身并不是个社会问题,但要是制度安排、政策应对不当,那就会成为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激烈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流动并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得天南地北地跟着就业走。因此,老人们已经很难像农耕时代那样儿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老一辈、小一辈都想拥有自己个人或小家庭的私人空间,分而居之也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理解社会的这些正常的变化,动辄斥责儿孙不孝,不但于事无补,反倒造成代沟的加深甚至出现社会的分裂。
  在中国,要想靠自己存钱养老和靠子女养老都是不现实的。老龄化的高峰已经迫在眉睫,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几代人为控制人口规模付出了代价,“4—2—1”的家庭模式加上沉重的社会经济压力使子女们无暇他顾,以及当前大多数老人的收入水平都相当低,还有CPI的高速暴走,这些“中国特色”决定了依靠家庭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照料,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都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就要靠政府和社会来替天下儿女尽孝了。如若不然,这几代老年人晚景堪忧。
  就较为长远的规划,譬如“十二五”规划而言:一是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在做,而且初具雏形。在服务照料方面,基本原则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可采取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应该去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必须强调的是,养老是一门科学,所以无论社区服务还是机构服务,都要强调专业化。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这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尤其在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中国70%以上的老人支付能力都有限,所以养老服务必须走非营利的道路,而且政府要给予补贴。中国政府必须补上这一课,从规划上、从财力上支持养老事业。“十二五”是我们可以还从容布局的最后时间了,切莫再掉以轻心。
其他文献
春节前,我去参加央视一档财经节目的录制,正反两方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能否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展开辩论。一方问另一方,“这几年我们搞改革,先是把教育产业化了,结果农村孩子上不起大学;接着又把住房商品化,搞得现在大家都买不起房子;难道还要再把医疗也一味丢给市场吗?”  还没等对方抗辩,台下观众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的一个同事,好几年前就打算买房,原以为调控能起一点作用,结果楼价却涨得厉害
期刊
机票专家okpiao:孩子没开始降生就开始了关系旅程!托关系找好的妇幼医院定期检查,找好的医生接生等等,生下来后,体检呀,入托呀,参加课外学习,找个好老师呀,找个重点小学、中学、大学,好的工作等等哪个不需要求人,托关系,走后门,杯具呀。    无厘头的淘淘:十年进京两忙忙,攒首付,想买房。地下群居,无处话凄凉。社保纳税一条龙,五年期,没商量。高楼大厦平地起,浮云里,泪两行。法律无言,户口更坚强。元
期刊
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是这些年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将走向何方?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    非杀开一条血路不可  《中国周刊》:回顾“十一五”期间,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很多评价,你怎么认识?  保育钧:“十一五”期间,全国民营企业的数量、投资人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四大指标都有明显增长。但是仔细
期刊
公共服务是一个大概念,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当下,让民众讲自己遇到的公共服务故事,那一定是多得讲不过来,喜的乐的很多,悲的怒的也不在少数。  公共服务是百姓观察社会最便捷的窗口,这是个具有放大效应的窗口。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到位,他们就会赞誉有加;如果不足,哪怕有些许瑕疵,也会引发牢骚和情绪波动。  这反映的是民众生存在一个社会中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正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价值。  这些年来,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赶在2010年年底国会休会前,推动通过了减税法案。别看他满面笑容地自夸这为中产阶级和美国经济带来“双赢”,“将真正改变人民的生活”,我料想,他心里窝囊着呢。  窝囊是三重的,第一重,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却要推动延长共和党前总统布什的减税法案,这不啻承认对手的政治功劳;第二重是,从来都是共和党嚷嚷减税,一向抨击共和党的自己,这次却也要减税;第三重,这次减税法案,他与共和党达成协议,倒
期刊
我在梁庄生活了二十年,和大部分城里人一样,回头一望,几乎都有农村的尾巴。  这些年,村里的房子越来越好,街道也整修了。最明显的是路的变化,原来一下雨就泥泞难走,现在都是宽敞平整,农民过上了没有泥泞的生活。  国家的很多关注农村、支持农村的政策也发挥了作用。和几个老人在一起,谈到合作医疗、种地补贴,老人们都很高兴,说这是几朝几代都没有过的事情。  我和几个乡党委书记交流发现,中央对乡村有全方位的资助
期刊
任何人都关心自己的收入,也都关心自己收入与他人的差距。在国家财富增长的时代,个人收入分配成了民众最热议的话题之一。  应当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民众的收入水平正得到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民众并没有感到满足,原因在于一些要素失衡:  比如,据人保部专家测算,2009年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7%左右,但在15前,也就是1994年的时候,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却在65%以上;在拉动
期刊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成就。  但国富不是、也不能成为唯一目标。  春秋时管子对齐桓公说:“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唐初名臣马周在《陈时政疏》中这样谏告唐太宗。  所以,凡临天下者,当以人为本。  如果说中国过去十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富的目标。那么,中国的未来,就是要在继续推动社会经
期刊
Hdy爱highheel爱缪缪:政治老师说,选了“民营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选项的是反动分子。    星光独影:一个字点评2010:让成本飞,让税收飞,让国企飞,就不让你民企飞。    风清扬动感地带:忽一日,税务衙门两公差携一公文前来,上曰“查账”二字。公司如临 大敌,三年稽查,不可等闲视之,尔等忐忑不安,恭敬之至唯恐有所闪失。如今GDP大涨, 地方建设红火,衙门业绩飙升,税收同比需大增
期刊
近来,俄日之间关于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的主权争议呈现紧张态势。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立场强硬。不仅总统和数位高官先后登岛,而且由总统下令要在岛上部署军备,加强防卫。  战后60多年来沉寂的南千岛群岛问题一时成为热点,俄罗斯政府的立场为何如此强硬,值得深思。  首先,明年是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年,无论是梅德维杰夫继续连任,还是普京“王者归来”,梅德维杰夫都必须为自己的执政留下可书写的历史,这或许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