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头日报》作为地市党报,当下正面临着所有纸媒共同的尴尬:新媒体的崛起、阅读方式的改变令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大量流失。在这种形势下,《包头日报》制定了本土化办报策略,大大提升了党报的新闻性和可读性。凭借独家的本土新闻资源,包头日报微信粉丝量目前跃升至15万,进一步扩大了党报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一、新闻版本土化: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当地”
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快速又便捷的时代,地市党报只有做足做活本土新闻才是制胜之道。地市报采集的本土新闻是本地读者最关注的,是其他外地媒体不易获取的资源。就贴近性而言,地市报处于金字塔的最底部,是最接地气的。
基于此,《包头日报》确立了“党报性质,都市报形式”的办报理念,坚持“新闻本土化”原则,不仅要做到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还要做到群众喜欢、市场认可。部门设置方面,除了传统党报设置的政文部外,还增设了经济部、民生部、摄影部和地方新闻部,各部门人员保持在8至10人,新闻采访人员较为充足,特别是专职的经济民生摄影记者能够有时间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关注基层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出、拍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道。多部门设置,为实现新闻本土化提供了人才保证,初步实现了《包头日报》以新闻立报的目的。
在新闻版面设置方面,减少新闻网络下载版面,除了传统的一、二版为要闻版外,还增设了民生版、社会版、财经版、城事版等本土新闻版。《包头日报》平时为每天12个版,其中每日至少有6个版为本土新闻版,占到了一半以上。而网络下载版只保留展示国际视野的天下版和进行时事热点评说的时评版,以及注重观点争锋引导舆论的网事版。
为了提升版面质量,《包头日报》近年来还特别注重培养名记者、打造名专栏, 为几名有才华的记者量身定制了符合其自身风格特点的常设专栏,如一版要闻版的《鹿城小议》、财经版的《小余话投资》、城事版的《思慧杂谈》等,还为近几年招入报社的十几名研究生开设了深度新闻调查版面《80后硕士空间》,力求在新闻报道方面多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二、专副刊本土化:让读者“一报在手,情怀满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获取极其便利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选择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关照读者心灵、充满人文情怀的内容才有可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为此,在新闻本土化之外,《包头日报》在专副刊方面也努力挖掘本地资源,在内容上精雕细琢,进一步增强策划性、服务性和贴近性。
《文化》版注重弘扬本土文化,关注本土文化现象和热点,深度挖掘包头文化的内涵、成长和影响力;《花雨》版是文学副刊,注重“草根”作者群的培养,调动了本地文学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作为全国足球改革试点城市,《包头日报》开设了《足球》專版,忠实地记录了包头每一次赛事的举行,以及足球改革的亮点和成果;《健康包头》版普及健康知识、传达民生关切。另外,《印象包头》版,从今日视角串联起包头的历史和现实,每一期的内容都曾是包头这个城市真实发生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城市精神和记忆的传承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
《包头日报》通过本土化办报策略着力办出一张接地气的地市党报,力图在手机阅读成为常态的今天,做到多原创、少网摘,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不断提升竞争力。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编辑:徐 峰
一、新闻版本土化: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当地”
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快速又便捷的时代,地市党报只有做足做活本土新闻才是制胜之道。地市报采集的本土新闻是本地读者最关注的,是其他外地媒体不易获取的资源。就贴近性而言,地市报处于金字塔的最底部,是最接地气的。
基于此,《包头日报》确立了“党报性质,都市报形式”的办报理念,坚持“新闻本土化”原则,不仅要做到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还要做到群众喜欢、市场认可。部门设置方面,除了传统党报设置的政文部外,还增设了经济部、民生部、摄影部和地方新闻部,各部门人员保持在8至10人,新闻采访人员较为充足,特别是专职的经济民生摄影记者能够有时间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关注基层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出、拍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道。多部门设置,为实现新闻本土化提供了人才保证,初步实现了《包头日报》以新闻立报的目的。
在新闻版面设置方面,减少新闻网络下载版面,除了传统的一、二版为要闻版外,还增设了民生版、社会版、财经版、城事版等本土新闻版。《包头日报》平时为每天12个版,其中每日至少有6个版为本土新闻版,占到了一半以上。而网络下载版只保留展示国际视野的天下版和进行时事热点评说的时评版,以及注重观点争锋引导舆论的网事版。
为了提升版面质量,《包头日报》近年来还特别注重培养名记者、打造名专栏, 为几名有才华的记者量身定制了符合其自身风格特点的常设专栏,如一版要闻版的《鹿城小议》、财经版的《小余话投资》、城事版的《思慧杂谈》等,还为近几年招入报社的十几名研究生开设了深度新闻调查版面《80后硕士空间》,力求在新闻报道方面多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二、专副刊本土化:让读者“一报在手,情怀满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获取极其便利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选择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关照读者心灵、充满人文情怀的内容才有可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为此,在新闻本土化之外,《包头日报》在专副刊方面也努力挖掘本地资源,在内容上精雕细琢,进一步增强策划性、服务性和贴近性。
《文化》版注重弘扬本土文化,关注本土文化现象和热点,深度挖掘包头文化的内涵、成长和影响力;《花雨》版是文学副刊,注重“草根”作者群的培养,调动了本地文学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作为全国足球改革试点城市,《包头日报》开设了《足球》專版,忠实地记录了包头每一次赛事的举行,以及足球改革的亮点和成果;《健康包头》版普及健康知识、传达民生关切。另外,《印象包头》版,从今日视角串联起包头的历史和现实,每一期的内容都曾是包头这个城市真实发生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城市精神和记忆的传承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
《包头日报》通过本土化办报策略着力办出一张接地气的地市党报,力图在手机阅读成为常态的今天,做到多原创、少网摘,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不断提升竞争力。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