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高学历并不能涵盖所有优势,并且高学历也耗费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低学历的人离市场更近,而高学历可能并没有带给你市场需要你懂得的知识和技能。
“市场险恶,从来富贵险中求。低学历的人多年在市場中拼杀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教条更生动。别人从书本上学知识,他们在社会上用血的教训长本事。现实的教训永远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它能让一个人快速成长。
低学历者或拥有更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但大多数人并不太理解经济学。我们对经济学的概念,大致的印象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经济学是谈钱的,是一门专业,跟日常生活没太大关系;
2、经济学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不需要明白,也搞不明白;
3、A经济学家说过的话,一定有B经济学家出来反对;
4、经济学家说没有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非常小心和紧张了;
上述印象大致是对的
现代科学总是从一些基本原理出发,然后,从一个人类的生活领域或问题领域入手,开始一个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变,主要通过:高等数学的引进、建立复杂的数学公式,发明很多的专业词语,使问题更加抽象化。一句话,如果你看不懂,那就对了。
经济学大致也是如此。比如,很有可能你不了解这样的词语:成本、比较优势。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对经济学的使用,一直限制在经济领域,这真是一种浪费。其实,其基本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每个人的生活。
经济学貌似在谈稀缺资源的配置。其实,也可以说是:在谈选择。经济学,就是研究在有限资源或条件下,人会怎么做?是什么样的动机决定了人会舍弃什么,保留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机制会导致一个基本可知的结果。经济学,是一种梦想和人性的游戏。
二、能力与学历不是一个概念,企业更看重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考研。如果研究生毕业后,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考博。这种思路的逻辑是这样的:学历决定出路。学历高,读完书后,自然在社会上,比别人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更容易抢到一个可以获得高薪的体面位置。这种完全基于学历竞争的策略,有几个基本的常识错误:
1、如今的学历,已经跟能力不是一个概念。如今的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学历是次要的;
2、考研或考博,要看什么时候。大多数考研的人认为,延迟2年进入社会,自己有可能有更大的优势。
人总想准备的充分一点,再面对工作选择的机会。想法是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但读研的成本,不在花费的学费上面,而是2年的时间,还有很多的机会成本。试想两个人,一个人读研毕业,另外一个已经在某个行业有了2年的工作经验,这种机会差异,很少被人注意。
如今的大学已经今非昔比,你能保证没染上好吃难做的恶习前,赶快离开,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好歹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还能够迷途知返,一切都还来得及。越是怕离开的人,内心就越是挣扎,就越是不敢离开。
学校是个避风港,只要能花着父母愿意支付的钱,把工作能推多远就多远,直到你不好意思再推下去为止。此过程中,既付出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有可能连自信都丢掉。
三、低学历者或自利动机强烈,对市场需求异常敏感
按照我们教育思维的理解:A如果比B学习成绩好。那么,A就比B更有出息。这种竞争思维,并不能解释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低学历的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通过考试成绩筛选出来的人,大致基本上可以证明其自身的素质是不错的。但这不是经济社会运转的逻辑。经济社会的运转逻辑是这样的:从给别人提供产品或价值的交换中获利。
会读书的人,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占到了一个成功企业里面的一个高管的位置。他通过企业的获利,获得自己的报酬。他个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干。而一个不太会读书的人,也有可能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他可能不太会记住书本上的东西,但有可能对市场非常敏感,人们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去捣鼓什么。
他的脑袋里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赚钱。自利的动机,总是使人对市场需求非常敏锐,他找到了别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自己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哪些人懂,他目前需要什么。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在专业上不如别人,但是在整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控上,他可能拥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优秀学生还在大学里学着谈恋爱、散步的时候,他们已经灰头土脸地失败过很多次了。当优秀学生开始满大街为找工作而奔波的时候,过去的差等生,已经创业成功。然后,他们开始把优等生招聘进来,给他们打工。
正如并不是所有低学历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样,学历高的人一样也会不成功。学历是一种经历,不是包票。会读书不一定是优势,不会读书也不一定就是劣势。
生活已经向我们展示过了读大学的客观现实:
1、很多人都可以读大学;
2、读大学需要4年时间,还要很多钱;
3、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是自己的事情,没学到知识,不是大学的责任;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埋单。读书是有用的,但是,读书也有成本。不计成本,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相反,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机会,可以勇敢去尝试,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思考别人的需求,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利益。即使他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已经拥有了企业家的精神,他可以通过创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经济社会的自然法则中,获得巨大的财富。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很简单: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合理利用经济的规则来创造财富。那种按部就班,习惯于占座和稳定的心态,可能并不是一个最有优势的竞争策略。
“市场险恶,从来富贵险中求。低学历的人多年在市場中拼杀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教条更生动。别人从书本上学知识,他们在社会上用血的教训长本事。现实的教训永远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它能让一个人快速成长。
低学历者或拥有更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但大多数人并不太理解经济学。我们对经济学的概念,大致的印象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经济学是谈钱的,是一门专业,跟日常生活没太大关系;
2、经济学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不需要明白,也搞不明白;
3、A经济学家说过的话,一定有B经济学家出来反对;
4、经济学家说没有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非常小心和紧张了;
上述印象大致是对的
现代科学总是从一些基本原理出发,然后,从一个人类的生活领域或问题领域入手,开始一个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变,主要通过:高等数学的引进、建立复杂的数学公式,发明很多的专业词语,使问题更加抽象化。一句话,如果你看不懂,那就对了。
经济学大致也是如此。比如,很有可能你不了解这样的词语:成本、比较优势。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对经济学的使用,一直限制在经济领域,这真是一种浪费。其实,其基本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每个人的生活。
经济学貌似在谈稀缺资源的配置。其实,也可以说是:在谈选择。经济学,就是研究在有限资源或条件下,人会怎么做?是什么样的动机决定了人会舍弃什么,保留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机制会导致一个基本可知的结果。经济学,是一种梦想和人性的游戏。
二、能力与学历不是一个概念,企业更看重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考研。如果研究生毕业后,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考博。这种思路的逻辑是这样的:学历决定出路。学历高,读完书后,自然在社会上,比别人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更容易抢到一个可以获得高薪的体面位置。这种完全基于学历竞争的策略,有几个基本的常识错误:
1、如今的学历,已经跟能力不是一个概念。如今的企业,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学历是次要的;
2、考研或考博,要看什么时候。大多数考研的人认为,延迟2年进入社会,自己有可能有更大的优势。
人总想准备的充分一点,再面对工作选择的机会。想法是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但读研的成本,不在花费的学费上面,而是2年的时间,还有很多的机会成本。试想两个人,一个人读研毕业,另外一个已经在某个行业有了2年的工作经验,这种机会差异,很少被人注意。
如今的大学已经今非昔比,你能保证没染上好吃难做的恶习前,赶快离开,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好歹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还能够迷途知返,一切都还来得及。越是怕离开的人,内心就越是挣扎,就越是不敢离开。
学校是个避风港,只要能花着父母愿意支付的钱,把工作能推多远就多远,直到你不好意思再推下去为止。此过程中,既付出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有可能连自信都丢掉。
三、低学历者或自利动机强烈,对市场需求异常敏感
按照我们教育思维的理解:A如果比B学习成绩好。那么,A就比B更有出息。这种竞争思维,并不能解释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低学历的人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通过考试成绩筛选出来的人,大致基本上可以证明其自身的素质是不错的。但这不是经济社会运转的逻辑。经济社会的运转逻辑是这样的:从给别人提供产品或价值的交换中获利。
会读书的人,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占到了一个成功企业里面的一个高管的位置。他通过企业的获利,获得自己的报酬。他个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干。而一个不太会读书的人,也有可能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他可能不太会记住书本上的东西,但有可能对市场非常敏感,人们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去捣鼓什么。
他的脑袋里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赚钱。自利的动机,总是使人对市场需求非常敏锐,他找到了别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自己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哪些人懂,他目前需要什么。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在专业上不如别人,但是在整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控上,他可能拥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优秀学生还在大学里学着谈恋爱、散步的时候,他们已经灰头土脸地失败过很多次了。当优秀学生开始满大街为找工作而奔波的时候,过去的差等生,已经创业成功。然后,他们开始把优等生招聘进来,给他们打工。
正如并不是所有低学历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样,学历高的人一样也会不成功。学历是一种经历,不是包票。会读书不一定是优势,不会读书也不一定就是劣势。
生活已经向我们展示过了读大学的客观现实:
1、很多人都可以读大学;
2、读大学需要4年时间,还要很多钱;
3、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是自己的事情,没学到知识,不是大学的责任;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埋单。读书是有用的,但是,读书也有成本。不计成本,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相反,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机会,可以勇敢去尝试,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思考别人的需求,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利益。即使他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已经拥有了企业家的精神,他可以通过创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经济社会的自然法则中,获得巨大的财富。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很简单: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合理利用经济的规则来创造财富。那种按部就班,习惯于占座和稳定的心态,可能并不是一个最有优势的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