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思路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就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本文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为例,浅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的基本策略。
  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文本的写作特点
  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教师应先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全方位深入地解读文本,从中发现文章中的习作实践因素。才有可能寻求最佳的习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有以下写作特点值得学习:
  (一)总分总的结构。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指导。
  全篇文章抓住了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
  “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木”“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呼应。
  (三)用词准确,形象生动。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用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类似这样的词很多如“封”“浸在”“飞舞”“刮”等,准确、形象的写出了不同景物在各个季节的特点。
  二明确习作目标
  我们的阅读教学呼唤习作目标,才能“授人以渔”在分析教材的习作因素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实际水平以及所在年段的目标要求,精心选择需要的学生重点学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习,领悟和运用。《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可将文中的“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形象,作为重点,在阅读教学中予以指导,让学生领悟运用,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的问题。
  三结合教学,领悟写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不能单纯地将方法、术语告诉学生,也不能将方法、术语空洞的告诉学生;而是要有一颗童心,要了解童真、童趣,抓住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写法的真谛,在读中体会写法的好处,在读中领悟写法的运用技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习作思维和习作方式。如指导学生学习和领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抓住季节景物特点及用词准确的写法可采用如下设计:
  (一)出示。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者。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认真读这一自然段,看作者抓住那些景物来写的。
  哪句话或词语你认为用得好,为什么?
  听老师范读,闭目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积雪融化了,淙淙的溪水,溪边的小鹿)让生体会春天景物的特点。
  (二)教师出示。
  小兴安岭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雪。
  1、這几句都在写什么景物?为什么又不一样呢?(让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都紧紧围绕——树木来写)
  (三)让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并体会全文的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花
  色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园
  的秋天树木松柏山葡萄榛子宝
  海冬天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库
  洋
  1、生看板书复述课文。
  2、通过板书这篇课文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总分总的方法)
  四、创设情景,迁移运用
  学习写法的目的在于运用,经过以上的训练学生感知、理解了文章的写法,如何让学生内化为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运用、体验,在学完课文之后,设计了如下训练,促进学生体验运用。
  1、你想抓住哪些景物说说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你想说说哪些景物?
  2、你能写写自己的家乡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要以课文为凭借,以认识、理解、积累、运用为前提,以品位、体验、感悟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悟写,从而取得阅读教学应有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谢志彬,据了解,这孩子父母离异,母亲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紀律性不强,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
期刊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
期刊
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语言中的幽默含蓄性。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内涵,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含蓄性的语言艺术。如:  (1)言近皆远法。唐代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叙事》中说道:“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不尽。”他告
期刊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
期刊
一、调查情况  1、积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这类学生占总数的21.7%。他们上思想品德课情绪愉快,好学爱问,好奇心强,注意力是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较高,稳定的时间较长,能够根据需要去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都是处于积极的状态,思维敏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求知欲旺盛,能排除各种干扰。想象丰富,积极动脑,参与意识强烈,并富有情感。认识掌握某种观点,参与课堂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
期刊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标理念下,观念更新势在必行,角色转变不可忽视,教学方式力求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师;应对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陈旧的理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
期刊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
期刊