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前泄漏“机密”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边说边在教室走动,并搜索第一排倒数第三行的那个同学。定睛一看是个女生,我愣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女生,眉清目秀,从脸上看不出来是学困生啊。当我的目光锁定那个女生的时候,她一直低着头。我漫不经心地走过去,假装查看她放在课桌上的数学作业,看到封面上写着“韩燕”。我顺手把一张事先写了许多问题的纸条一半塞到她的作业本中间,另一半露在外面。
  前几天,课题组开展活动,我到平行班702班上了一节《我能行》思想品德公开课。
  在上课的前一天下午,我到702班调试课件,结束后准备离开操作台时,发现上面有张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道:“老师,明天上公开课请不要提我的问,我学习成绩很差,回答不上来。我坐在第一排倒数第三行。”
  回到办公室,那张纸条始终在我脑海里浮现。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是一件正常的事,可是在与学生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思想品德课上,都不敢回答问题就有点不正常了。我想,这个同学如此害怕回答问题,是不是在回答问题方面遇到过挫折呢?是不是有了自卑感?像这样的同学是不是还有呢?我决定找个时间去会会那个同学。
  当天的晚自习,我以公开课同学们需要预习为由进了教室。我说,同学们,明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同学说,老师,明天提问时,能够回答问题的举左手,不能回答问题的……我只听了一半,就知道这一招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竟然也能灵活运用了。我立马打断说,不行,能回答问题的举左手,也可以举右手。想回答问题的同学,现在就预习明天要讲的内容。有个同学又出了个主意,“老师,把明天要讲的答案告诉我们吧。” “同学们,这不是泄密吗?重大泄密是要追究责任的哦!再说,这可是 ‘天机’,‘天机’不可泄漏也,”我故弄玄虚地说。
  同学们一齐“啊”了一声,都去看书了。
  我边说边在教室走动,并搜索第一排倒数第三行的那个同学。定睛一看是个女生,我愣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女生,眉清目秀,从脸上看不出来是学困生啊。当我的目光锁定那个女生的时候,她一直低着头。我假装漫不经心地走过去,查看她放在课桌上的数学作业,看到封面上写着“韩燕”。我顺手把一张事先写了许多问题的纸条一半塞到她的作业本中间,另一半露在外面。
  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七年级的学生自我关注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容易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偏激、虚荣、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慢慢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明天我要讲的《我能行》这一课不就是基于这样的学情来设计的吗? 为了更适合702班的学情,我决定连夜再改进一下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我,也能行”。
  第二天的公开课按时进行。课前,我播放歌曲《我相信》来营造氛围。
  同学们大多听过这首歌,所以音乐响起时,很多同学跟着节奏一起律动,并轻声哼起来。可主唱的声音出来时,他们都瞪大了眼睛,渐渐停止跟着一起唱了。因为这首歌是杨培安演唱的,可现在播放的这首歌却是我演唱的了。说实话,我不擅长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我只好把唱不上去的音降低一个八度,低不下去的音抬高一个八度来唱,为了鼓励学生我不得不以身“示范”了。我不断用手势暗示学生继续跟着一起唱。
  歌曲结束,我问:“这首歌好听吗?请大家评价一下。”
  生:音乐好听。
  师:那意思是说,歌曲旋律好听,但歌手没唱好?
  同学们没正面回答,都掩面笑起来。
  师:这首歌是我唱的,但我不是专业歌手,能唱到这样的水平,自我感觉很不错了啊,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给我一点鼓励呢?
  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
  师:同学们知道我的自我感觉不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自信。
  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己,保持一定的自信,它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下面,我传授快速表现自信的三个“锦囊”,想得到锦囊的同学跟我一起做:
  第一、直起腰板,挺胸;
  第二、抬起头,平视前方;
  第三、面带微笑。
  同桌向左向右转,相互检查一下符合标准不?
  此时,教室气氛热烈起来,我也慢慢把学生带入新课讲授之中。那几个低着头的同学都抬起头来,我快速捕捉到了韩燕的眼神,并给以微笑示意。
  在接下来的提问中,我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举手了,但举得不高。我正准备叫她的名字时,她正将手放下,我只好再等时机。
  生活中有许多人缺乏应有的自信,从而产生自卑。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将接着学习自卑有哪些表现。我细化问题的提问方式,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自卑的人在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外在表现?有哪些内在的心里感受呢?问题提出后我期待那个熟悉的身影举手。果不出我所料,她举手了。我抓住时机,脱口叫出“韩燕”。她慢慢站起来,低着头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详细回答了自卑外在的多种表现,还向我們描述了自卑者内在的心里活动。我能感受到,她好像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向我们诉说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她低着头,也许在看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答案,也许是不适应,但她真实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她的头更低了。同学们的掌声也许是种肯定,也许是种鼓励,还有可能是种惊喜!
  我对韩燕同学的回答进行了补充:挺胸,抬头,微笑。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当晚,我的办公桌上又出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对不起, 我让您泄密了!为了能回答问题,我提前认真准备了纸条上的问题。感谢您给我这次机会,以后我慢慢学会举手回答问题。”
  我想,这哪是泄密呢,更没有“天机”可言。其实,这只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变换了一种和学生交往的策略,是对个性差异的关注与鼓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若这样的“泄密”能开启每一个学生心扉,增强学生信心,我愿意每天偷偷给每个学生不一样的纸条,让他们叠成小船,驶向成长的彼岸!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中学)
其他文献
虽然我和《校长》杂志的交往有七八年时间,也许更长,虽然我对《校长》杂志和它的编辑长期以来一直有着某种深刻的认同,但是,当《校长》的编辑老师向我介绍《精品》杂志时,我还是有些主观地认为一本新办的杂志,取名《精品》未必名副其实吧。  我翻看了它的最新两期。首先我看到了它的征稿启事。那里有主办单位和办刊宗旨,作为一个由新华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专业期刊,它的追求是办成一个“教师精英读物”,“ 为教师提
期刊
这是农历丙申猴年的岁末,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元复始,时间从此有了某种仪式感般的壮丽,我们是媒体,总有表达的欲望,尤其在这个容易让人百感交集的节点。我们兴许会触摸年轮的粗粝质感,喟叹流金岁月丰美成熟;而今天,我们更愿意赞美初生,因为它是伊始,是祈盼,是借以无限的可能而抵御
期刊
贵为某中国教育权威报刊的总编辑助理李君被审判的新闻播出了,看了视频后让人不免感慨,尽管早就传其被拘,但还是不太相信这个事实。李君的下场让人感叹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一名只教过三年书的教育记者近些年来在教育界呼风唤雨,充当领袖,引领教育改革,更是亲自确定理念、设计模式,大肆造神,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某些人利用媒体、公权的影响力,明为引领教育改革,暗行不法獲利之事实!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可悲之
期刊
2016年冬月初,“2016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颁奖暨综合学术活动”在江苏省海门中学举行,就是此等高端的学术盛宴上,来自中国教科院、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和数百名全省与会代表品尝了一道绝美精神佳肴——《精品》杂志2016年第4期。  “中国教育观察家”一行字赫然位于杂志封面的最上端,是啊,一篇篇精雕细琢的妙文,字字珠玑,诸如“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卷首语、教育学研究高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建
期刊
过去五六年间,这是他惟一一次联系高中时最投契的那位朋友。如同许多校园至交毕业后渐行渐远的故事,金丹华与韩寒的人生交集基本只剩下怀旧了。  那次接受采访前,金丹华想起家中相册里夹着一张字条,特意找了出来。那是韩寒退学前给他的一段赠言,圆珠笔写的,字迹模糊但尚可辨认,就如同十多年前的记忆。金丹华被它带回到少年意气中,顿觉百感交集,“那是我最真诚的时候,坚定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一个多月后,韩寒在
期刊
2个“文化人”在一起聊天,一个小声说,一个大声讲。小声的极有可能是个医生,大声的那一位则十有八九就是教师了。不敢高声语是恐惊了病中人,必须大声讲是怕孩儿们听不见。  这就是所谓的职业习惯!  咦,说好的谈谈李玉贵老师,怎么讲起了段子?  是的,因为不好谈,又怕谈不好,所以就先扯开去,找找别的话题呗。  在讨论“李玉贵”现象之前,我想先从“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的杜郎口中学说起——其实早在杜郎口刚刚声
期刊
即便你现在想要享受人生,也应该养成储蓄的习惯,但不要像之前一样:可能尝试过几次,后来又半途而废了。  大部分人采用了错误的储蓄方法,把储蓄变成了一件苦差事。他们整月都勒紧腰带,这里抠一点,那里省一些,但一个月下来,依然所剩无几,而且还会出现突如其来的修缮费,或之前遗忘的账单。  或许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正常来说,你会付钱给别人,唯独不会付钱给自己。买面包时付钱给面包店老板;偿还利息时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迭起。教育传媒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然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可就在当儿,刚创办不久的教育月刊《精品》的问世,却使我的眼前一亮,颇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无边光景一时新”之感。  其光景之一,就是《精品》办刊的理念“高大尚”。该刊以“传播全国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理念,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
期刊
余一鸣,南京外语学校教师,中国作协会员,省市作协理事。著有长中短小说书十本。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表小说逾百万字,获人民文学奖和两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南京金陵文学奖,获《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创作与评论》年度奖,获《中篇小说选刊》和《北京文学》双年奖。小说数次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 被转载选载有六十多次。  自从郑板桥“难得糊涂”流行以来,“糊涂”在人们的口中改变了贬意的
期刊
萌,近年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形容可爱美好之人(及动物,甚至非生物)。他们都带有baby的某些特征:大脑袋、大眼睛、柔弱的小身体,还具备baby的某些个性:淘气、好奇、天真、无助,都渴望他人的宠爱与呵护。在这个角色扮演的世界里,萌分两种:一种是真萌,一种叫卖萌。后者也叫“装可爱”。  卖萌的历史和装13一样悠久,且同为全民健身运动。据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过生日)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